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5年至2004年,全国报纸的种数基本没有变化,基本上维持在2000种上下;但报纸印张总量却由1995年的359.6亿印张,增长到2003年的1235.6亿印张,增长了2.44倍。也就是说,全国报纸的版面平均增加了两倍多。厚报已成为大部分报纸经营策略的首选,几十版成为当前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甚至2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伴随厚报的是与报纸成本相差悬殊的低定价,几十个版的报纸只卖3角或5角钱,甚至比把报纸当废纸卖还便宜。这种低价厚报的发展模式在广告大幅下滑、读者信息消费心理发生变化、新兴媒体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是否合时宜,值得商榷。报业广告…  相似文献   

2.
徐苏 《传媒观察》2004,(3):36-37
我国报业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增加版面、扩充内容,成为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明日100版”、“本报明日200版”,一沓沓厚厚的报纸,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感到:报纸已悄然进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3.
薛丽丽 《记者摇篮》2006,(12):54-55
报纸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了“厚报”时代,且不说南方的广州诸如《南方都市报》,本地发行超过百版。就是在大连本地,六七十以上的版面也属常态,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版面在引导读者,利于在报摊上抢眼的作用。翻翻都市类报纸,一版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要闻版了,如今人们习惯称一版为封面版。不仅是一版成为封面版,伴随着厚报,新闻以其不同的内容或版组形成的分叠也同样在其打头的版面以导读形式,强化、扩张最重要、最主要或最可读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邓榕  杨旭明 《新闻界》2004,(6):87-8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信息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均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的特征。原有版面容量难以满足人们的多元信息需求,厚报因此应运而生。《广州日报》自1987年后六次扩版,率先进入厚报时代,2000年达到对开48版,此后厚报风靡全国。众多晚报和都市类报纸,一般为36版、48版和52版,遇到双休、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72版甚至100版。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业已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传统的信息载体——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由过去的四版、八版,变成现在的十几版,几十版,报纸变厚渐成一种趋势。所以,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头版是一份报纸的开始,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对于一份报纸而言,其竞争力、获取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取决于头版。尤其在如今这样的“厚报时代”,要想使  相似文献   

6.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 ?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 4个版、 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 40个版、 80个版,甚至 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一、厚报时代的版面特点和形式要求   报纸越出…  相似文献   

7.
当厚报时代降临中国新闻界时,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所面对的是欣喜与无措。时光流走,岁月轮转,厚报所带来的“厚利”的可能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希望渺茫,报纸成本的高居不下令人进退失据,“缩版”的呼声因此日渐高涨。冷观这场“扩版”与“缩版”的潮起潮落,不难发现,大部分报纸的黯然失色,报纸的厚度与新闻的厚度失衡,似乎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曾经是厚报旗手的广州的几家报纸,在办报上、赢利上仍在前端,恐怕很能说明问题。不要低估了读者,报纸内容的充实与否,读者是心明眼亮的。本文无力为厚报的尴尬开出治病良方,但却愿意探讨一下如何让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形式上让人目不暇接,在报纸热衷新形式的诸元素中,报纸纷纷“瘦身”、报纸的底色开始多色彩、厚报青睐多版组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三道新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目前的平面媒体已经进入"厚报"时代,你出64个版,我就出80个版;你出80个版,我就出100个版……就连最平平常常的报纸也有40几块版。面对"厚报时代,广告客户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有效地利用报纸的优势做有效的媒介投放,更好地抓住受众的目艮球,如何让自己的广告脱“厚”而出。笔者结合《家报》的实际,谈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如今,我国的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几十版。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报纸变厚正成为一种趋势。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对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造发展的优势,这是县市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把握报业趋势,走出具有县市报特色的扩版之路近年来,有不少县市报,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报积极运作扩版…  相似文献   

11.
刘迎南 《新闻传播》2004,(10):31-33,35
在美国,主流报纸平均厚达115版,香港主流报纸平均厚达60版,而在我国大陆《精品购物指南》和《计算机世界》也分别创下了100版和200版的纪录。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都市类报纸所容纳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信息海洋中新闻价值被人们渐渐弱化,甚至不少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广东的报纸在全国率先扩版,也率先进入厚报时代。目前,“广州日报”日均56版,“南方日报”日均24版,“羊城晚报”日均36版,“深圳特区报”日均40版,“深圳晚报”日均64版,“南方都市报”日均88版。这些报纸表现出高成本运行,大量的广告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专刊专版不断涌现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3.
报纸迎来“厚报时代”后,杂志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除了现有的新闻文件的“杂志化”外,最明显最集中处的“蜕变”,莫过于报纸的各种周刊了。  相似文献   

14.
导读刍议     
厚报时代,一种出现在头版的新的新闻表现引导方式——导读,在报纸编辑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它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把少至几个版,多至几十个版甚至上百个版的内容简要紧紧地连在一起。在要闻版除主打新闻和图片外,导读就是其整个厚报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在世纪之交进入厚报时代后,“改版”已成为媒体的普遍行为。从中央大报到地方报纸,甚至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改版。改版已成为关乎各报竞争能力甚至生死存亡的战略布局,尽管手法不同,运作模式多样,但报纸改版还是蕴含着一定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马赛  王虹颖 《新闻传播》2005,(11):62-62
随着报纸不断增张扩版,设在一版的导读应运而生并日显作用。导读作为“厚报”本身的广告和展示内页精华的橱窗,其功能应不断强化。为了争夺读者视线,各类报纸的导读在形式上也千方百计精心“打扮”,有的“浓眉大眼”,有的图文并茂,有的五颜六色。有些报纸对导读功能的强调,甚至胜于对版面美的强调。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网络、杂志等的挤压下,报纸不得不进入“厚报时代”。而要让报纸增厚的同时分量也加重,除了保证要闻版、综合新闻版的突出位置外,副刊已成为各家报纸的“强攻之地”。随着报纸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服务意识的增强,以及读者知情欲、探究欲和期望值的提高,传统的新闻主打形式已不能完全担负起全方位地报道社会、经济、生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董毅 《军事记者》2008,(1):52-5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媒界逐渐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分天下的局面。媒介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报纸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便是扩版。近年来,各家报纸纷纷扩版。从中央到地方,报纸由8版扩至16版、32版乃至更多,一份报纸就像一本厚厚的“杂志”,“厚报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中,我国的报纸正在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多一点的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多时几十个版。有人因此认为,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 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付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导读?从广义上说就是要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快速阅读,从狭义上说指报纸的第一版开设“导读窗口”,为读者了解厚报的内容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