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育应有其基本原则.正如赵亚夫先生所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2.
王银 《考试周刊》2014,(57):123-124
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人文素质关乎国民素质,培养人文素养,是整个社会,更是教育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更有人文教育方面的优势,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历史学科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发掘人文教育内容;创设情境,由境生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走出课堂,体验历史等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课程体系中的历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知识及方法关乎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的深度,关乎公民教育的质量,以至凡涉及人的权利、义务、道德、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时,历史知识及方法就成了理解人、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为人,除了历史成就的人文文化外,还因我们有推进自己的历史不断文明且更具智慧、更有道德、更为人道主义的愿望和能力。公民教育正是依靠这种愿望和能力养成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因此,与其说社会科教育需要包含历史教育——作为人的基本的知识素养,不如说公民教育要求社会科必备良好的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与现代意识养成密切关联的一整套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作为一面永恒飘扬的旗帜,作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它不仅具有神奇的历史穿透力,而且具有最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在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它作为当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扎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动员和激励青年学生为改革开放和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社会、历史、文化特性,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必然具有理解性质。在理解中,或者说通过理解,人们便获得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日常语言世界中,在教育理论世界中。从有关教育的语词和教育俗语中,我们能透视出鲜活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关于教育的社会性理解和认识;从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把握中,我们可以获得人类创造的教育理性。日常语言世界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历史的积淀,它继承历史,说明现实,现实证明了它的实际,它又证明了现实的合理。理论世界的教育意义,在理性的道路上也继承了历史,但对现实它隐含着批判,更大的志趣在于引导教育现实放下包袱,走向未来。我们若想获得一个关于教育的全面的理解,就必须在日常语言世界和教育理论世界之间建造桥梁,沟通常识和理论,链接历史、现实和未来,把知性逻辑和理性逻辑辩证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教育关乎祖国的未来,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教育方法的改革。中学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勿忘国耻的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手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忘记自己的过去,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相应的历史知识,而这一切,都要从中学历史教育开始。  相似文献   

7.
怎样教授历史?教师是致力于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输史实?还是致力于让学生批判性地学习历史?美国社会曾长期辩论这一问题。既然社会学科的宗旨在于“帮助青年人——一个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多元化的民主社会的公民——提高为公共利益明达而理性地决策的能力”,社会学科教育家普遍认为:教师应当知道如何批判思维和如何教会学生批判思维。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电子版乡土教材编写和制作的意义 乡土历史是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生活的实际反映,加强乡土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它可以使理性知识感性化,国情教育具体化,实践活动社会化,教育内容生动化,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格教育是发展个体良好人格特征的教育。它不但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文章就在历史教学中 ,通过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 ,挖掘名人人格素材 ,组织多种集体活动等途径 ,有效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人格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理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素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伴随着理性精神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更加迫切地呼唤公民理性。理性需要从小培养,课堂是主阵地,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理性精神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使命,具体表现在了解历史进程的要求、追求历史真相的要求、客观认识历史的要求等方面。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走向理性,应做到:冷静和耐心、判断和分析、怀疑和批判、包容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的作用尽人皆知,然而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使它与受教育者,尤其是中学生的生活情趣、生活经验以及关注点有很大的距离。于是中学历史教学长期遭遇尴尬: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笔者通过几年的课改实践发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源头活水”应该是——关注社会现实,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所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关注社会现实,是  相似文献   

12.
教不尽的历史读不完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历史教育博大精深;我国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又是“左倾”的重灾区,正在不断地正本清源;而且,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多元化,学生多变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必须率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时代呼唤想读书、真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教师。回想自己二十余年的教书生涯,历经多次教材、课程改革,读书确实让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底蕴.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育——这是办刊第一关键词,是指用历史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一言以蔽之就是“服务人生”(亦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正是基于对“人生”的关怀,“历史教育”才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词语,“历史”与“教育”是其一体的两面,缺一面必伤害另一面。用“伤害”一词旨在作一提醒,  相似文献   

14.
郦伟 《惠州大学学报》2013,(6):112-116,123
“启蒙”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当下中国建筑学启蒙教育,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双重启蒙——即“启蒙教育”和“教育启蒙”。前者是对建筑学子的专业启蒙,其责任是传授知识、驱散愚昧、解蔽心智、张扬理性,而后者则是对“启蒙教育”自身的启蒙,它既关乎启蒙教育的形式,更关乎启蒙教育的内容。本文从启蒙与历史、理论与实践、体验与阅读三个方面论述了启蒙意识形态与中国高校建筑学启蒙教育的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穿越——让学生在课堂上构思穿越情结,让历史在课堂中穿越;穿插——在课堂中结合历史穿插社会热点话题;人物再现——利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通过伟大人物再现历史;场景再现——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再现;评说——让学生上讲台,评说历史人物等。  相似文献   

16.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靠什么来支撑 ?一靠左撇———杰出才能 ,二靠右捺———健全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特质 (如智慧、气质、情操等 )与品格 (如社会行为、心理品性、道德品行等 )的总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完善人的人格、提升人、发展人。可以说没有人格 ,就没有教育 ,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连接过去、现实与未来 ,它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在人们意识形态和知识系统中的反映 ,故它是一门具有“价值理性”的综合性知识学科。可见 ,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历史学科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历史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  相似文献   

17.
张仑 《时代教育》2013,(16):158-159
历史的生动之处,在于它的细节。历史细节,是学生触摸与感悟历史最好的媒介。用好历史细节,可以再现历史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可以还原历史本身的人性,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可以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培育公民素养和传播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公民素养主要由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方法和公民思想四部分组成。而这四者之中.公民思想尤为重要.其是历史课堂的筋骨,具有穿越时空、照亮古今、启智“立人”的作用,并能真正持续地促进学生自身成长。因而,一个负责任的历史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方法之时,更重要的工作是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思想。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培育学生成为理性公民呢?近期通过阅读历史特级教师魏勇所著的《用思想点燃课堂——历史教师魏勇的教育教学》(漓江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是什么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关于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早有定论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它全新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叩响了人类社会的大门 ,新时代的到来必将引发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当我们反思中学历史教育目标时 ,更感到它的笼统、空泛和涵盖面的不足 ,对中学历史教育才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作为一门纯粹的人文学科 ,中学历史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确定为学科教…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青年的诚信问题关乎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青年诚信教育是形成整个社会诚信氛围的关键。斯皮罗作为认知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有关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时我们在新时期开展青年诚信教育有指导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