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太极推手锻炼加钙剂补充综合疗法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女性64例(年龄57.21±3.41岁)按绝经年龄随机分为4组,太极推手锻炼加钙剂补充为A组,单行太极推手锻炼为B组,单行补钙为C组,不进行有计划锻炼和钙剂补充为D组。治疗实验期6个月,且在其前、后及再跟踪6个月后分别采用双能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腰椎L2-4进行骨密度测定;骨密度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A、B、C、D4组骨密度在实验后的变化率分别为2.037%、1.361%、0.378%、-0.874%,A组增加明显,与D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止实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骨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等方法,对福州市青少年的骨密度及其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青少年的骨密度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同年龄组中女生的高于男生,城市高于乡村;城乡青少年的对补钙的认识不足、补钙量不足;补钙、少喝碳酸饮料、均衡膳食及已发育者的骨密度较高;运动次数和时间对骨密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骨密度,就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保障每天一盒以上牛奶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钙剂补充,并做到均衡膳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骨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等方法,对福州市青少年的骨密度及其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青少年的骨密度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同年龄组中女生的高于男生,城市高于乡村;城乡青少年的对补钙的认识不足、补钙量不足;补钙、少喝碳酸饮料、均衡膳食及已发育者的骨密度较高;运动次数和时间对骨密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骨密度,就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保障每天一盒以上牛奶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钙剂补充,并做到均衡膳食。  相似文献   

4.
通过关键词“运动”“中年男性”“骨密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将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按照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不同强度运动三种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分析,得出该阶段的中年男性骨质已经开始逐渐流失,应该加强运动减缓骨质流失或加强骨密度值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增加男性中年骨密度值是有限的,虽然不会增加骨密度值,但是保持长期运动的习惯可以减缓相关部位的骨质流失速度;抗阻力运动对中年男性的骨密度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对髋关节和腰椎L2~4部位的骨密度影响最显著。高强度运动相比于中低等强度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值的增加更加显著,对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厦门市60-69岁老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与分析,了解厦门老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厦门市60~69岁老年人骨密度水平一般,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9%。2.老年女性的骨密度水平要低于男性,尤其是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男性高。3.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要相应增加,65~69岁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60~64岁组。4.城市男性骨密度水平高于乡村男性,城市女性骨密度水平低于乡村女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20-425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参与12周综合柔性抗阻力训练前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治疗该群体骨疾病、促进骨骼健康提供有效指导,为制定运动处方和科学运动戒毒提供参考。方法科学选定20~35周岁22人,36~49周岁16人,测量干预前后受试者T、Z、BUA等骨密度指标值,运用配对T检验按年龄组多重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中除BUA外其他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组中除SOS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1)12周综合柔性抗阻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显著,并表现出年龄差异性;2)20~35周岁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运动干预时长应控制在6周左右,36~49周岁干预周期应超过12周;且各年龄段均应以柔性抗阻训练内容为主,强度与负荷保持中等水平;3)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质疏松倾向和严重程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高年龄组骨密度可逆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去卵巢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负重强度游泳运动对去势大鼠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方法:取10月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假手术安静组(正常对照组)、B模型安静组(实验对照组)、C低强度运动组、D中强度运动组、E高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按相同手术方法操作,但不切除卵巢。术后第10周分别给予游泳训练共12周。观察12周后不同负荷强度运动对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取左侧股骨,进行骨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游泳运动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强度运动组最大应力、断裂应力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各组最大伸长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宜强度的游泳运动能明显抑制去势大鼠股骨骨密度及骨钙矿物质含量的降低及对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指标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和补钙对成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运动和补钙对年龄在20~59岁的成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浦东新区2400名成年女性,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生活方式,根据生活方式(运动、补钙)的不同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组别的受试者进行超声骨密度衰减值测试。结果显示:20~29、30~39、50~59岁组的Ⅲ组、Ⅳ组骨密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30~39、40~49、50~59岁组Ⅱ组比Ⅰ组的骨密度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39岁组的Ⅲ组、Ⅳ组骨密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1);20~29岁组的Ⅰ组骨密度比Ⅱ组高0.5dB/MHz,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与其是否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关系密切,而服用钙制剂和喝牛奶等补钙方法不是决定骨密度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ApoE基因型人群对适宜健骨运动处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敏感性,为制定基于基因多态性的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4名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按ApoE基因型随机分为ε2组、ε3组和ε4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有氧及抗阻运动训练,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xA)测定运动前后骨矿含量、腰椎(L2-4及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ε4组BMC运动前后的变化率高于ε2组0P〈0.05);L2-4BMD运动前后无显著变化;ε4组髋部BMD运动前后的变化率显著高于ε2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受ApoE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其中ε4型人群通过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观察长期从事排球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训练年限在5年以上排球运动员和本科大学生同龄男性志愿者各15名,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分别采用骨密度测定仪和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腰椎、股骨颈、股骨Ward区、双侧前臂的骨密度以及血清睾酮(T)、皮质醇(COR)、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的变化。结果:训练组腰椎(L2-L4)、右前臂和髋关节区骨密度峰值明显增加,与非训练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静息状态下两组血清T、COR、PTH、BGP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从事排球运动能有效地增加身体骨密度,但安静状态下对血清睾酮、皮质醇、甲状旁腺素、骨钙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游泳运动对老年男性骨质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期参加游泳运动的老年人和不经常参加运动的老年人骨密度及骨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游泳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进行游泳运动的老年男性骨密度和血液中血钙、雌二醇、睾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游泳Ⅰ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游泳Ⅱ组。提示,长期游泳运动能够预防老年男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且泳龄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法资料法和实验法调查119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16~18岁)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参加运动的情况。结果显示男性运动组与不运动组BMD值有显著差异性。女性中职生运动组有使骨密度增加的趋势。运动时间长、运动频率高的组别BMD也高。男性每日运动时间大于1h组与小于1h组的BMD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对BMD有积极影响,运动频率大于3次/周及每日运动时间超过1h对BMD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交谊舞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及平衡机能的影响。研究对象:受试者为404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女性264人,男性140人。实验组(交谊舞组)参加交谊舞运动一年以上;平均每周跳舞运动4.8次,平均每次运动时间98.7分钟。对照组为能独立维持日  相似文献   

14.
单侧肢体运动对对侧肌肉肌电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单侧肢体动态运动诱发肌肉疲劳对对侧肌肉肌电信号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影响,验证MPF下降的中枢控制作用.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一侧上肢(负荷臂)分别完成5kg持重动态运动负荷实验和无负重放松实验,记录另外一侧(观察臂)完成4kg持重等长运动实验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sEMG信号,考察负荷臂两种运动状态下观察臂肌肉肌电的MPF、平均肌电值、复杂度和有序性等变化的差异性.结果:5kg持重动态运动实验过程中观察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MPF均值均显著低于无负重放松实验状态;肱三头肌MPF的下降斜率显著增加.结论:负荷臂动态运动诱发一侧肌肉疲劳过程中可以造成对侧观察臂肌肉平均功率频率产生伴随性变化,表明sEMG信号活动具有确切的中枢控制成分.  相似文献   

15.
BMP-2在不同运动方式中的表达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完善纵跳运动模型,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骨密度及股骨软骨组织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BMP-2影响骨代谢和骨密度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运动影响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内在调控机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即分为安静组、游泳组和纵跳组。8周后,运用双能X线扫描仪检测所有大鼠股骨、椎骨的骨量、骨密度;运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大鼠股骨软骨组织内BMP-2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计算出每个样本BMP-2的光密度值及其与对应内参GAPDH的光密度值的比值。结果:大鼠股骨骨密度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明显高于后者;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大鼠椎骨骨密度的比较: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性差异(P<0.05)。股骨软骨组织BMP-2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纵跳组与游泳组相比增高的趋势明显。结论:1)运动可以引起BMP-2的升高,且纵跳运动比游泳运动在影响BMP-2的表达方面效果明显。2)运动能有效促进骨生长,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升高。与游泳组相比,纵跳运动模式对股骨骨密度的影响更大。3)运动引起的骨代谢变化与局部细胞因子对骨组织的影响有关。机体可以将来自肌肉牵拉及重力的负荷转化为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骨的生成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6 周无负重游泳运动降低SHR 大鼠血压血浆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以期进一步阐述运动治疗高血压病 的机制。方法:以雄性4 周龄SHR 大鼠16 只及WKY 大鼠16 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SHR 运动组、SHR 安静组、WKY 安静组、WKY 运动 组。SHR 运动组及WKY 运动组进行1 h/ 天,5 天/ 周,共6 周的无负重游泳运动。使用CODATM2 单通道无创血压测量仪检测老鼠血压,对处理好 的血浆样品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1)6 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可以有效降低SHR 大鼠的血压。(2)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成功 鉴定了6 个差异蛋白:rCG45257、锚定蛋白重复域13 家族成员D、甲状腺素转运蛋白A 链、Ras 相关域1 家族同型A、胎球蛋白B 前体和γ- 肌 动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跳绳运动结合丙酮酸钙对肥胖女大学生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以40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其分成4组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单纯跳绳运动的为A组;采用单纯服用丙酮酸钙的为B组;跳绳运动结合丙酮酸钙的为C组;服用安慰剂的为D组.A组和C组进行有计划的跳绳运动锻炼,两组每天锻炼60min;并且B组和C组每人补充丙酮酸钙50mg/(kg),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补充12周;D组服用安慰剂,观察实验前后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后4组与实验前相比,4组的体重、体脂含量、腰臀比,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等都显著性降低.其效果相比C组优于A组、B组和D组(P<005).结论:通过进行跳绳锻炼结合丙酮酸钙能有效促进肥胖女大学生的脂肪代谢,对增加减肥的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与下肢跳跃能力的关系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对10~20岁男性青少年63名,依据年龄分为10~15岁和16~20岁组;依据是否从事规律的运动训练,再分为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超声法测量跟骨BMD,下肢跳跃能力指标使用日产Rebound Jumping测跳仪测量。结果:男性青少年的BMD在整个青春期呈上升趋势,且10~15岁和16~20岁组BMD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的BMD也呈显著性差异,提示早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密度;男性青少年的BMD与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此相关度受运动训练的影响,运动训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山药多糖干预对4周大强度训练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脾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山药多糖运动组,单纯运动组和山药多糖运动组进行大强度训练,山药多糖运动组每天补充山药多糖,安静对照组和单纯运动组补充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单纯运动组大鼠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CD8^+%无明显变化(P〉0.05),单纯运动组NK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山药多糖运动组的CD3^+%(P〈0.05)、CD4^+%(P〈0.01)、CD4^+/CD8^+比值(P〈0.05)明显高于单纯运动组,CD8^+%无明显变化(P〉0.05),山药多糖运动组NK细胞的活性明显高于单纯运动组(P〈0.05)。结论: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山药多糖能明显拮抗大强度运动引起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名普通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运动对普通大学生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组的腰椎(L<.2>-L<,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高,腰椎骨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的血雌激素E<,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运动组的ALP活性要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的ACP活性要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女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