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有着尴尬的文化出身和民族身份,这让他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而负罪感又是形成其双重人格的深层原因。卡夫卡的"负罪感"不等于"原罪",而是他特有的生存体验的文化符码。《诉讼》主要通过主人公约瑟夫·K的双重身份和双重人格展现小说"负罪感"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和人格异化,艺术上则浓缩为"法的门前"的悖谬性寓言,而主人公的自我救赎是人类普遍境遇的一种诗性观照。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作品几乎都带有精神自传性质。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的折射,与他本人有着相似的人格属性与情感历程。而缠绕他一生的父亲情结,对父亲的恐惧感和负罪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反抗与惩罚,则在他的作品《判决》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及文学有着内在的渊源,其作品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和韵味。文章概述了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的成因,并以《聊斋志异》与“庄周梦蝶”为例,揭示出卡夫卡创作中“人变成甲虫”这一反映人的异化的艺术特色,正是来源于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吸纳。  相似文献   

4.
提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们往往立刻会反应出一个词:异化。说起人的异化,往往认为其社会性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的异化的唯一原因吗?昆德拉说:“如果我们不愿意被一些关于卡夫卡的神话和传说欺骗。我们就找不到弗兰兹·卡夫卡对政治感兴趣的任何一个重要迹象。”他又说。“人们试图把卡夫卡的小说解释为对工业社会.对剥削、异化、资产阶级道德的批评,可是。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构成资本主义的东西:既没有金钱及其力量,也没有商业,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笔下的“异化世界”有力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困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我国读者也有一定影响。然而,怎样认识他的“异化世界”呢?本文从“人与社会异化,人与人异化,人的自我异化”诸方面入手作了阐述,说明他的异化思想的形成、特点、实质及价值,肯定他的历史意义,批判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主题,奏响这一主题的最强音者当推卡夫卡的不朽名作《变形记》。在《变形记》中,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确实是骇人听闻的“异化”。然而细究其文,我倒觉得就人性意义而言,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其说是异化了,还不如说是复苏了。换言之,格里高尔因其人形的异化而获得了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现象.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靠金钱来维系的家庭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主人公与妹妹关系的显著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小说的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片面地强调<变形记>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似乎淡化了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及文化背景,显得过于强调其现代性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影响.卡夫卡是从传统中来的,其作品在表现"异化"方面与后来的以及当时的一些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国家的作家、作品尚有一段距离.从20世纪初奥匈帝国的文化环境和卡夫卡的精神特质出发,探讨专制文化在造成<变形记>人物"异化"方面的突出意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作家中,把悖谬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作家首推卡夫卡,他的诸多作品大都充满了悖谬色彩。《变形记》中主人公的变形把悖谬艺术推向了极致,变形是悖谬的艺术写照,而异化的主题则是悖谬的哲学意蕴。小说通过主人公变形前后的所思所想以及和家人的先后关系,淋漓尽致地为我们揭露了资本主义温情脉脉面纱下的人情冷暖和金钱利益。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在《禽兽》一文中揭示了主人公“他”的特殊异化人性,与常见的表现主义作品中采用的手法不同,川端在此采用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异化表现手法,通过小说主人公的冷漠与移情来展现人物的特殊异化人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始人之一的卡夫卡,在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中,运用“人变虫”这一荒诞的情节,塑造了“异化”的经典形象,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表现主义注重自我的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对主人公异化的表现,明显带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怪异"变形"的生理异化以及周围人与社会异化来表现来表达主观精神,使自我表达达到了新的真实。在看似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描绘中,人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过人的内在异化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和社会两者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诉讼》叙述了一场没有终结、没有指望的追寻存在透明性过程的审判,呈现了主人公约瑟夫·K一步一步地从“沉沦”走向“绝望”深渊的过程。卡夫卡以诗性的方式介入到基督教的“原罪”与人类自由意志的永恒话题之中,正暗合了海德格尔关于人的罪性的哲理言说。大陆研究者一般只停留在对卡夫卡小说“异化”、“荒诞”等主题意蕴的阐发,而轻视其小说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的基督思想景观,自然难以透入堂奥。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小说成因于他受到的多重异化。从犹太人的现状来看,卡夫卡就处于德国反犹主义的整体大氛围中,长期的历史将犹太人的精神塑造为这样的一种作为西方人的东方人,有名义上的国家,其实没有国家,只有小家,在小家中又得经受父权制的压制。此外,卡夫卡还需面对西方社会人性的异化问题,这样,卡夫卡经受的是多重异化。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其笔下的"异化世界"有力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困惑,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影响巨大。本文从卡夫卡的三个异化以及其"异化世界"呈现的两个显著特征入手,阐述了其异化思想的形成和特点,并肯定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欧洲文学史上的三部著名《变形记》,描述主人公凭附物形,经历人世悲欢离合.本文从主人公变形原因和变形后的经历两个角度,对奥维德、阿普列尤斯与卡夫卡三部《变形记》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西方社会神性的逐渐失落导致的人性异化.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卡夫卡无论是人格还是文本,差异都是很大的:鲁迅是执著的、顽强的战士,卡夫卡是厌世的、懦弱的小职员;鲁迅的创作立足于现实,是对本民族生存现实、民族文化的揭露和批判,卡夫卡的作品则“表现孤独、恐惧和绝望等现代人的普遍生存状态”,以其荒诞不经对人类的困境进行了形而上的拷问和追寻。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则是在文本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上,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对现代主义先驱的不同取向;对民族生存与个体存在的不同关注;对负罪感与原罪观的不同表现;对反抗与逃避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变形记》简介《变形记》是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揭露了当代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以至被“异化”的严酷现实。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负下,由人变为一只大甲虫。乍看似乎荒诞不经,但正是通过变形这一象征,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是一位怪诞的小说家,他一生从未到过中国,在他笔下却详细描绘了中国万里长城的建造及其庞大的帝国.在《中国长城建造时》中,残缺的长城、专制的帝国、愚昧的百姓都成为他以及西方人眼中的文化“他者“--东方文明,而这个“他者“的出现是以“非我“的形式对“自我“的映射,对中华帝国的想象实质是指涉卡夫卡时代的奥匈帝国.这一特殊题材的小说和他的其他作品共同构成卡夫卡式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0.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在《变形记》中给我们塑造了格里高尔这个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形象,把人性领域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