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盈余管理已成为国内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而操控性应计利润常常用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是盈余管理研究的重要话题,虽然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然而基于新会计准则研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因素的成果却十分少见。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对于改进中国会计准则和优化上市公司监管政策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经验证据和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是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现象,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为了解决股权分置产生的各种问题,2005年9月,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公司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获得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权.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当年为了少支付对价而进行盈余管理,增加操控性应计利润.同时发现,利润高的企业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要低于利润低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股改后截止2006年样本数据研究了制衡型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发现,在制衡型股权结构样本中,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在制衡型股权结构样本中,国家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家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具有更明显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我国连亏2年、3年又扭亏的1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总结出对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结论,亏损年公司在亏损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大亏一把,在扭亏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指出盈余管理实质上违背了中立性原则,会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提出几点建议以缩小其空间范围,以便为证券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任何上市公司都存在退市的风险,上市公司是否会受到退市惩罚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公司是否亏损。亏损公司的经营业绩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强烈的扭亏为盈动机会促使亏损公司使用盈余管理手段。这些盈余管理手段使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票错误定价和资本配置效率偏低等问题。以攀钢钒钛为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攀钢钒钛通过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两种手段进行操纵利润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逐渐突出,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手段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产生的根源和影响,以寻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下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方差分析实证考察了公司高管变更如何同时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高管变更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广泛认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与会计指标相关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但关于盈余管理是否能提高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尝试使用分位数回归弥补传统OLS回归分析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非操控性应计和现金流量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盈余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公司高管薪酬;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传统OLS回归会低估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广泛认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与会计指标相关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但关于盈余管理是否能提高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尝试使用分位数回归弥补传统OLS回归分析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非操控性应计和现金流量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盈余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公司高管薪酬;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传统OLS回归会低估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司治理的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市场、接管市场、经理市场等公司外部治理和所有、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所形成的内部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产生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调整股权结构、建立董事制度、实施中小股东保障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是治理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P-P概率图对2001-2004年所有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进行正态检验,验证上市公司总体上存在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倾向;以2004年配股的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代表盈余管理程度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结果显示这16家上市公司为申请配股均进行了盈余管理。这一分析为2004年配股上市公司的赢余管理程度提供经验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探究公司内部控制能否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文章选取2019-2020年度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结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结论为解释变量,从公司资产结构等四个维度选取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以盈余管理程度为被解释变量。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抑制应计盈余操控行为,但对真实活动可操控盈余却没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股权集中度过大,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可流通股比重过小,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大部分;国有股尤其是国家股比例偏高,持股主体缺位问题仍未解决等。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将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公司欺诈是一个不等同于财务舞弊或公司违规的特有现象,危害巨大。在中国,上市公司呈现出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显著特征,因此,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欺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公司欺诈分解为发生和发现两个过程,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6年数据,使用基于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欺诈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考察,首先发现股权的国有性质是一个积极变量,国有企业实施欺诈的概率更低,已发生的欺诈活动更容易暴露。其次,投资者类型差异决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欺诈的关系:作为典型的长期投资者,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可以显著抑制公司实施欺诈的倾向;非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兼具长期与短期投资者特征,是最"纠结"的投资者,其持股比例与公司实施欺诈负相关但不显著,同时显著包庇内部已发生的欺诈活动;非控股大股东作为典型的短期投资者,显著提高了公司实施欺诈的概率。最后,以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表征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欺诈活动越不容易被发现,这显然会给监管带来困扰。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践行价值投资理念非常必要和紧迫,这就需要政府从惩戒措施和制度改革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加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事务所审计收费如何考虑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本负债率与事务所审计定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长期借款与总资产比与事务所审计定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一研究表明:随着企业负债率的提高,盈余操纵风险相应加大,事务所审计收费会相应提升;然而根据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理论,企业负债中长期借款的增多也会传递出良好的公司治理信息,事务所审计收费也会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6.
复杂的股权结构使得私营企业的代理人问题更为严重,从而削弱上市公司的表现,但却相对简化了国有企业的代理人问题中国资本[4.80 0.00%]市场20年,已经呈现了诸多结构性的变化。据我与合作者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95%以上的上市公司有控股股东;按照控股股东的所有制属性划分,60%的上市公司由国家控制(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而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比重已从本世纪初的14%激增到35%,基本上形成了国有板块与私营板块分庭抗礼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报表性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上市公司关联方(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之问的关联交易。在极短的时问内迅速增加财务报表上的账面利润,其最终日的是希望利用这种财务报表的改善来“捕帽”、保配、哄抬股价或者保住上市资格,而不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报表性资产重组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文章建立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博彝模型,发现中小股东基本不会对控股股东的选择造成影响,控股股东是否选择报表重组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多文献都集中于运用传统应计模型来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然而,传统应计模型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传统应计模型中加入企业生命周期因素,运用上市公司1992-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在企业不同生命阶段企业盈余管理呈现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重要信息中介,然而分析师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却存在分歧,最突出问题是限制卖空条件下分析师存在选择性评级行为,其后果是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为此,本文从中国试点融资融券政策出发,构建基于放松卖空管制、分析师评级与股价崩盘风险分析框架,揭示分析师倾向乐观评级的制度诱因与后果,并检验中国放松卖空管制的效果.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A股上市分析师乐观评级并未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反而加剧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2)融资融券业务有助于缓解分析师乐观评级对于股价崩盘风险影响;(3)异质性检验显示,分析师乐观评级对于国有企业和控股股东未质押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更明显;(4)机制检验显示,分析师乐观评级会通过增加机构投资者买入积极性以及上市公司溢价并购行为而增加股价崩盘风险.根据研究结论,监管部门要完善卖空制度,强化分析师完整性披露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质量发展和“双碳”实践的深入,ESG信息披露对股票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至关重要。文章以2009-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ESG信息披露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ESG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股价波动性;(2)ESG信息披露通过信息效应、内部治理效应和外部声誉效应降低股价波动性,即ESG信息披露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内部控制质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抑制股价波动性;(3)在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ESG信息披露对股价波动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ESG信息披露对股价波动性的抑制作用有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