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萨满教对满族社会风俗习惯产生了甚是广泛的影响,综观满族的人生仪礼、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俗等风俗习惯,其中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从衣俗、食俗、居俗、行俗四个方面来阐述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有助于加深理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明朝末年的女真社会,萨满教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种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及皇太极建设后金政权的过程中,两代统治者对萨满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此次改革不仅奠定了有清一代满族萨满教的基本面貌,也是满族萨满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3.
北方民族皆能歌善舞。据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可知,满族先民曾创造了旖旎多彩、雄健遒劲的民族舞蹈,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近世以来,满族舞蹈已鲜为人知。可喜的是,近20年来,中国有关学者在对北方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调查,已发现了数十种满族萨满教舞蹈,这些舞蹈在祭坛上,以象征的艺术方式,再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神话与世俗社会融汇一体的文化景观。尤为值得重视的是,王宏刚等学者在满族萨满教中发现了古老的舞蹈神,这在中国诸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原始艺术中尚不多见。本文对满族萨满教舞蹈神的文化意蕴作一个初步的揭承与探…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美术创作题材中,宗教题材的创作是我国美术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城以外是萨满教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信奉萨满的地方特别广阔,几乎囊括了整个北半球以北,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把人与万事万物的变化莫测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赋予了巫师主观意断的法力,从而人们都崇拜它,敬仰它。本文从黑龙江宁安吉林珲春收集的图片实物和看到的满族萨满祭祀活动场面入手,阐述了满族萨满系列绘画题材的创作历程,旨在研究挖掘满族萨满教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壮丽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整合满族萨满教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应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满族剪纸起源于满族所信奉的萨满教,最早是为萨满缉私服务的.萨满教造型艺术品,作为记录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媒介,它不仅是其宗教观念的体现,更是北方先民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是我们研究北方民族审美心理、造型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涉及了以萨满教文化为载体的专门针对萨满教剪纸艺术造型与审美特征方面的形式美探析.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区的满族年俗是我国年俗中十分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具有独特的魅力。从长白山满族年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族质朴淳厚的民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可以窥见到满族敬重祖先、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关爱自然、和邻睦友的优良传统。长白山区满族年俗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有力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满族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长白山文化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7.
皇太极是我国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的第二任统治和清朝的创建。后金是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以女真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清王朝的前身。皇太极统治时期(1626-1643年)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世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因此,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研究后金一清史及满族萨满教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旨在通过对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态度及政策,借以反映这一时期萨满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区的满族年俗是我国年俗中十分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具有独特的魅力.从长白山满族年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族质朴淳厚的民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可以窥见到满族敬重祖先、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关爱自然、和邻睦友的优良传统.长白山区满族年俗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有力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满族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长白山文化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9.
岁时节俗是精神民俗内容中最丰富的一种民俗,它一般以年为周期,根据季节、时序的变化,围绕特定的主题,表现为一定的民俗事象和仪式。闽南侨乡晋江砌田的岁时节俗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作为一定区域民众整体风貌的载体和集中体现,砌田村的岁时节俗也清晰地折射出乡民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陈毓博 《考试周刊》2009,(43):45-46
满族是一个北方的渔牧民族,信仰萨满教的同时在自己歌舞文化中也融入了萨满歌舞的元素.文章从对满族萨满歌舞文化的描写探寻了其对满族民间的歌舞文化如何受到萨满歌舞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世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几千年“大一统”传统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至清康乾盛世下也发生着变化。清廷在继承封建统治体制和观念的同时,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加强了对中国的统一。其中康乾盛世下清廷的西藏及黄教政策就充分体现了此点。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廷通过几次对藏用兵和体制改革,最终使西藏由中国传统的藩部转变为受中央政权有效统治的地方必要行政区域。虽然其间清廷在某些政策的运作上还存在不足,但此举却极大地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等藩部的统一,并最终促使传统的“大一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12.
明清交替时期,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重大。无论是蒙古、满洲还是沙俄都对黄教以及黄教的圣地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黄教以及黄教圣地西藏的联系中,满洲政权的黄教及西藏政策更具主动性。正是这一积极的姿态使得清初政权有效地利用黄教来扩大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并为它对蒙古各部施加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对西藏以及黄教政策的灵活运用还为清政权统一中国、成为“华夏共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形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满族饮食中的面食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东北地区满族人的日常饮食当中,面食最具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类食品,面食种类繁多,其产生和发展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节日、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华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满族的面食是具有一定民俗文化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民族民间文化逐渐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长白山满族文化便在这个时代中迎来了春天。满族民间剪纸是长白山满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遗存,它不仅有极强的实用功能,而且还能生发出对美的渴求,在对生活的礼赞中升华和衍生着一种率真、朴素、自然的视觉美。文章在对满族民间剪纸的剪技、构图、造型、色彩等视觉语言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小说中常常出现满-通古斯语族萨满的超自然的现象或行为,如治病救人,祈雨和咒语等。由于迟子建从小生长在满-通古斯文化的核心区域,文学创作深受萨满文化的影响。迟子建小说中对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描写,其文学内涵是在大自然中寻找民族之根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追求"天人合一"的真正的文明之境,进一步拓展了萨满文化的深层文学寓意。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现代节日。云南省普洱市作为哈尼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目前出现哈尼族传统节日式微,现代节日蓬勃兴起的现状。文章就在节日举办地对节日起源、发展和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总结普洱市两个哈尼族现代节日所具有的一些共同运作模式,进而来窥探少数民族现代节日的一般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佤族外来节日不仅与佤族传统节日一起构成了佤族当代节日文化多元并存的开放格局,而且日渐成为佤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佤族外来节日传入背景及其对佤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对保护和开发佤族节日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与积淀的结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到了近代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社会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节日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逐渐淡出人们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的变迁、节口符号体系的缺失、消极的政治干预、个体传统节日内化的断裂,这些因素都导致传统节日的“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