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结合本地区家庭教育现实,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核心家庭占主导,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庭教育水平较低,课外时间管理松散,补课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方法温和,家校合作思想狭隘.对此,提出了提高家长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重视并研究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转变责任意识,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既与家庭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和社会层面因素有关。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的剖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主体缺位、责任意识不强,教育观念陈旧、方式方法欠妥,教育环境堪忧、默化作用不强,隔代教育弊端多、替代作用不明显”“家校合作较少、家校沟通欠佳、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薄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多重困境。对此,家庭应明确教育责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隔代教育;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社会应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发挥社区教育协同作用,助推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校教育合作面临一些困境:家校教育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方式单一;合作内容单调,过多关注学习;农村家校组织机构松散;合作计划性差。摆脱西部农村农校教育合作的困境,必须加强农村家校教育合作观念:转变家长教育意识,提高教师素质;拓宽家校教育合作渠道;建立合理的家校教育合作制度;丰富家校教育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学校教育乏力,学业成绩差,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品质失范,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等。解决对策主要有强化体制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强化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位;强化社会保障,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因留守处境易在学习、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遵循无病假设原则、助人自助原则、家校合作原则等教育原则,对初中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留守儿童亲情化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渗透全人教育思想,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开展多样化班级活动,构建良好班集体;丰富家校联络渠道,家校联手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家庭教育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传统家庭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不能与时俱进;留守儿童数量激增,行为和心理出现偏差。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亲子教育的缺失。我们要建立正确的"亲子教育"观念,选择合适的亲子教育模式,为儿童健康成长助力。本文结合执教学校的家庭教育现状和家校合作经验,对亲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农村幼儿家长的素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投入及对幼儿园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虽有所发展,但仍存在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教法单一、重知识学习轻游戏活动、留守幼儿和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家-园教育不一致等问题。建议:从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加强家-园合作、关注非父母看护家庭等方面促进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基于对校长、班主任、家长的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原则,通过NVivo12.0Plus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困境,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主体在参与意愿及参与能力方面存在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学校育人片面化、社会教育“缺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形成协同联动的共振效应,其突破路径是:资源是动力,能力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郝然然  柳颖 《林区教学》2022,(1):113-116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校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以山东省Z市S区农村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发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校合作存在着家校合作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家校合作制度不健全,家庭教育弱化、共育意识不足,父母配合程度低、共育能力受限,教师责任认识不清、缺乏执行力,沟通内容单一、家庭教育指导效果不佳等问题,从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人数多、比重大、成绩差与心理行为不够健康等,其直接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生活环境欠佳,学校未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效抵御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既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近3亿的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直接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得当;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空巢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等。针对如何应对和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步为人们理解和接受,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在家校合作的观念、方式上有许多不同。农村学生家长在主动与教师联系、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成为农村学校所面临的难点,这使城乡家校合作差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2):32-33
伴随着城乡发展的差异化严重,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去往城市发展,而这些人的孩子则被家长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成为留守儿童,随着时间和大趋势使然,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更加严重,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家校如何合作等问题也随之成为当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但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新问题也开始出现。通过走访农村。我们发现,农村在住人口大大减少了。如湖南衡阳祁东某自然村组共120人,常住人口不到50人。16—55岁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16岁以下的儿童。这将导致怎样的后果?父母出去打工,孩子怎么办?或跟着老人,或自己过,或大的带小的。父母在外打工赚钱。疏忽了对孩子学业的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势必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2):38-39
近年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仍然存在,这一问题在农村显得特别突出,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没不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又不能做出改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不良的问题,为此,留守儿童教育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我学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家校合作教育中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方式,已日益成为改变偏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孤岛”现状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偏远农村地区远程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城市与偏远农村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教师资源极其匮乏,缺少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普遍忽视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隔代教育质量较差,制约农村留守儿童远程教育发展。在“技术赋能教育”背景下,新兴技术为偏远农村地区远程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今后,要着力提高偏远农村地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偏远农村地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引进具有信息技术背景人才;革新偏远农村地区落后教育理念,提高师生对数字化教育模式的适应性;组建留守儿童帮扶团队,形成留守儿童远程家校共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亲子分离,家庭教育失序;教育主体责任转移,情感交流萎缩;代际冲突尖锐,教育理念与行为背驰;家长权威削弱,非理性溺爱现象严重等困境。家长的补偿、对比、免责等非理性心理,留守儿童失教、拒教、难教,替代养育者教之无力、教之无方、教之无责等是造成新生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困境的主要因素。可从化解、补偿、替代和整合四个方面入手来破解困境。  相似文献   

19.
“留守学生”是多年来农村学校的一个常见群体。据调查,农村职校的“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经商,使得“留守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有的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关注不够等。笔者认为,加强中职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的基本对策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共同承担责任,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生存和成长现状令人担忧.如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等等.为此,要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作,但关键的是要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