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渗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始对佛教采取消极抵御,后才渐渐对其接纳并改造,即将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又多元的影响。在宗教方面对道教、儒教产生影响,形成三教合一的中性文化,同时对中国绘画、雕刻艺术、文学、科学发展诸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在于.古代中国宗教与原始宗教保持了连续性.由此.原始信仰或宗教中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在以后的中国宗教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上述基本传统在道教、佛教和儒教中均有体现.其中道教的原始信仰品格最为典型.同时,道教与佛教的原始宗教精神还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功利主义特征和非理性特征.儒教由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因此也难免原始宗教中的一些陋习.但儒家的无神论色彩和对巫术的斥逐都具有矫正作用.道教和佛教也有与原始或早期宗教不同的部分,这是指其中的伦理内容,具体说是与善恶和惩戒观念相关的内容.但道教和佛教都受到巫术性质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深刻影响,而佛教还包括精英与大众双重性的困惑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共同体疲弱的深刻原因,这就直接削弱了其伦理性质.对儒教而言,汉代以后善恶二元论逐渐得到确立,并且受佛教影响.宋代以后以家族或宗族这一共同体为基础的惩戒观念与体系也获得建立,这些都担保了儒教伦理成为真正可能.与道教和佛教相比,儒教真正成为一个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3.
惠鑫 《英语辅导》2010,(3):169-170
本文主要讨论基督信仰在中国的形成、发展、传播过程、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质、受到的中国本土信仰——儒教及道教的影响。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质阻碍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本文还将讨论基于西方哲学和传统下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程度。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外来宗教如何被中国传统思想支配下的民众所接受。作为佛教艺术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与儒教和道教思想相融合的题材,或者纯粹中国式的题材。本文对开封繁塔出现的“伴虎行脚僧图”及“唐僧取经图”的形成和演变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佛教艺术的中国化、世俗化、审美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部小说中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内容取自佛经故事,宣扬的是佛教教义。但是它走向了世俗,并且与儒教、道教相安无事。从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出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莲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在我国,莲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上古时代起,我国即有大面积野生莲的存在,莲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长期以来,莲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特性和价值为民众所熟悉。莲对食物、游乐、禁忌等民间习俗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莲的文化内涵不断深化、扩大,莲作为美好、吉祥象征涵义逐渐受到社会普遍认同,在我国古代许多文献中有很多关于莲的叙述,它还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而在我国佛教、道教、儒教中,莲也是一种重要的宗教象征物。无疑,经过漫长演变形成的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泉州的宗教包括本土的道教、民间信仰和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他们共同并存,和谐共处。通过清源山碑铭,阐述泉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睦共处,共修纯阳洞。僧俗共修寺院,儒释道三教徒共游柴泽洞,反映三教合一,和谐相处;龟山寺民间信仰的祖先崇拜共祀,书院、祠堂的共修,说明民间信仰与儒教、儒教与佛教关系密切等。  相似文献   

9.
山东栖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中最有名且影响最大的是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丘处机在历史上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其一,对全真教发展的贡献丘处机初追随全真教祖王重阳(王喆,一曰嘉),学道于宁海(今山东牟平)昆嵛山。他主张以道教学说为本,吸收儒、释学说(即吸收融合儒教之仁孝、佛教之戒律、道教之养生贵和),把道教与道教文化推向了一个鼎盛阶段。全真教得以盛行,丘处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梅山地区的人们十分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鬼神和天命,所以祭祀活动较为频繁。其目的是为了求得鬼神的福佑,免去灾祸。在梅山地区,一年之中祭祀活动最普遍最集中的时间是在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关于鬼节的来由,传统上有道教的“中元节说”和佛教的“孟兰盆节说”两种观点。鬼节文化是儒道释多元文化杂交的混血儿,古代的秋尝祭祖仪式是其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1.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对中国的儒教、佛教、道教和西方的犹太教-基督教等主要教派的技术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宗教信仰和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宗教信 技术不仅有相互矛盾,对立的一面,而且还有相互促进、推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从《周易》开始,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思想,加之儒教、道教、佛教的延承,这一整套思想已牢牢地扎根在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中。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五·四”洗礼,西方思想涌入中国,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相反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西方的异质文化相结合,用另一种形式表现着性别歧视,不论是激进时代的非女性化要求,还是大众文化中对女性的误解和评判,都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平等的先进的性别文化,推动男女两性建立和谐关系,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佛教和道教对洛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留下了很深的宗教文化烙印,唐代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咏洛阳诗也源源不绝。本文以唐代咏洛阳诗为例,探讨佛教和道教文化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道教与别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道教的思想渊源是多源的.它继承了古老的巫术和神仙学说,利用老子的威信并改造了道家的理论,吸收了儒家学说中的某些伦理道德规范,借鉴了佛教的戒律,最终从一个最初没有明确教主和基本经典的原始宗教,而发展成为一个在理论上、组织形式上、教义教规等方面都比较完备并能与佛教、儒教相抗衡的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宗教.  相似文献   

16.
彭华 《成都师专学报》2010,(2):14-18,40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本土宗教,其承袭了中国原始社会最古老的信仰传统。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国家史上,道教与儒家和佛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导言在敦煌写本中,大家发现了具有佛教特点和往往都带有儒教或道教印记的大量应时性文书片断。专家们为了区别它们都根据8个类别而采纳了一种分类法:1,传召法会前的开场白和赞文;2,愿文集和咒语;3,与一种仪轨或特殊意图有关的愿文:4,誓愿文;  相似文献   

19.
武宗灭佛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比较重要的事件,对于灭佛的原因众说纷纭,以往的分析过分地强调经济原因而忽视了道教的原因.实际上通过对唐朝一些反佛者的言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佛教与道教以及佛教与儒教的冲突才是武宗灭佛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伍家沟民间故事反映的民众的宗教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流域伍家沟村是著名的中国汉民族南方民歌村。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多数与宗教相关,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文化心理.反映了下层民众的万物有曼、鬼魂崇拜、巫术崇拜、神仙崇拜、法术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以及下层民众拜神佛的实用心态,求回报的实用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