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轰轰烈烈的后现代文化造星运动中,以新疆气质获得独立艺术品格的刀郎显示出跨地域的持久艺术生命力.本文从文学性角度出发,分析其词作的艺术特征,从叙事性、比兴手法和“哀而不伤”的审美特质诸方面,论证他对《诗经》“国风”传统的继承关系,思考其音乐所具备的化合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开始在世界市场上被选择和接受,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对话和接轨。然而,中西方对华语电影两极化解读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鉴于各国电影通过达到国际性而实现民族性的成功经验,华语电影的"民族性"特质的强调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从《周易》开始,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思想,加之儒教、道教、佛教的延承,这一整套思想已牢牢地扎根在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中。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五·四”洗礼,西方思想涌入中国,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相反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西方的异质文化相结合,用另一种形式表现着性别歧视,不论是激进时代的非女性化要求,还是大众文化中对女性的误解和评判,都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平等的先进的性别文化,推动男女两性建立和谐关系,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10日,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重要的学术研讨——"电影‘中国梦’完满实现路径与方向"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世纪金源香山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现代传播》杂志联合承办,亚洲资本论坛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文化的"图像转向",文化的代际性差异鲜明显现,在高校教育现实中尤为醒目,被誉为"视听一代"的当代大学生对图像媒介的依赖已成不争事实。在这样的教育文化背景下,完整而精密的电影教育体系将知识与技能培养、情感与价值观养成、"人格定位"的文化建构等融入接受和鉴赏的具体进程中,并能达成从接收到信仰再到行动的教育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和大学精神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力和有力的推进力。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意义空间,它通过各种具象元素来表情、表意。当美食作为一种隐喻文本在电影视觉空间中被展示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一种口中之物、眼中之物,更是一种心灵之物。它既隐喻人类的情欲本能,亦是理性抗争的推动力象征,更是非同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符号意象。文章以电影中的美食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作为一种隐喻的文本所可能承载的意义内涵与价值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历史意识的演进、审美观念的变迁,电影艺术的“后屠杀叙事”已成为类型创作的主流,并以鲜明的审美特征与传统的屠杀叙事拉开了距离.从《金陵十三钗》的小说与电影文本的个人化叙事中可见,严歌苓与张艺谋的文本均在参与“屠杀叙事”的过程中建设了自己的主观文本,成为印刻着主观视角并参与进政治的、性别的、大众化等多种话语的“后屠杀”叙事代表,展示了当代艺术思考的多元与丰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