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媛 《青年记者》2008,(10):42-43
政府、大众、传媒,三者之间的博率,是传媒永恒的主题。一方面,政府要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和安全,要求传媒宣传主流价值观,确保政令畅通,弘扬传统文化,抵御外来腐朽文化;另一方面,大众呼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传媒在市场运作下的操作方式常常是,以最小的政治风险,赢取最大的商业利益。面对政府和受众之间的冲突,一个真正负责的新闻媒体,它要想做出合理的结论,就必须考虑对谁承担责任,做出合理的取合。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后,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华人等少数族裔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西方国家大多采取了多元文化政策,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予以宽容及融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华人在西方国家依然遭受着民族歧视,主流传媒妖魔化华人现象尤为突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传媒对大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歧视行为对华人造成很深的伤害。西方国家有的政府官员或议员通过媒体攻击诬陷华人,这是他们歧视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一。1996年,《纽约时报》刊出了纽约市议员裘利亚·哈里逊的访谈录,诬蔑亚裔为“强盗”、“粗鲁的商人”、“入侵而不是同…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任务.传媒本身就是文化的变迁与延续的载体,形象地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媒体天然地担承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三种意识"确保传媒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亮  臧燕 《今传媒》2007,(4):34-35
像一般的企业文化一样,传媒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是美誉度,这是由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的.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我们亟须用先进的传媒文化确保传媒公信力,着重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风生水起的大传媒时代,诸多传媒运作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读者到受众,由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现代科技发展推动着传媒行业一步步走向成熟.传媒业不仅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且已经深入地介入了大众生活.“原来的媒体是给人看的,现在的媒体不仅是要给人看,还要给人用”.  相似文献   

6.
周平 《新闻前哨》2008,(9):54-55
文化新闻和娱乐报道都需要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调动市民的无意识与欲望,实现其娱乐、宣泄、转移功能,赋予大众所关注的问题以想象性的解决;同时,也要引导大众的情感和文化趣味.在不经意的娱乐中完成主流意识的教化要求,越是通俗而不媚俗的东西,它的娱乐功能、引导功能就较强。  相似文献   

7.
媒体扫描     
我国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政府要素分析翁杨在《我国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政府要素分析》中指出,我国传媒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宏观政治环境与法制环境有待改善,中观产业政策环境亟待改善,其中导致我国传媒产业政策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传媒体制改革滞后是主要原因。2、目前的传媒体制和政策中存在许多限制传媒产业发展的因素。如: 监管过严,传媒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行政干预过多,传媒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准入过高。政府要素缺乏竞争力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壮大的首要因素,不仅限制了其他要素竞争力的提高和发挥,也影响了这些关键要素的组合搭配的效率。提升政府行为的竞争力,是提升我国传媒产业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对传媒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周云 《今传媒》2015,(1):54-56
传媒和大众闻"星"而动,也闻"腥"而动,在明星及其丑闻上寻找炒作的空间或闲时的谈资。这既是现代社会的消费潮流,也成为传媒社会的文化奇观,鼓噪者有之,批判者有之,困惑者有之,得利者有之。丑闻作为负面消息之所以会激起大众的兴趣,与丑闻的叙事方式、行销策略以及明星大众形象的特点存在内在的关联,是值得关注和探索的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举世瞩目,且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思想、言行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每年的两会报道也成了各大新闻媒体体现能力、展示风采、服务大众的竞技舞台.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于丹《论语》心得"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论语》心得"以现代人的视角,实践了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现了传媒与传统文化的积极互动.首先,它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论语》心得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特点;再次,于丹以个人感悟式的体验带给受各种现实问题困扰的现代人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慰藉.  相似文献   

11.
郝国庆  韦玲 《今传媒》2005,(11):37-39
当代传媒用“娱乐至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构一切,用丧失痛感、近而丧失知觉的“糖衣炮弹”使我们慢性中毒,在这种“甜蜜恐怖”下,任何试图执传媒之牛角进行人文运作的努力都闪现出某种悲剧美。而陕西电视台近年来逆风飞扬,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上的一些努力,试图用文化“  相似文献   

12.
冯哲 《传媒》2010,(6):67-68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和对公众的引导作用时时刻刻都在对司法工作产生着影响.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的今天,传媒对司法的影响非常大,以致社会上有了"媒体审判"的说法.这也招致一些社会人士尤其法律界人士的批评.那么,传媒对司法的监督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呢?司法对传媒的监督只是被动的承受,还是应该积极地回应呢?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以及<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第一次将传媒与司法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传媒与司法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从地震报道看媒体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中的媒体新角色麦克卢汉说,传媒就是人的感官的延伸,媒介即是信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中国传媒的传统“喉舌“角色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适应了当时保障社会稳定、传达政策、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一个科技不发达、信息传播落后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是通过它的政府“喉舌“作用发挥的。然而今天,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传媒扩大了人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传媒要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大众对于传媒的文化信仰相关.在具体的传媒运作中,大众传媒通过控制、选择、策划、营销实现自身的社会影响,而大众对于传媒内容的理性评判又表现出明显的有限性,这正是大众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媒应是一个人文关怀者、社会前瞻者、文化生成者与建构者.  相似文献   

15.
沈富春 《新闻战线》2015,(5):231-232
作为时代进步的标志,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传媒与体育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趋势,并且在物质文化、传媒文化的发展中,传播媒介引发的体育观赏及消费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引导大众在传播媒介的辅助中逐渐从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享受。笔者结合对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的认知,对体育传播媒介、体育观赏以及体育再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宝安 《传媒》2006,(4):71-72
高度发达的英国媒体产业 传媒业在英国相当发达.在英国这样一个拥有6000万人口的国家,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以及各种音像制品等传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而且由于英语在当今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角色,英国的新闻产品和英文节目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传媒不但为大众提供了新闻信息和休闲娱乐,而且成为一种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是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英国传媒业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   在西方,信息公开的主体是政府,大众传媒的利益诉求对象是公众.一方面,传媒和政府是对立的,政府保护机密事务与信息,使其远离大众;传媒为了获取那些不必要成为所谓政府机密的信息要付出高昂代价.另一方面,政府和传媒又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现代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IT业的发展,为IT媒体的繁荣提供了最好的温床.目前,国内专业IT传媒逾百家.同时,几乎所有的大众报刊均开设了有关电话与网络的专版.大众媒体的IT版发展不容忽视.与专业媒体相比,大众媒体发行量大,读者面广,因此大众媒体IT版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大众媒体IT版创办时间相对较短,其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办出特色都是媒体从业人员亟需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地震报道看媒体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中的媒体新角色 麦克卢汉说,传媒就是人的感官的延伸,媒介即是信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中国传媒的传统“喉舌”角色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适应了当时保障社会稳定、传达政策、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一个科技不发达、信息传播落后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是通过它的政府“喉舌”作用发挥的。然而今天,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传媒扩大了人的生存环境,拓宽了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社会,传言、谣言如何迅速扩散,以至造成社会危机,又如何迅速将其平息,化解危机?恐怕是值得传媒、乃至社会管理机构、政府官员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在羊年春节后,广东传媒遇到了“肺炎事件”引起的抢购药品、食醋风潮。不过两天时间内,就在政府和传媒等方面的努力下,把其平息了,危机得到了化解。社会恢复平静,有秩。现在回顾广东报纸对这次危机报道的经过和处理,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