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资源循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走资源循环型经济的最大的载体,通过降低地球环境负荷或资源能源消费,有利于构筑可持续性社会的"资源循环"建设。"资源循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作为具体化措施的有效模式而提出来的,我国的经济正进人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体系,迫切需要构筑可持续社会,而室内资源循环设计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设计形式"之一。将"资源循环"的设计理念具体化、并能在室内设计实践中的运用,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特色工科专业课。通过工程设计专业知识、设计案例及设计实操三个维度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资源、实例训练和设计实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资源循环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资源循环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提升综合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Anonymous  Aaron  Grace 《高中生》2013,(13):38-39
2009年9月,日本东近江市面向乘坐本市公交快线的居民,开展了收集废弃食用油的活动。收集上来的食用油通过提炼,最终变成生物柴油,为运营在该市1 2条线路上的快速公交车提供燃料。由于发起"油菜花"环保项目,东近江市已受到日本全国的关注。该项目涉及一系列旨在为东近江市创建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设施的倡议,其中包含油菜的种植、菜子油的日常食用、废弃食用油的回收和提炼成燃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源的逐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应运而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资源循环专业的高级人才来解决。针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现状、人才需求现状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体系、专业教材、学科发展、实践基地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重构经济系统 ,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总过程 ,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 ,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 ,实现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 ,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工教育》2014,(24):99-100
本文提出了以"双导向"为背景的专业群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构建方案。作者经过充分调研,从构建校企合作循环机制、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共享优质信息资源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着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各专业群的构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向循环互动校本研修模型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实现了"理论—机制—实践"三环节的循环互动。它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多向性与循环互动性,并在这个循环互动的系统中实现专业能力的螺旋上升。构建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模型,旨在起到这样一种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更新、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理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方向与目标;重新发现教师的职业及本身价值,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前途的前沿技术之一,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人们过分关注纳米技术所取得的成功,极少人会去思考纳米技术对地球和人类的负面影响。作为纳米技术的核心,许多纳米材料极难回收循环利用,其废弃将浪费大量资源,同时纳米材料可能存在着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纳米材料的废弃将污染地球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闲环式流程,从上世纪90年代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是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方式,是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建设面向煤矿的制造执行系统专业实验室对煤矿企业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向"循环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生产模式转型以及培养具有矿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我校煤矿MES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以及具体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与环境法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全过程中,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循环经济正式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根据生态科学原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塑料循环取得突破近年来,日本加强了废弃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本三菱重工公司最近研制成功新型废塑料油化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大大降低了从废弃塑料中提炼油的成本。现有的废塑料油化技术一般是采用高温熔融废塑料,然后通过催化剂分解废塑料分...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现有的实践环节培养体系需要进行适时修订。以安徽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设置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基础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环节出发,分析了目前的培养方案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实践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作为新设立的战略型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本文在分析该专业所面临的企业社会认可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对专业学习影响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基础扎实、专业思想牢固、专业技能强的社会所需的循环人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考察高校培养人才的举措,即可发现,高校实行的引领与引荐、研习与见习、实训与实习、创业与就业等育人举措并非相互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循环育人体系。循环育人体系具有目标循环关系和内在的循环关系。为使循环育人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需建立四大平台,即"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大学生自我成长互促会"、"大学生专业发展实训平台"、"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7.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社会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正逐步从外界导向回归到主体自觉践行上,在"新课标"倡导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观下,正确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必备能力.结合个案教师对"三视图"教学中的课堂生成资源的反思性实践研究表明:数学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路径有:提高捕捉与反思课堂生成资源的意识;依托教师专业标准反思并明确问题;在反思性实践中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重构课堂,有效运用预设性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课题组曾提出"一体两翼"的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个最重要主体的作用。本课题组将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技能适应性两个方面确定职业能力的结构因子和权重,构建职业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三位一体"测评机构,突破"在校期间"、"在校生"的传统思路,把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表现纳入测评的范畴,整合培养单位、用人单位、专业机构的力量,实行"三位一体"、跨时空的有机测评。探索结果运用的闭合循环,将职业能力测评与招生、人才培养、实际岗位履职表现等具体环节进行校内外对接,形成闭合循环,从根本上弥合社会、用人单位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缝隙。  相似文献   

20.
资源循环类产业的发展为时已久,随着时代的进步,资源循环类产业对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日新月异,同时带来的是对资源循环类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缺口.但与此相悖的是,作为2010年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基于此,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了解高校资源循环类专业人才就业情况,提出了当前就业环境下高校应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促进资源循环类专业人才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