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13年2月25日,由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和中国驻法国使馆文化处支持、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北京服装学院协办的“2013欢乐春节·中国风格时尚发布”首场活动“听香玉语:许茗、楚艳服饰品鉴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2.
作为法国波尔多市的友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积极参与了“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有关项目。如:①武汉市政府代表团拟于2003年11月底赴法参加在巴黎、波尔多市举办的书籍《约会巴黎》首发式并为《摄影绘画艺术展》剪彩,出席武汉园林奠基仪式,参加民间民俗工艺展示展销和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②拟于2003年11月下旬,在巴黎举行武汉市《长江日报社》文化记者余熙撰写的赴法采访成果《约会巴黎》一书的首发式。该书记述了60位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法两国关系,为推动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在法知名人士的事迹。该书首发…  相似文献   

3.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是“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之一。该展汇集全国16个博物馆和32位个人收藏的作品,入选画家91人,106件作品,均为百年以来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原创精品,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等作品,系首次出国展览。这个中国20世纪绘画成就在欧洲大陆首次全面亮相的大型艺术展,作为“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系列活动之一,于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金门宫开幕,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法国外交部长德维尔潘、法国文化和通讯部长阿亚贡为该展的开幕剪彩,出席开幕…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2-92
9月28日,上海博物馆举办《鉴真和空海: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特展。日本国宝级文物——奈良东大寺木质鉴真和尚坐像,几百年来第一次回国“省亲”。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1日至6月28日,巴黎大宫殿举办有一个名为《神圣的山峰》的大型展览,该展展出的中国北宋至晚清时期近20个山水画派的百余幅手卷和立轴,令法国观众领略到东方色彩浓厚的中华意象美学。大宫殿入口高悬清初画家梅清《黄山十九景》中的《九龙潭》巨幅招贴,令参观者顿感“龙奋风雷开宇宙”的磅礴气势。殿内序递开放《名山大川》,《园林幽居》、《仙山楼阁》等三大洞天,呈示中国古代山水绘画史的三个观念分段,尤其凸显明代“吴门派”的沈周、唐寅等。或蓊郁深邃,或雄浑豪放的景物,王履奇秀的《华山图》,清初“八大山人”朱耷长16米的《桐柏…  相似文献   

6.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9届北京国际图书展上,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处展出的《从城邦世界到世界的城市》(伊朗总统哈塔米撰写)和“波斯经典文库”等中文版图书,掀开了伊朗文化神秘、深邃的一角,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菲尔杜西和《列王纪》 《列王纪》是“波斯经典文库”的重要组成,共分6卷。它在中国的出版,写就了一段中伊文化交流的佳话。北京大学教授张鸿年等人在伊朗有关方面的协助下,历时6年、将其直接从波斯语翻译成汉语;不久前江泽民主席在出访伊朗时,与伊朗总统哈塔米分别在文库上签字,签字图书保留在各自的国家图书馆中作永久友谊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你在西方,我在东方遥遥相望,彼此仰慕北京——巴黎,巴黎——北京总统戴高乐,主席毛泽东深思远谋,独立自主北京——巴黎,巴黎——北京蓝色的塞纳河,红色的紫禁城情深意长超过长城雄心壮志高过铁塔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你唱“马赛曲”,我唱“义勇军”任风大浪高无所惧凭聪明才智显本色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中国风情热法国法国时尚传九州人民友谊万古长青民族文化世代永存北京——巴黎之歌——志庆中法建交40周年暨互办文化年@刘驯刚  相似文献   

8.
4月22日傍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所在的盂德斯鸠公馆内灯火辉煌.宾朋盈门.以“多彩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系列展——《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开幕酒会在此举行  相似文献   

9.
昆曲     
吴新雷 《寻根》2003,(1):77-83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或译为“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杰作”)的名单,我国的昆曲艺术名列榜首,消息传来,戏剧界人心振奋!那末,昆曲为何能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化瑰宝呢?它的历史源流和艺术特征是怎么样的呢?昆腔、昆曲、昆剧的历史渊源昆曲发生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据明魏良辅《南词引正》记载,昆山的千墩是昆腔起源于民间的实证之地,而元末千墩人顾坚是最早的见证人和原创歌手。又据周元在《泾林续记》中披露,明太祖洪武…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08,(10):91-91
上世纪50年代从巴黎画廊初露头角的伊夫·克莱因,是《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eu,I.K.B.)的专莉发明人,从早年就着手研发并运用模仿蔚蓝色海天合一的蓝色的——以及后来的金色、红色、黄色——等色彩制作单色画,接着又跨足创作单音交响曲,用人体压印成《人体测量图》,表演腾空,制作火之雕塑和空气建筑等,在60年代便以“别无分号”的前卫风格,迅速名噪一时,日后亦被史家视为70年代以后“身体艺术”“偶发艺术”“行为艺术”等前卫艺术形态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创立,起了奠基作用,由此而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标帜。从历代的典籍记述可以看出,黄帝以人格形象凝聚和代表着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黄帝所代表的中华传统价值观主要是:一、崇尚文明的观念。崇尚文明,摒弃野蛮,注重文野之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观念。《尚书》有“睿哲文明,温恭永塞”(《舜典》)之赞,《易传》有“天下文明”(《乾.文言》)、“刚健文明”(《大有.象》)之志,《荀子》有“不敬文,谓之野”、“君子贱野而羞瘠”(《礼论》)之论。这些观…  相似文献   

12.
“第59届美国印制大奖赛”评选结果揭晓,上海有21件印刷品获各类奖项,其中获金奖的有4件,分别是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的《人头马Club》(包装盒),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国文化遗产——贵州省》,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的《秦俑》和《新世纪汉英大辞典》。由美国印刷工业协会主办的“美国印制大奖”素有印刷界“奥斯卡”之称,是全球印刷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印刷产品评比国际赛事。  相似文献   

13.
4月11~19日,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今日美术馆主办、《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与中国艺术与商业合作促进会承办的《无中生有——卞青个展》在今日美术馆2号大厅举办。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蒲通、农工民主党中央主任委员张新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润喜、民生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0月29日,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外联局、中国文化报社承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以下简称《金色记忆》)新书发行座谈会在北京港澳中心楼大厅举办。由蔡武题写封面、赵少华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色记忆》一书是关于1949年至1966年问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口述回忆录。  相似文献   

16.
1874年,遥远的巴黎。莫奈展出了著名风景画《印象&;#183;日出》,印象派从此名声大噪。那时,与法国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海派”——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因其作品的格调清新,而获各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波兰著名作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诞生100周年和逝世35周年。波兰议会宣布此年为“贡布罗维奇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载入“对具有全世界意义的名人和特别重大事件”举行周年纪念活动的权威名册。在这一年中,波兰和世界各国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世界文学》在这一年第三期发表了贡布罗维奇的3个短篇小说和日记片断,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费尔迪杜凯》和第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13-11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6月3日~7月1日,《文汇报》连续推出7期《激情不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共30个版面。“追溯经典”专栏采访美术、音乐、电影和文学等领域的一批大师和大家,讲述佳作诞生的历程和创作者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10,(3):88-89
“2009中国收藏界10大事件、10大人物”近日在京揭晓。本次评选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CCTV、网易、《收藏界》《新周刊》《艺术中国》《中国新闻出版报》等20家媒体联合推选。著名书画大师范曾高票当选“2009中国收藏界10大人物”之首。电视主持人赵忠祥、  相似文献   

20.
高永 《世界文化》2007,(2):9-11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文坛最杰出的诗人,《西方正典》的作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弥尔顿在经典中的地位是永久的”,这主要是指他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而言的,特别是《失乐园》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