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艺术,首先是一种“物”的呈现。“物”是建构想象空间的物质承担者。诗画由于其不同的“物性”因素,因而构成的想象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包含了由“物”直接激发的、超然于“物”外的外围的想象的多层次的想象空间。真正的魅力也正在于这种有别于生活的想象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一、灵活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想象想象的途径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七种:1.比拟。运用拟人手法,把物拟作人,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性格、情趣,使无生命的物具有人的灵性和活力。比如,由松树生机勃勃地“在半空中展开枝叶”,想象泰山松“望穿秋水”“斜着身子张望”,支开“墨绿大伞”“等你”。(《雨中登泰山》)或采用拟物手法,把人拟作物,让人物形象在物的映衬下更形象、具体。比如:“阿Q飘飘然地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阿Q正传》)不少同学的作文内容干瘪,语言缺乏活力,更无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具体丰富的细节。原因之一,是同…  相似文献   

3.
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写“虚”和记“实”.所谓“虚”,一般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一般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前者抽象,后者具体.构思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诉诸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借助它们来叙事、抒情或说理,从而反映生活的某一方面本质,表达既定的文章中心,这种技法就是“化虚为实”.  相似文献   

4.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叙述:“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跑了三圈,又走了三圈,又走了三圈,玩了一会儿就下课了。”而描写雪的作文也常常是这样的:“我出门一看,院子里都是雪,房上也有雪。走出大门,远处也是雪。我就回屋,拿了书包去上学。”干巴巴的像几枝干树条斜放在作文本上。本来是活泼的体育课,写得沉闷无聊,本来是迷人的雪景,却写得那么单调。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想象能力。德国评论家让·保罗曾说:“想象能力使一切片段事物变为完整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完美世界。”伏尔泰也说:“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觉便通过感官进入头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它们加以组合。” 丰富的想象能力会使人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挫  相似文献   

5.
平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写作文不仅要写人、写事、写物,也要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感情。我们一生下来就在用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在作文中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抒发一点自己的感情,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你想过用其他人的眼光甚至是动物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吗?还有,你能设身处地地为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想想,看看它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吗?也许有人会说:“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其他物体,这不是拟人吗?”其实这不是拟人,拟人是把动物或其他东西想象成人,想象它们有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在动物或物体上涂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技法导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句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叫“喻词”。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比喻与比拟,是文章生动形象的双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家们是如何运用它们来让自己的文章生动形象的。  相似文献   

7.
[升格导语] 物我同化的一些具体方法有:“物-我-联-化”,“我-物-联-化”,“我-物-我-联-化”,等等。但是,在实际写景中,更多的时候应该省略“我”与“联”,直接将作者的感情恰当地融到景物之中。这种方法就是美学中常讲的移情。德国美学家费肖尔说移情就是“把我的感情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这种设身处地“分享物的生命”的方法,不仅适应于和我们人类相类似的生物,而且适应于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物。人们也可以将情感外射给一切东西,使它们获得人的生趣。费肖尔说:“移情时我们不仅能和鸟鹊一齐飞舞,和羚羊一齐跳跃,而且能钻进蚌壳里面,去体味在一张一翕时那种单调生活的乏味。不仅能想象自己是一棵树,而且能享受幼芽发青时的阵痛与柔条临风时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蒯福棣谈咨询台让学生“不拘形式 ,自由表达” ;不仅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而且鼓励学生写想象的内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要能不拘形式 ,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高年级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记实作文” ,就是写熟悉的人、事、物、景 ;“想象作文” ,就是写想象中的事物。大纲把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提 ,把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提到比较高的位置 ,这是充分考虑了学龄儿童的思维特点。这样 ,学生的习作就会有比较丰富的内容 ,儿童的创造力也能在习作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第…  相似文献   

9.
一技 想象力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超越生活实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其写法大体上包括错位想象、推测想象、比拟想象和跨越想象. 1.错位想象.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如果在作文中改换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变成与原来完全相反的另外一个人,那么一定也可以演绎出一个个新的"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0.
现主义戏剧是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典型代表。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它以夸张、变形乃至错位来表现人的本质,揭示物对人的异化的悲剧。皮蓝德娄以“打开出路的新方法”,让角色自己表演,死人活人一起登场,通过戏中戏,展示出逼真的戏剧效果。奥尼尔则致力于“建立非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力的戏剧”,充分利用面具、道白、具象与幻觉的组合,使人物心理外化,展示抽象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论述了文学创作过程中想象的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指出了文学想象所达到的境界是“神与物游”。结合《神思》和《文心雕龙》中的相关篇目看,刘勰认为想象之物有其容,此观点不符合文学想象乃至下笔成文的实际情况。刘勰又认为想象的前提条件是作家必须扎实地“积学”、“酌理”、“研阅”、“驯致”,对此观点,今人应该正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12.
狐的变形源于古人对狐生物特征的想象,后来又受到“物老成精”观念的影响,使狐的变形更加自由。在唐志怪小说中,佛、道敷衍大量的狐幻化祟人的故事互相诋毁,使狐的变形母题愈加丰富。同时,狐的变形母题和“人犯禁忌”母题结合,表现出禁忌主题。  相似文献   

13.
“观”的源初观念是“见”和“示”,而“象”是它的结果和表达。老子的“玄览”观念消解了人的主观性,而庄子的“物化”观念使主体自我退隐,并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从而使“以物观物”成为可能。“以物观物”是物的自我涌现,是一种无我的境域。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合理想象,这里是指在用算术法解应用题而进行的想象的过程中,保持题目里的已知数量和数量关系不变,但除此之外的人和物皆可按解题的需要而发生变化,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找到解题之法。合理想象必须根据题目来进行,由于算术题纷繁多样,因此合理想象也是五花八门。本文只讨论其中的两种方法:“分合法”与“分组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人物和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人物是历史的载体 ,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则是美学载体 ,但它们又在“历史”这两个字上联系起来。当前我国的历史文学作品以及电视剧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历史为根据进行艺术加工 ,另一类是大体接近历史真实 ,第三类是戏说。台湾作家朴月笔下的孝庄太后塑造得十分成功 ,其成功所在是“错位法”的艺术创造 ,表现为人物地位和使命的错位、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感情和利益的错位、尊严和皇位危机的错位、爱情的追求者和爱情的刽子手之间的错位  相似文献   

16.
诗歌和想象     
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再论文理通顺》)的确,没有想象,作家就无法进行虚构,文艺作品就无法产生.一般说来,诗歌更需要想象.因为诗歌的内容凝炼,感情丰富,篇幅短小,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将复杂的社会生活、深沉而抽象的情思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事实上,诗人正是通过想象将有形的客观事物同自己主观的抽象的情思联系起来,组成一幅优美的生动的图景,从而使情思寄托在具体事物的形象上,收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中主人公的伤国、思家、悲痛欲绝的情感,正是通过作者想象化为“花溅泪”、“鸟惊心”的凄惨荒凉、物空人尽的京都沦陷的画面加以表现的.如果诗人不靠想象是很难描绘出这凄切的画.面和表现出这伤国、思家的悲痛感情的.故雪莱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为诗辩护》)  相似文献   

17.
郑鸣 《课外阅读》2010,(13):57-58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猫和狗,没有猪牛羊,这个世界会怎样?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人的想象力的问题,尤其是在人类“创造”它们之前,这些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那么,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重点词和中心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对课文词句理解越深,想象就越生动,认识就越真切,理解就越准确。一位教师在教《瀑布》一课时,紧紧抓住了文中的比喻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写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写山风吹拂倾泻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波浪涌上岸边和风吹松林的景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声音响亮且绵延不断;想象烟、雾、尘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白茫茫、轻飘飘、迷糊糊、雾蒙蒙,使文字上的瀑布在学生心里成了能听、可见…  相似文献   

19.
《说书人》叙事平淡,却感人至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采用了多重情感错位艺术:“我”情感与理性的错位、“我”与小城人的情感错位以及人物与读者的情感错位.通过这三层情感错位,小说表达了对底层人民悲苦生活的同情,对传统文化艺术消逝的感慨与惆怅,对小城人的落后冷漠的批判,以及对黑暗社会和罪恶势力的控诉等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民族国家和人的解放的想象与追求,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潜藏心底的“集体无意识”和文学“原型”之一。作为想象中国的一员先锋,阿英对“中国出路”的思考与追寻,形成独特的“想象现实观”。想象视域中的新批评理论和实践,使阿英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重要而颇有特色的批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