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高中生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期待为主题设计问卷,通过对答卷以及大量文献和学生访谈的综合整理发现,文理科男女生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期待有所差异,这些期待存在合理性,语文教师应相应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师期待与学生期待最大限度地接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中职新生处于转型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处在一种期待的状态中,期待改变自己,期待得到更好的发展,期待得到教师的认可、得到同学的认可……语文教师如果对他们及时作好适当的引领,点燃起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中职学生也会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可以利用"首因效应",上好第一节语文课,以"一封信"的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给学生"第一次"更多的成功、更多的喜悦;课堂上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给学生享受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充分享受语文激情。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它是激发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样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的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为新术语,是以往阅读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局面。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价阮.和审美享受等(杨再隋语)。同时,它又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常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阅读体验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呢?①“期待”——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倍受关注;②“期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主动。“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水平的高效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其期待的心理,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期待与探究中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设计富有针对性,教师给出不同的设计,学生获得的学习信息呈现差异性。学生自读解读、教师引导解读、师生品读解读,从不同维度出发,给学生带来多视角感知,其解读效果值得期待。不管采用哪种解读方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应该是设计主线,教师理性把握,科学设计,势必形成科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红色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带有趣味性、互动性、开放性、探索性特征,深受学生的青睐,教师抓住学生学习期待展开对应设计,组织学生主动进入课本剧创编演绎行动,无疑能够形成崭新的学习成长点。教师深潜教材之中,深度发掘“红色教育”内容,结合课外相关素材,推出红色课本剧创编演绎方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想品质和学科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其也给教育界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不断融入更多的课外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而网络化的出现使得教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通过在网络上寻找学习资料,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因而本文针对初中语文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待给其他地区优质教师提供基础帮助。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工具,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更关乎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待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期待情感是指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期待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满足他们正常心理需求的一种情感。具体表现为:希望受到关注、理解、支持、表扬,甚至是批评等等。教学中,教师如能正确把握好学生的这些情感走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激情,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作文批改中注意切合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文教师,课文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匠心独运、设计精美的导语常常能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可以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教学很快进入最佳境界。本文试从如何妙用导语谈起,期待与同仁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学习者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期待以及学生对教师实际教学的理解和评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期待教师既是专家,又是朋友,同时还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实际教学的评价与学生的期待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的驱动,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就相对缺少乐在其中的感受,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的真正内在价值。好的课堂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自身的求知欲出发,乐于参与课堂探究,能够主动跟随教师的脚步,对于学习结果有所期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本文围绕"激发兴趣:语文教学活力的起点——浅析小学语文激趣教学方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强善 《教学随笔》2013,(20):12+17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阅读期待,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林丹明 《考试周刊》2023,(13):18-22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接受美学提出的期待视野和对话交流,对阅读教学能有着基础性的指导意义。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学习、借鉴接受美学理论,通过对话交流、教师直接提问或是查找相关资料等多种形式,答疑解惑,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刘冬元 《考试周刊》2012,(9):168-169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识与期待。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创新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扬起进步的风帆。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能进入误区。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堂引入“课文诗”教学机制,学生普遍欢迎,交流气氛火爆,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文诗”创作方法众多,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重点推介。词语组合法、仿韵组句法、内容概括法、句式改写法、个性创作法、延伸设计法,都属于“课文诗”创作方法,学生对“课文诗”有不同期待,教师在学情调查基础上展开教程设计,组织学生积极创作“课文诗”,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期待”,即盼望、等待。 “效应”,泛指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充满期待,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期待中生活,在教师的期待中学习,在教师的期待中成长,甚至带着教师对其成长前景的殷切期待走出校门。 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向上的助长剂,是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黄培霞 《文教资料》2014,(12):55-56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愈来愈关注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等特征,这是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和期待。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引入融合性设计,符合学生习作学习实践需求。教师从读写、演写、评写等角度展开教学引导,以调动学生习作思维、激活学生习作兴趣、塑造学生习作品质,为学生提供丰富训练感知机会,其教学发动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学效果也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明显偏低,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爿热情也不是很高,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渴望成功,期待被人喜爱和尊重。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中职学生也是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青年人,如果教师善于引导,给学生以正确的发展性学习评价,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