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堂作文课,我向学生出示一篇习作的片段: 游完竹林,我们便来到了颇负盛名的"一线天".从远处看,这山与山之间只有一条缝隙,走到近处看,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侧身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我走在"一线天"中,抬头仰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成了一条细线.两旁峭壁上长满了清苔.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好不容易走出"一线天",顿时感到心情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2.
案例:(学生习作片段)游玩竹林,我们便来到了"一线天"。从远处看,这山与山之间只有一条缝隙,走到进处看,也不是十分特别的宽。我走在一线天中,抬头昂望着天空,天空成了一条细线。两旁峭壁上长满了清苔。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走出一线天,我们就跟着上车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游江郎山     
正站在江郎山景区门口,抬头仰望,只见三块巨石屹立在山顶,都快碰到天了,它们又像一只大大的骆驼,好威风!一进山门,我就看到一条高高的、弯弯曲曲的石阶道,因为要走十八个弯,所以又叫十八曲。我们绕过十八曲,就到达一个休息平台,这时我们已经累了,可爸爸说真正的爬山才刚刚开始,爸爸还告诉我江郎山有800多米高,足足是南京紫金山的两倍。江郎山还很险。这里的一线天被称为"中国一线天之最",远远望去,一线天就像通向天上的一条小道,笔直挺拔。爬坡的时候我都不敢回头看,生怕跌下去。一线天两边的石壁也很奇特,一边是寸草不生,光秃秃的,另  相似文献   

4.
●训练要求●同学们通过口语交际,谈了家乡的变化。请你把所谈的内容写成一篇习作。写之前,可以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或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增删习作的内容。调整叙述的顺序;写完后给别人读一读,听听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习作指导●重点指导:家乡,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也许你年龄小了一些,对家乡的变迁看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次写人的习作,从单元内容看,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由写老师的两篇课文组成。从习作内容看,导写部分首先带着我们回顾《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写得感人的主要原因;接着以表现师生情谊的情境试图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回忆;然后又以《我的班主任》片断为例指出本次习作的要点;最后对本次习作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天蒙蒙亮,我就起床了,因为我们要爬武夷(yi)山的“一线天”。“一线天”长约一百多米,宽不及一米。在导游叔叔的带领下,我们排着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  相似文献   

7.
离而不弃     
这两篇相互变格文章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的属性作新的选择。例如:“树”的材料,变格一作文因其主旨是“回归”,凸显其“静静站立”;变格二作文因其主旨是“行走”,凸显其“把那枝叶伸向了天空,伸出了墙外”。又例如:对“生活在何处”的回答,变格一答曰“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变格二答曰“在我们的脚下,山那边的灯光微笑着召唤我们走过去”。两位作者能这样做——用新话题主旨去给课堂习作中的材料属性重新定位——思维品质具有变通性。  相似文献   

8.
灯下,我叹气摇头地批阅着学生那些“套”声依旧、无病呻吟的习作,在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艰难写作的场面,我沉思着: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学生习作的激情在哪儿呢?“孩子呀!我一定要点燃起你们心中习作的激情!”我暗自琢磨着。“快来看你最喜欢的《电视散文》!”妻在一旁喊道。我走过去心不在焉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忽然一拍大腿,对!有办法了!于是,第二天我班作文教学的“配乐作文”正式开场了……“同学们,这节是习作评讲课,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段非常优美的录音。”说着,我打开了录音机。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声,录音机里传出了我那抑扬顿挫的配乐(《回家》)朗读——《爸爸,你回来吧!》,录音结束,教室里异常地寂静,孩子们显然还陶醉于其中。“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录音机中老师朗读的是谁的作品吗?”孩子们茫然地摇了摇头,“告诉你们,其实这就是你们的作品!这是老师昨晚将我们班朱登秀同学的作文进行了一些修改,然后配上音乐录制出来的。”“哇——”学生们夸张地叫了起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创造出这样优美的作品,从今天起,我们每周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抽出两篇优美的作文,我们共同修改,然后配上音乐朗诵再录制下来,怎么样?”“好!...  相似文献   

9.
[案例]人教版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最后四节的内容是这样的:看了一会儿,我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我”连续问了小男孩两个问题“: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第一个问题文本没有直接交代,于是,我就想到了通过师生对话互动体验男孩的内心世界。请看下面的师生对话片断:…  相似文献   

10.
<正>高老师:春天来了,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同学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户外时光了。文君,你喜欢在户外做什么呢?文君:我最喜欢放风筝了每到春天,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草地上放风筝高老师:我们今天要完成的习作就和放风筝有关。要想写好这篇习作,不妨试试“看图写作三妙招儿”——“一看”“二猜”“三想象”。看,就是进行观察,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从课本中的这幅图上,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集体的力量     
今年夏天,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们全班便骑车去了山海关。山海关,一个太普通的地方,大部分人都去过。可这次却要骑车去,自然与往日不同。 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同学们天不亮就上路了,曙光初照时,我们己出了北京城、我夹在队伍中间,望了望写着“距秦皇岛300公里”的牌子,心里不禁打鼓:我行吗?又望了望身边的同学们,顿时信心倍增:有同学们在身旁,我能行。 到了下午,我又困又累了。看一眼前面,一条宽阔的马路,在远处转了个弯,看不见尽头,据说只有十几公里就到今天的目的地了。十几公里,其实也不长,我们一下午走路也能走这…  相似文献   

12.
这天作文课上,我朗读同学们的优秀习作片断,并要求大家边听边评。当我读到一篇作文“我班的女生,个个都是美女”这句话时,教室里一阵哄笑。“老师,那小娟也美吗?”小哲同学大胆地举手问道。  相似文献   

13.
点击精妙:1.让天眼鼠来帮我们完成“不必要做的像山一样的作业”。要是真的该多好哇!2.天眼鼠走了,可堆积如山的作业还在。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秋风呼呼地吹,落叶洒满了整个院子,不时有几只枯叶蝶在轻轻飞舞。我坐在窗前,看着天空发呆。这时,老妈不知从哪里又拿来一大堆作业,放下一句“好好做”就走了。“唉,作业真多!要是作业少一点就好了。”我叹了口气。突然,天空中刮起一阵大风,我不免打了个响亮的喷嚏。过了一会儿,不知从哪里飘来一只怪模怪样的老鼠,不偏不倚地落在我的手心里。我仔细打量这只有拳头那么大的老鼠,它的额头上长着三…  相似文献   

14.
一次意外的习作讲评.似乎使我找到了提高学生修改习作兴趣的“良药”——给习作评语加点“佐料”!按空间(地点)的顺序连句成段,是那次训练的内容。我先让学生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比如:列出至少两处景点。来表达“美丽的校园”这个中心意思。可不知为什么,在我们看来极简单的一件小事,对于三年级的农村学生却极为困难。看了他们交上来的习作,我气不打一处来。在讲评时,我便生气地说:“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丽的景点(地方)很多,难道大家都没发现吗?  相似文献   

15.
游横兰溪     
我的家乡——横兰溪,是一个卧在崇山峻岭间,峡谷幽深极偏僻的小山村,中间一条小溪穿山越岭而过,偏僻得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小得不能再小,可见的天空,不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而是“一线天”,因此得名“横兰溪”。每天难见汽车,难见行人,似乎与世隔绝,但在我心中却大得不能再大,因为它美。不信?你看,家乡的路,蜿蜒曲折;家乡的山,青树翠蔓;家乡的水,别样出奇。  相似文献   

16.
习作要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二·我的小笔头”:我的动物朋友。…………你看,这位同学在文中从没有说过“喜欢小狗”这样的话,但是“我”已经体会到她对小狗的喜爱了。“我”也要把“我”的动物朋友写一写。拓展思路同学们,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不少同学家里饲养着小动物,这就为写好这次习作打下了基础。家里没有养动物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到饲养小动物的人家去看一看;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萤光笔会     
参加交流的精彩片断:我一手拿着那老式雨伞,一手握着车把,低着头走在几个同学的后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学们看见我手中这把雨伞会怎么说呢?他们一定会说:“看,那么老的雨伞了,还不丢掉,真是够可怜的了……”我愈想愈难过。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我的雨伞被猛地一掀,居然没有变形。我偷偷抬眼看其他同学的雨伞,只见坏的坏,翻的翻,一副残花败柳的样子,只有我的这把老式雨伞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8.
“快,快交出两百万。不然,我就毙了你,快……”接着,只听“砰”的一声响,“手枪”在张彦楠的脑袋上开了“花”,这朵“花”也同时开在了同学们的心田里。瞧,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咦,这是怎么回事,这不是抢劫吗?同学们怎么还笑得这么开心?原来,是邱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插播广告,让我们自己当广告设计师,看谁设计的广告最有创意。刚才那个镜头就是安琦、王富宁、张彦楠合作表演的一段广告。张彦楠扮演的是被劫持的人,王富宁扮演的是抢劫者。而安琦扮演的却是著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表演开始了:这天,张大富翁走在一条无人的小道上,突然窜出…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3~4年级)对习作教学提出了这样两点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7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3条)。”本课例展示的就是笔者在习作讲评教学中落实这两条要求的情况。一、设疑导入,引出自改方法师:同学们  相似文献   

20.
<正>斯科特·派克有云:“人生错综复杂。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我们总以为未来有千千万万条路可以走,但回头看才会发现,坚持走下去的路可能才是正确的路,即使这条路,少有人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老张的家,是我写小楷的地方,就在挤挤挨挨,未装电梯,看似年久失修的居民楼里。年轻人与孩子早已搬离,坚守于此的大多是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故平日少有人走,一路走来倒也清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