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信息平台     
道家哲学是一种以“道”为本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课程改革的现代意义在于“: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从道家看来,教育培养的人应是不为外在功名所累的人,反而将人的精神从“囿于物”、“物蔽”的境域中解放出来,从而达到一种逍遥的自由境界“;布白”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以学生为本,具体包括:从“双基”到“四基”;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问题中心课程等多类型课程体现目标;学生建构的课程设计,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这些目标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课程设计、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开放系统的课程设计等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哲学解释学是以理解为核心话语的,它的理解观为思考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哲学解释学看来,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以教师的“成见”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师通过与课程设计者“视界融合”,以“对话”为途径实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过程哲学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程哲学在国外被视作是一切新思想的渊源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理论之一。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审视课程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颇多启示。其中,过程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课程思维的当代选择,整合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创造是课程实施的本质诉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职“类型教育”观的确定,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是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以《外贸单证》课程为例,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落实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7年11 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全面了解幼儿园课程改革进程,特别是各地农村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的现状、问题,省教研室于2020年6月对全省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就“课程认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改困难与需求”等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王会亭 《教育导刊》2009,(10):14-1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异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课程设计理念具有“城市化倾向”;课程目标发生严重错位;课程内容具有“唯普遍性知识倾向”;课程资源严重匮乏;课程评价极度片面。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于指导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良性地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庸哲学是儒家学派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对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启示在于:“和谐”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创生”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执中”是课程管理的理想境界。从中庸哲学探讨课程改革问题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文化重建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们习以为常的“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未必导致比较小的课程难度。影响课程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和课程时间,利用定量模型N=α.TS (1-α).TG可以很好地近似刻画课程难度。“窄而深”“广而浅”与“少而深”课程设计风格的合理使用、“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平衡,是理想的课程设计编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探讨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丰富当前课程理论、推动课程改革实践向纵深发展的紧迫议题。过程哲学的两个核心命题,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维与视角。“过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应该突出课程的过程思维和关系思维,克服教学评价中“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建构综合的评价机制,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自行设定课程。  相似文献   

11.
This inquiry aims to enrich conversation regarding school reform. The author asks about what other discourses are possible when the action-oriented question of how to ‘act’ is a major approach to ‘fix’ current educational problems. Drawing from Taoist philosophy of wuwei (non-action), the author provides a frame to review current school reform movement.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wuwei highlights non-interference or non-intervention governance. Laozi discusses his theory of governance that a sage leader should take and explicates the paradox of non-action: By not doing, everything is done. The paradox of wuwei complicates dialogues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theory by opening spaces for taking effortless actions in the midst of standardiz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reform movement.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积极推动、配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特主办第四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和评价”。与会代表主要研讨五项议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分析与课程管理的反思。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核心价值体现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革目标致力于"新人"的培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把握课改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克服误读、误判,持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有梁 《教育学报》2007,3(2):16-23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是指课改的进程要减慢速度,课改的实施要稳步成功.钟启泉教授的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提出的一系列观点,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是对课程改革的误导.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新课程改革如何"软着陆",这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查有梁 《教育学报》2007,3(2):16-23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是指课改的进程要减慢速度,课改的实施要稳步成功。钟启泉教授的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提出的一系列观点,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是对课程改革的误导。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新课程改革如何“软着陆”,这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是迄今为止台湾最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台湾各界对九年一贯课程褒贬参半,评价不一。暂抛开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设计以及实行过程中的不利,立足总结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的经验,有如下启示: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的研发,要契合课程研究典范的时代转型;"由下而上"发起课程改革,有利于唤起公民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坚持"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的课程目标,将强化课程改革的历史责任;凸显"课程统整"设计,会推动课程改革的永续发展;对课程理论基础的拷问,是促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许远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6):44-47
适应“双证制度”的“双证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兼具职业性、学历性两种属性。“双证课程”应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包;其建设必须以国家职业资格为指导,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围绕“双证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必须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同时,要处理好课程开发方法、资源建设、资源应用的评价与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N"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旨在以"素质本位"来充实和完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摒弃单纯的"学科本位",真正按照学生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对接。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引入RICH课程改革理念,结合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不断调整教学项目设计和思路,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愿景与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不仅是课程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课程改革主要缘起于对课程僵化问题、课程超载问题、课程失调问题的解决。课程改革是促使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以及教育范式恰切性的前提与保障。课程发展史上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课程改革需要整体性立场、过程性思维与实践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