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道教育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高职学生的孝道现状进行调查,对高职生孝道观念、孝道行为和孝道教育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生孝道教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对192名大学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客亲留后的赞成程度最高,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最后是随伺奉养;当代大学生最赞同的孝道观念和行为是"多陪伴父母、与父母多联系、多和父母聊天"、"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等;大学生最反对的对待父母的行为和观念是"绝对顺从父母、盲从"、"不赡养父母"、"不关心父母"、"打骂、虐待父母"等;他们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提倡孝道观念的主要原因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之恩必须报答"、"提倡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等.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但又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对传统孝道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相似文献   

3.
对301名大学生传统孝道观进行研究后表明,大学生在传统孝道观各维度(敬顺双亲、遵从礼俗、抑己顺亲和荣亲留后)的赞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在"遵从礼俗"及总体传统孝道观得分上高于本科生,女生对"抑己顺亲"的赞同度高于男生。大学生的传统孝道观与年级差异相关度不高,多数学生对"托养父母"和"子女不该远游"的奉养观持不同意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的根本与核心,传统孝道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于对传统孝道的误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孝道教育的缺失、法制观念的淡薄等原因,中国传统孝道出现了缺失的问题。对此,应该通过扬弃传统孝道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孝道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来培养人们的孝道观念,从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301名大学生传统孝道观进行研究后表明,大学生在传统孝道观各维度(敬顺双亲、遵从礼俗、抑己顺亲和荣亲留后)的赞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在"遵从礼俗"及总体传统孝道观得分上高于本科生;女生对"抑己顺亲"的赞同度高于男生;大学生的传统孝道观与年级差异相关度不高;多数学生对"托养父母"和"子女不该远游"的奉养观持不同意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推崇的伦理观念,在古代社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高校德育、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中要发挥孝道的重要作用,它的实现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不断推进,从基本的情感认同、知性的孝道理论、具体的实践落实到孝道的最终升华。  相似文献   

7.
潘剑锋先生的专著<传统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的价值研究>着眼于传统孝道与养老的有机联系,简要梳理了传统孝道与养老模式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深入分析了农村养老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孝道文化在农村养老中所能发挥的历史作用,并就如何完善农村养老机制,弘扬新型孝道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提倡互算性四个原则性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现,并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实现代际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9.
传统孝道教育通过把孝敬父母作为孝道教育的起点、把伦理亲情作为孝道教育的情感基础、把社会合力作为孝道教育的强化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借鉴传统孝道教育的优良传统,对加强和改进现代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孝道教育 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孝道是对传统孝道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渗透着民主、平等的时代特色.新孝道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契合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起到维护农村家庭和谐稳定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对解决已出现的孝道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孝道教育的力度,以利于提高农村家庭养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本文论述了加强思想教育,认同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宣扬孝道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并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使经典阅读重回课堂,从而最终实现孝道文化的回归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建立现代新孝道,是当前构建和谐家庭的内在要求.而要实现这一转换,要求科学确立孝德的地位,积极推动孝道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有效建立孝道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传统孝道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孝道与后期儒家孝道是有很大差异的,故必须将二者加以区别认识。当前我们重新审视传统孝道时,理应采取历史、辨证的态度。对"孝道式微"的局面我们不应过于惊诧,而应看到现象背后的必然性。孝道主要还是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为孝道立法的主张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教育对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身因素,促进有效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5.
传统孝道的现代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重构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孝道重构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赡养老人的侧重点从片面强调物质转向物质与精神的全面重视,代际关系从专制转向民主,价值观念从同一向转向多元,人格类型从依附转向独立,孝道从血缘本位转向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汲取中国传统孝道中的合理内核十分必要。中国传统孝道在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家庭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传统孝道的核心内容入手,结合现代家庭中成员减少、子代依赖性强、亲子冲突严重、代际关系失衡、人情淡化等特点,从“养亲”“显亲”“谏亲”等方面论述传统孝道在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道之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孝道具有二重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批判继承传统孝道,倡导孝敬父母,对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推陈出新,实现现代转换,建设新型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19.
新孝道观的研究综述——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孝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建设新孝道对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新孝道的内涵与构建、特点及意义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以期对新孝道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养老道德缺失、发挥传统孝道养老伦理思想积极因素的作用,让老年人能幸福地安享晚年,国家和政府应实施孝道教育与法治建设双管齐下的政策;倡导新型养老观念和构建新型养老道德,实现传统孝道养老伦理思想的转换;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和不断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并重,为遏止传统孝道养老伦理思想式微提供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