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新形势要求、结合高校育人实况提出了构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战略定位。"大思政"理念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更加整全的人文教育系统中,以整体性思维对"大思政"理念作出全息性的理论反映和实践概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建构。基于此,应以人员聚合、资源整合、体制融合为导向,以实现人文教育的范式转向、教育主体的多元转变、教育内容的整体拓建为方向构建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联系进行阐述,强调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立体德育育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策略,促进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目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思政教育的有效实践,就是"三育一体化"模式。本文从"美育、心育和德育"相结合的视角,对高校"三育一体化"模式下的思政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相关高校思政教育中是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构建实践育人这个模式,要尽可能的有效保证“大思政”相关教育观念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因此,本文将围绕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相关模式为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其中,最为主要探究的就是在大思政视野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相关模式的概念以及所包含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部门协同创新的"大思政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大思政教育"体系中,由于"朋辈"之间的特殊关系及交往的全天候性,致使"朋辈引导"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要积极从理论、组织、信息、队伍、技术、实践等多方面着手,为高职学生"朋辈引导"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该项工作很好地开展,为更广大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教学中的抽象化思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抽象化;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对象的抽象化。以"思想症结"为对象、以"解惑去苦"为旨向的"思想咨商",能够有效地矫正思政课教学中的抽象化思维。具体表现:其一,从抽象化的整体教育思维矫正到具体的个性教育思维;其二,从抽象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思维矫正到具体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思维;其三,从抽象化的单向灌输思维矫正到具体的双向互动思维。  相似文献   

8.
思政教育作为开放大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助力于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应走创新发展路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思维为导向[1],优化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实施模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凸显其思政教育创新价值。对此,本文立足于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创新意义,论述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向,并提出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分析和整合使得智慧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新课题。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创新思维,树立思政大数据意识,提升思政教育队伍大数据运用能力,建立大数据库分析与共享平台,创新智慧型思政教育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并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思政理论课如今陷入了教学生态危机,而运用教育生态学去分析和认识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构建教学的生态化模式,将为探索思政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文章对高职思政理论课生态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化,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对于高校的思政课堂来说,其主要可以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分别是课堂教学以及高校所开展的相应实践教学,还包括在信息化时代下所发展出的网络教学。而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面一体"教育模式,而这样的模式也是高校思政课堂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针对高校思政金课"三面一体"的建设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校思政课堂的相关改革提供有效的建议,推进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发展,充分发挥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及思政教育中的不足问题,分别从网络教育平台、教学内容、教育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以期借助互联网优势,推进思政教育革新,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概念正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教育行业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在"互联网+"概念渗透的正面角度内,"互联网+"为教育事业提供大量信息。而在反面角度内,"互联网+"理念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了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本文针对"互联网+"对教育事业造成影响的这一现象,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简单叙述"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则以正面临的挑战为主,研究了科学的应对方式。望文中内容能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人员,提供一些教育方面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应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思政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个人全面发展现奠定坚实基础。历史课程不仅蕴含着古今中外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精华,还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校历史教育需要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推动传统历史教育模式的深化改革,从而为增强学生历史素养和思维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三个课堂"的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实现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因此有必要探寻"三个课堂"的建立实践策略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系统性、应用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应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出技术扎实、思想先进、能力出众的中等技术人才。文章主要讨论了课程思政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思政教育存在教师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建设不足、信息化教学薄弱、思政教育评价模式落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列举了高校思政工作教学理念落后、西方文化入侵、教育手段落后、师生之间缺少沟通的问题,分析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限制、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教师缺少互联网思维。提出了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拓展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方面的高校思政工作中互联网思维的渗透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朱佳 《职大学报》2016,(4):107-110
"工学结合"模式的开放性、多元性、职业性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实践中出现失衡发展的状态,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与"工学结合"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从强化职业性教育出发,二者重组和融合,拓宽教育渠道,构建"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统。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的提出、贯彻与实施,是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更是对我国提出的"立德树人""全程育人"人才培养策略的响应与反馈.以英语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发挥教材本身的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功能与价值.且注重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突显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与价值、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九大上,将"明晰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通过详细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希望为全面提高高校学生思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