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条件。从成文法的局限性和行政事务的层面来看,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从它的"自由"属性、实体法的不足、程序法的不足和行政执法过程中非法律因素的影响来看,行政自由裁量权又很容易被滥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证据法与实体法以及证据法与程序法的关系,最终认为证据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是作为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桥梁而存在的,希望能纠正传统上将证据法仅仅视为程序法之一部分的错误观念,从而开辟证据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是当事人如何参与行政程序的制度。构建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程序法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的必然结果;是协调、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的需要。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的具体要求,是保障当事人在参与行政程序时必须享有充分的权利,如:知情权、陈述权、便利参与权、补偿请求权等;且应通过立法确立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的具体方式。如果行政主体妨碍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或完全剥夺了当事人的参与权,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以前,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只有在一些行政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补偿要件做出了规定.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公益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缺失是一个遗憾.宪法修正案修改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公民个人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给予补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护了公民个人和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为在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为了实现生态文明,也是为了增加林农收入;集体所有的商品林、公益林都被纳入了林权制度改革,然而公益林承担了更多的生态功能,公益林承包户的承包经营权相应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目前,市场化形式与计划型体制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政策需求与政策缺位之间的矛盾是限制集体公益林承包户实现其经济权利的瓶颈,应正视国情、厘清法定边界、重视利益协调,通过落实主体改革、深化配套改革、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依法保障公益林承包户的经济权利,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较为脆弱。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贵州民族地区要顾全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为保护生态环境放弃发展经济的机会,这就需要国家对这些地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生态补偿。从当前对贵州民族地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的现实出发,分析建立及完善贵州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立法进程,使对贵州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有法可循;建立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基金;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生态补偿规范;加强专项支付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但是海南热带雨林的保护制度中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热带雨林保护法律存在缺陷、生态补偿标准太低、REDD机制下的林业碳汇交易制度缺失、监管机制不健全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建立REDD机制下的林业碳汇交易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海南热带雨林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下的农村土地征地补偿实践存在征地补偿主体权责错位、补偿主体混乱、公共利益界定不明、村民会议虚置、法律救济渠道狭窄、补偿分配和管理缺乏制度支撑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缺失、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等长期存在的难题。农村征地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需从理论上对该领域的司法实务作进一步探讨。在征收补偿的过程中,国家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监督和介入,着力纠正各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不应缺位和失语。未来的征地补偿司法实践,需彰显征地补偿的财产价值取向,保障民众的土地权益,贯彻市场补偿原则,完善征地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分类、多元的权利救济机制,在制度设计、程序执行上切实保障农民发展权。  相似文献   

9.
建设低碳国家的法律制度构成除了涵盖传统环境法律制度外,还主要涉及产业法、能源法、财税法、金融法和贸易法等.我国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建设低碳国家的进程,但仍存在相关制度缺位、不成体系和可操作性差等缺陷,应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构建低碳国家的法律体系,围绕低碳目标,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法律的可...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制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机制是消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的负外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分析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针对我国存在的立法问题,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