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我国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及文学翻译家,孙大雨先生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认为每首诗歌都由形式和内容这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构成,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更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统一。本文对孙大雨早期的英诗汉译进行探究,重在分析他在翻译中对诗歌形式的处理,指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孙大雨更倾向于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对原诗形式进行充分迻译。  相似文献   

2.
诗学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和诗学引入翻译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以《西风颂》的三篇译文为例,来分析诗学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翻译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诗歌意象,源于各种语言,其文化不一,导致诗歌翻译中意象翻译备受关注。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枫桥夜泊》为例,首先分析其译文在意象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意象空缺问题。然后基于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化"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语境探讨了其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制约作用。文章从原语言的文化语境因素和译语读者的文化语境因素两个方面,着力分析了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所起到的影响,验证了文化语境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龙”的寓意看文化词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汉语的文化词语有其不同于英语的独特的模式和内涵 ,这种独特性构成了翻译过程中的障碍。本文作者根据汉语音、形、意的三维结构 ,从语音负载词、语形负载词和语义负载词三个层面讨论文化词语的翻译 ,说明翻译文化词语不仅要考虑其字面意义 ,而且要着重准确地传递其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 ,要灵活地综合运用音译、直译、意译、扩译等技巧 ,尽可能将文化词语的深层寓意准确地表达出来。作者在文中对一些文化词语的英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古诗词诗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作为诗歌基本单位的情与景,两者的无间契合形成了诗歌意境。许渊冲在古诗词英译中所使用的无灵主语翻译法有效地传译中国古诗中的意境美,从而缩短了对中国文化零感知的西方读者间的距离,实现了跨越古今、中西间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7.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8.
诗中有画这一经典命题的提出对于王维诗歌接受史来说具有双重意义:虽然对扩大王维的文化影响和深入体认王维诗歌艺术特征来说是一大进步,然而这种审美阐发加深并强化了王维诗歌与传统诗教之间的隔膜和疏离,因此在以伦理政教为中心的主流诗学中并没有起到提高王维诗歌地位的实际作用,反而致使其与传统诗学典范标准之间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商务合同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法律文化交际活动,商务合同的英译过程也是有目的的选择过程。在以目的论为主体的功能翻译理论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微观层面的字、词、句等的对等,还要充分考虑宏观层面的合同文本功能及翻译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商务合同英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由于诗歌翻译与译语文化间的冲突,常常造成内容与形式,表层与内在的多种选择矛盾。而补偿理论作为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翻译理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翻译中,诗歌中采取这种补偿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本文旨在从翻译补偿理论出发,分析在古典诗歌元稹《行宫》几个英文译本中,体现在词汇层面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