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欲通过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两部经典作品《浮云》和《心》,来透视日本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堂兄妹婚,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1949-)和夏目漱石(1867-1916)作为相隔大半个世纪的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两位作家的生活体验中都经历过"孤独",并将"孤独"一词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孤独"的角度入手,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孤独"。《挪威的森林》中通过细节描绘所流露出的多是普通人的孤独。而《心》则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近代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王玉立 《职大学报》2013,(1):98-101,124
明治时期,日本人眼中的李鸿章纵使再有才华,不过是腐朽、破败清朝的代表而已。不过,明治时期,关于李鸿章的著作在日本地大量出现,说明了李鸿章在当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之高。  相似文献   

4.
《心》作为心理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处于社会变革的明治时代出现的传统伦理道德与文明开化的个人主义间的矛盾。作品透过接二连三的死之结局提出“明治精神”这一概念。本文将在解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我的父亲”、“K”、“先生”的死来探讨和剖析明治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冈鹿门是明治年间访华热潮中的一名知识分子,他所留下的《观光纪游》描画了与清朝文人志士交往的历史画面,成为后人考察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观光纪游》里又如实地再现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远渡中国,亲眼目睹中国社会后所发出的慨叹以及对中国的再度认识。从这一意义上,《观光纪游》又是探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夏目漱石的文作创作,以小说的成就最高。在他的小说中,表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普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多蹇命运;蕴含着内涵丰富的道德意识,冷峻的自我剖析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本文拟通过对他各个时期主要作品的分析,探寻其创作发展过程中主题的转换轨迹,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创作风格的变化,并对漱石文学别具一格的特色和艺术成就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山田花袋的名作《棉被》被誉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了日本的"私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无所顾忌地违反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暴露了社会生活中最丑恶的一面,对后来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棉被》虽然是一部自我告白性质浓厚的文学作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新旧思想相碰撞的社会氛围。解析《棉被》中的人物形象,对研究山田花袋作者本人和了解当时的明治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明治时期的商业汉语教育比较发达,不但出现了专门的商业汉语学校,还有专门用于商业汉语学习的教科书。本文主要是结合明治时期中国语的教育背景,总结了该时期商业汉语教科书的出版情况,并介绍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教科书,以期为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美国诗人朗费罗的《金色夕阳》意境优美,辞采华丽,哲理深邃,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堪与唐诗名篇相媲美。对《金色夕阳》的不同汉译风格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更好地欣赏《金色夕阳》英文原诗的气势和神韵。  相似文献   

10.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白桦派文学兴盛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倡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尊重个性,崇尚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其代表作《一个女人》描写了明治时代一个叛逆的女子反抗封建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经历种种苦难,结果遭到当时环境的逼迫,终于走上了自杀的毁灭之路。本文从解读有岛武郎笔下的《一个女人》入手,探讨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明治体制在日本现代化启动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后来由于明治体制丧失了容纳新因素的适应能力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调适能力 ,未能适时地依据新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政治转型 ,导致走向军国主义与对外扩张的泥潭不能自拔 ,使战前日本现代化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12.
中江兆民是东方的卢梭,是非凡的自由民权思想家,也是这些运动的指导家,而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文学者。"东方的卢梭从明治时代开始便成了中江兆民的绰号。正是他把卢梭的《民约论》进行了翻译,并积极的在日本宣传。而且他为人又狂放不羁,虽说这只是对法国的激进主义思想家卢梭进行联想而做的比喻,但是双方都具有先进的思想,性格和行为都异于常人,都度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虽说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这个比喻却使兆民声名鹊起。在明治时代,能和著名的欧洲人进行比较,无疑是极高的评价。笔者在读到这一段话时,对中江兆民先生陡然产生好奇之心,仰慕之情油然而生。《日本近代社会文学集第50巻》的23页对《一年有半》也进行了评价。"《一年有半》及其续篇《续一年有半》作为兆民生前最后的著作闻名于世,而且在明治时代的随想文学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名作"。这段话更加激起笔者的好奇心,这是兆民先生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啊!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呢?真想一睹为快。兆民先生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为什么以《一年有半》作为作品的名称?笔者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拜读了先生的大作。在这里,笔者欲不自量力地尝试着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企图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3.
今样①是日本平安后期流行的民谣.日本古典文学作品《梁尘秘抄》是日本最大的一部今样集,是日本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诸多因素,对《梁尘秘抄》的译介和研究还未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平安时期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深刻的时期,本文主要探析中国佛教文化对《梁尘秘抄》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有成就的史学大家,所撰《廿二史考异》代表了当时考证史学的最高成就,而考校两《唐书》是其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钱大昕不仅对两《唐书》作了精详的校勘,指出文字的脱、衍、倒、重并纠谬正讹,还对两书在编纂中出现的体例不一、繁简失当、彼此重复等弊病一一论述,同时就两书所及官制及氏族问题深入研究,探幽发微并进行概括总结,全面反映了钱大昕考校两《唐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辛亥以后,民国风雨飘摇,内乱不止,自袁世凯称帝之后,又有张勋复辟。《盛京时报》作为日本人在华创办的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因受日本人庇护,其报道中国内政无所顾忌,在张勋复辟时期,《盛京时报》针对张勋复辟进行了大量犀利的报道,抨击了复辟逆流,顺应了共和的潮流。但其毕竟是日本人所创办的报纸,有着深刻的殖民侵略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奈良朝和平安朝,和中国的隋唐王朝关系至为密切,此时的日本文学,也受中国文学影响很大。本文将针对此时的《古事记》等作品来讨论日本文学对当时日本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词源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一词的来源有来自西方传教士、来自日本、源自中国等三种说法。笔者通过查阅日本出版物发现:"教科书"一词的使用,日本早于中国使用,也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时间。根据是:《广辞苑》中有"教科"一词,而中国的辞典没有;日本明治六年(1873年)的国家文件《近代教科书的成立》中已出现"教科书"一词,这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877年;渡边小三郎编写的《中等教育代数学教科书》出版于1889年,早于中国可考的最早使用的1897年。  相似文献   

20.
《史记》乃“无韵之《离骚》”的文本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本角度看,《史记》和《离骚》在基本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深层联系,诗性精神是《史记》的内在精神,发愤抒情、上下求索、悲剧自我和寓意寄托,是《史记》、《离骚》共有之特点。《史记》和《离骚》犹如姿容殊异而气脉相通的两座奇峰,“无韵之《离骚》”,洵为关于《史记》文学成就与诗性特质的最恰当、最确切、最中肯、最绝妙的历史定评和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