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进 《体育科学》2006,26(8):17-24,52
研究基于运动员退役的过程理论,运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退役安置的政策变化、退役的有关理论、社会支持,以及退役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讨论。过去有关运动员的退役问题,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倾斜来改善运动员的退役环境,很少从心理调节上去考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调查分析运动员的退役心理状态,发现很多问题不容乐观,建议应关注运动员在退役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展运动员退役心理干预教育,以改善运动员退役的心理环境。从退役过程理论的观点看,运动员的退役是一个阶段性发展的结果,心理过程在各个阶段中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退役后的生活评价,引起情绪反应。为了减轻退役过程给运动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当前的运动员退役理论、社会支持和国外运动员退役教育,建议有关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我国运动员退役服务的教育,开展对运动员退役的深层次问题的探索,为推进我国运动员的退役教育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进 《体育科学》2006,26(7):47-54,59
研究基于运动员退役的过程理论,对我国运动员的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对789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按照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和性别,对其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退役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另外,对打算退役和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进行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的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的运动员角色认知下降,退役准备的认知会增加;产生退役的想法与生活的心理状态有关。对打算退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在自我评介、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认知方面,都表现出差于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而且,生活焦虑和孤独感明显增加。研究还发现,女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差,主要表现在生活焦虑方面。在应对退役的策略方面,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多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女性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更为突出。基于以上这些发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讨论了我国运动员退役过程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4.
信息量与认知风格对击剑运动员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全 《体育科学》2005,25(8):33-38
研究了信息量与决策风格对不同水平和性别的击剑运动员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被试为国家击剑队、江苏省击剑队和江苏省体校的花剑和重剑运动员,以及江苏省现代五项队重剑运动员,共89名。用MANOVA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水平和信息量是影响击剑运动员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优秀组花剑和重剑运动员在决策速度上具有绝对优势,不仅远远快于一般水平组运动员,而且也显著快于普通高水平组运动员。信息量主要影响击剑运动员的决策准确性,但对花剑和重剑运动员的影响不一致。认知风格影响花剑运动员的决策准确性,认知风格和性别共同影响重剑运动员的决策速度。提示,决策速度可以作为高级击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也是普通高水平运动员在向优秀级迈进过程中的训练要点。  相似文献   

5.
阿英嘎 《体育学刊》2007,14(1):130-133
通过比较连续3届进入全运会决赛运动员的项群分布,发现我国不同项群的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有所不同,技能类项群的运动员运动寿命长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技能类项群中,运动寿命较长的是球类运动员,而格斗类项目的运动员运动寿命较短。而在体能类项群中,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耐力性和快速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6.
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对增进运动员个人福祉,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J省退役运动员个体间就业质量差异较大,总体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人力资本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运动等级、职业技能培训、从事的运动项目市场化程度和健康资本;人力资本的各要素对不同水平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分布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兼顾不同项目运动员入学机会均等,提升运动员文化教育资本;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系统,保障运动员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竞争力提升;构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协同治理模式,助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建议,以期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宇 《体育学刊》2023,(1):74-80
教练员领导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竞技水平的关键要素,厘清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对促进科学系统训练、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模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先农坛体校和什刹海体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并运用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专制领导行为、民主领导行为、训练指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表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准备在教练员领导行为和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运动焦虑在民主领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专制领导行为和训练指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教练员的不同领导行为及方式对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具有不同效果。教练员应及时调整运动员心理准备,降低运动员心理焦虑,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促进运动员自我价值提升,进而促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8.
将新制度经济学、民法学理论结合起来,对运动员的肖像权、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运动员与投资者(或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认为运动员无形资产包括运动员的荣誉、知名度、亲和力和影响力等内容,肖像权不属于运动员的无形资产,而是保护、开发运动员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权利:投资主体多元化不能改变运动员无形资产的私有性质,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只属于运动员本人;投资者(或用人单位)拥有的并非是运动员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而是债权,即运动员无形资产的部分使用权和收益权;债权、债务关系是界定投资者与运动员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依据.据此,对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的文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职业运动员转会价值计量模型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年松 《体育科学》2006,26(7):75-78
关于职业运动员转会价值计量与实现机制研究,目前需要回答3个基本问题:一是,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应当归谁所有;二是,职业运动员转会费计量依据应该包括哪些;三是,职业运动员转会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围绕以上问题,除论证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的性质和特点外,重点尝试建立一个评价、测度职业运动员转会价值的理论模型,同时,对职业运动员转会价值实现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运动员力量和爆发力的方法很多,但由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殊性,需要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中应选择那些比较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发展他们的力量和爆发力。我们发现在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很多教练员经常采用较大的杠铃负重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这样往往会给青少年运动员的机体造成损伤,过早的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后期培养都没有好处,这一点已经在广大教练员中达成共识。因此,我们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国内外一些教练员成功经验对青少年力量和爆发力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从运动心理学方面对我国优秀青年蹼泳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进行研究,通过与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的比较,发现青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在心理运动能力方面无显性差异,认为青年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的高水平发展与较早接受专项运动训练密切相关,运动员赛前心境状况较差且不稳定,女运动员表现更为突出,建议在青年蹼泳运动员选材时,要注意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伤,这些挫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运动员。她们生理、心理方面较弱,心胸狭窄,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比赛心理波动都比较大。因此,研究挫伤产生的原因及其行为表现,使运动员正确对待和消除挫伤的影响和干扰,这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皮褶测定、指标计算、测定脂肪组织在体内的分布指数等方法,对240名初潮前后女子专项运动员和非专项运动员脂肪分布状况以及运动、性成熟对身体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20岁女青少年运动员初潮后身高、体脂%和脂肪重量明显大于非运动员组,而体重、主脂体重则明显低于非运动员组;运动员组的脂肪分布主要在外周和下肢,而非运动员组中枢和外周、上肢和下肢的脂肪分布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4.
如何能够很好的预测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是现今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训练型的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乃至世界从事竞技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分类。训练型运动员不能有效地适应情境,永远发挥不出训练水平,每次比赛都是以失败告终。比赛型运动员能有效地适应情境,以至稳定甚至超常的发挥训练水平,每次比赛都是以胜利而结束。怎样界定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怎样引导运动员由训练型转化为比赛型?则是本文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石岩  岳宝华 《体育科学》2007,27(4):48-54,6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探讨运动员认知观念问题。从理论上界定了“运动员认知观念”,并总结出其基本特征;根据Ellis提出的ABC理论,对运动员认知观念进行了理论建构;在比较和分析临床精神障碍患者和运动员认知观念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运动员不合理认知观念的8个特征;对国内、外认知测评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运动员认知观念量表编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遭遇的伤病风险属职业风险范畴,虽属个人风险,但具有社会性,运动员伤病风险应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肇因于运动员"伤与病"的纠缠,运动员伤病风险的社会法规制路径一直摇摆不定。随着运动员职业化改革的推进,运动员伤病风险与工伤保险的同构性以及与医疗保险的异质性共同昭示了运动员伤病风险的工伤保险保障路径。社会法规制效果的彰显需要通过运动员伤病风险保障的理念更新、规范创制和制度协调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优秀运动员社会化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构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社会化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运动员社会化研究是优化运动员来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需要,疏通未成才运动员通道的客观需求,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客观要求,运动员退役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动员社会化研究可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其生存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促使我国竞技体育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道路;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依据对人的社会化的理解,提出运动员社会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对60名武术运动员和3O名田径运动员的上肢三大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测试和分析表明:各测试组左右侧无明显差别,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优于田径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优于武术散手运动员,这可能与专项技术动作系统训练有关。本体感觉的准确性测定不受关节活动幅度的限制,可作为评定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跳远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变且有其独特性,对运动员的助跑踏跳准确性和成绩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各省市的60名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以及个别交谈,分析和了解跳远比赛中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有关心理因素,为今后如何提高跳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心理训练,取得好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志华 《中华武术》2006,(11):52-53
很多时候,教练员会谈一些关于优秀短跑运动员,像刘易斯、约翰逊、丹尼斯、蒙哥马利、格林等是如何训练成为高水平的运动员,然后试着让他们的年轻运动员模仿这些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其实这样做是不理解年轻运动员的运动规律,至少年轻运动员在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方面是不可能承受像优秀短跑运动员那样的负荷。并不是说不进行负荷训练就会有收获,而是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年龄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刻苦认真的训练还是很重要的,任何手段都不可能代替艰苦的训练,即使运动员在小的年龄阶段,也应该进行适合于本年龄段负荷的艰苦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