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二十年前,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重申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又把握时代脉搏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  相似文献   

2.
<正> 一、坚持同步改革,加快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 1.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深刻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邓小平同志的这  相似文献   

3.
李好平  王莉 《软科学》1991,5(4):5-8
<正>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8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科学  相似文献   

4.
刘助仁 《软科学》1992,(1):7-11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著名论断,是目前理论界与企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几个月来,我国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思想,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它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内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于志新 《科教文汇》2008,(30):279-280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邓小平哲学、本文试从“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实践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独立自主、走自己路与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相结合的实践模式;真理的原则和价值原则相统一的实践标准;中国的辩证智慧和富有成效的辩证思维方法”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总结出邓小平哲学理论的发展始终与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密切关联,凸显了哲学的实践性和致用性的突出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哲学,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工作中的科学性、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伯来了——工人日报92年6月28日刊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刊出《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邓小平被深圳百姓称为“邓伯”。邓小平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半月谈21期92年5月2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他说:我们的发展速度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能一样。因为起点不同,原来水准不一样,综合力量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叶顺煌 《学会》2004,(10):49-53
毛泽东具有雄才大略,他敢于傲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但他同时也爱惜人才,善于使用人才。众所周知的是,他曾称赞邓小平“人才难得”,“棉里藏针、柔中寓刚”。邓小平在“化大革命”前,就受到毛泽东的重用,在“化大革命”中被错误地打倒后,还是毛泽东亲自作了批示,才使邓小平能重新复出,为邓小平成为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对朱德克服张国焘闹分裂的斗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光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一颗璀灿明珠。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标志,二十年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灯塔.二十一世纪初,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以“三个面向”为标志的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面向”与“三个代表”一道成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这就构成指导我国教育的著名“双三”方针。  相似文献   

10.
<正>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观点、见解。重温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态一览     
我国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联合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并于近日启动了首届“中国少年科技创新”候选人推荐工作。邓小平同志生前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注重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曾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最近,邓小平同志亲属按照他的遗愿,把邓小平同志生前的全部稿费100万元捐献出来用以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主要面对在校大、中、小学生,每年奖励1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思想,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它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内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24日是邓小平同志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并发表“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讲话10周年。今天,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者们聚集一堂,和高科技领域的各方面专家、代表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英明教导,回顾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峥嵘岁月和建成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备受鼓舞,备感亲切。十年前,面对70年代以后世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邓小平同志敏锐地作出了“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的论断,提出了“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这…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要有适合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有了人才,没有产品可以开发产品;没有技术可以创新技术;没有市场可以开拓市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技术竞争,归结起来都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造就企业人才和人力资源优势,亟须弘扬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观。一个关键。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  相似文献   

16.
继承与发展     
<正>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总结当时科学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科学技术有了惊人的进展,国外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著书立说,进一步阐述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7.
4.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研究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时就已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275页),这些科学论断,在本世纪的发  相似文献   

18.
改革促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有力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1978年,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 ,铿锵六字 ,刹时席卷神州 ,震撼了 1 3亿人民的心灵 ,从此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行动指南。至今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了 1 3年的高速发展。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指明 :发展是党执政治国的第一要务 ,引导了全党全民在今后 2 0年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国全面小康。胡锦涛同志更多次告诫全党一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求发展”。值此邓小平诞辰 1 0 0年 ,重新学习和体会邓小平的发展观 ,是十分有意义的。(一 )发展的历史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20.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高校的社会职能及其在四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知识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