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叶永烈  辛欣 《出版参考》2005,(11):28-29
谢静宜对她“面试” 毛泽东自1974年春天开始,视力明显减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向来自己看文件、批文件的他,不得不叫机要秘书代读,照他的意见代签文件。这年8月,毛泽东路过武汉时,大夫在东湖宾馆为他诊看眼疾,断定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有一只眼睛病情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何定 《陕西档案》1998,(6):23-28
"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 到京后,彭德怀将50多天辛苦调查的结果--5份报告送到杨尚昆手里,请他转呈毛泽东和党中央,并希望毛泽东看过报告后能如约和他谈谈.  相似文献   

3.
"健笔终存天地间":论邓拓与书生办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和1958年,毛泽东两次对邓拓和<人民日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斥邓拓为"书生办报".因为在毛泽东看来,"书生办报"和他在此时期所认可的"政治家办报"出现了相悖.本文清理了"书生办报的内涵"、"邓拓书生办报的发展"和"对邓拓书生办报的沉思",指出邓拓的书生办报的内核是强烈的责任感、求真精神、为民立言意识和理想情怀,并肯定了邓拓书生办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学术界对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理论源于实践,通过对青年毛泽东体育实践及其动因的考察,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毛泽东早期的体育思想。一、青年毛泽东的体育实践1.青年毛泽东是个"热心的体育家"。1913年春,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夏天毕业离校。五年多的时光对毛泽东一生"影响巨大"。"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  相似文献   

5.
1973年6月5日,周恩来在陪同毛泽东会见黎笋、范文同后,回到中南海西花厅.他走进办公室,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坐下,打开台灯,埋头批阅起文件、简报.  相似文献   

6.
1953年,毛泽东主席批评中央有人"擅自发出文件".在1976年、1977年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收入了这个经过删节的批示,编书的人还给此文加上了一个服务于当时政治需要的标题:<对刘少奇、杨尚昆破坏纪律擅自以中央名义发出文件的批评>,这是完全违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此事究竟原委如何,王光美讲述了她所知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倡导下,李六如(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与和培元(毛泽东办公室秘书)编写<陕甘宁边区实录>一书.1939年1月22日,毛泽东给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周扬写信说:"此稿李六如、和培元各写一半,我全未看.  相似文献   

8.
马涛 《档案天地》2011,(5):24-27
卫立煌,与中国历史上三位重要人物一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评价他说"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评价他说"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历来重视档案的收集与保管工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多次指示要注意收集文件以备档案留存。正是在他的关心下,新中国的档案工作才得以蓬勃地发展起来,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材料,使它们更好地发挥"留史资政"的作用。在大革命时期,为了解农民状况,毛泽东亲自做农村调查,形成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写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后,又将这些调查材料交给  相似文献   

10.
80高龄的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吕厚民,给毛泽东当了12年的摄影师.在北京他新搬迁的家中,对于笔者作为东北老乡的造访,老人显得特别高兴,首先送给笔者一张名片.这是一张"伟大的名片":正面中间是毛泽东手书"吕厚民"3个大字,背面的上方.是"吕厚民同志"5个毛泽东手书大字.  相似文献   

11.
1949年3月,在北京西苑机场,"塔山英雄团"的勇士们,接受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在塔山战斗中荣获了毛泽东奖章的姜世发心里不知多么高兴,因为毛主席走到他的面前,特别向他敬礼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逝世31年了,他的子孙近况如何?本文介绍的,是他的次子一家. 岸青童年倍受磨难 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1923年11月23日生于湖南长沙湘雅医院,2007的3月23日4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同志赴湘赣边界组织秋收起义,1930年10月24日,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斗争的杨开慧被国民党军阀何键逮捕,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毛泽东的传说中,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他对钱的态度了。 据说,毛泽东一生最讨厌钱,不愿摸钱。一次,一位曾陪在毛身边的老战士因家境困难,写信向毛求援。看完信,毛泽东便嘱咐工作人员从他工资节余的存款中拿出几百元钱寄过去。 由于见毛对这事很关心,因此工作人员将钱装进牛皮纸袋后,特意送去给他过目。当时,毛正在看文件,以为工作人员递来的是公文,便顺手接过去,抽出袋中东西。 当工作人员告诉他,袋中装的是要寄出的钱,请他过目时,毛泽东脸色大变,一下子连袋子带钱扔了老远。 如果此事不虚的话,那么,毛泽东这一举动显露了中国传统文化异常强大的存在与影响。 不喜欢钱的毛泽东,是如何建设新中国的呢?该如何看待共和国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11月5日,重庆谈判后返回延安的毛泽东致电重庆中共代表团的周恩来,电文专门指示:"一、刚博古(即秦邦宪,时任解放日报社社长)说,前在焦作被迫降落之国民党飞机,内有军委会(蒋署名)给阎锡山的信及剿匪手册两本,此信由太行拍来总社,博古已发广播,此事一下揭穿了蒋的秘密,且看反映如何。二、你可借此转入主动地位,采取有理有利态度。"同日毛泽东又电中共代表团,指出邯郸战役缴获大批文件证明蒋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收文"的角度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从文件运动看,两者都未解释清楚"收文"的运动情况;从文件管理,特别是对电子文件管理看,两者都难以解释如何对"收文"进行"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从文件价值看,两者都未解释清"收文"的价值情况.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视察鄂州临江"这幅照片摄于1958年9月15日.这天中午12时,毛泽东视察湖北,在武黄公路鄂州境内,他看见水稻、棉花长势喜人,欣然决定停车,带领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等同志步行察看临江乡黄柏山村党支部棉花试验地.  相似文献   

17.
湖南第一师范是一座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名校,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张国基等求学过的母校,也是朱憙、张试、何绍基、徐特立、杨昌济、谢觉载、田汉、李达等从教过的地方,曾国藩、左宗棠、黄兴、陈天华曾藏修于此.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长达八年,毛泽东珍贵的学习档案在湖南第一师范. 一、毛泽东其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1976),母亲为了好养这个孩子,把他"寄"给后山的石头,所以,又名"石山伢子".  相似文献   

18.
吕春 《档案时空》2007,(11):29-31
传奇将军卫立煌,与当时3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毛泽东的朋友.他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辑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终其一生,都如同一道道难解之谜.而要解开这一谜团,须从卫立煌与共产党的历史渊源说起……  相似文献   

19.
"天下第一英雄" 李立三(1899-1967)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16岁那年,他响应"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和毛泽东在定王台会面,成为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1919年10月,李立三赴法国勤工俭学,和赵世炎等人组成了"劳动学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没有文件中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看了这个题目,有人一定会说,我国在1988年8月(另有1989年4月之说)就建立了第一个文件中心--甘肃省永靖县文件中心,怎么能说我国没有文件中心呢?什么是文件中心?它是"一些机构为半现行文件提供的临时存贮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