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亚五国主流网络媒体开展涉华报道的现状调查,是了解中国在这一地区现实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考察相关媒体近年来有关中国报道的数量变化与内容结构,可以反映其对华关注程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影响他国媒体关注度的决定因素。从中、美、俄三国范围看,中亚五国主流网媒对美国的关注度明显领先,而俄罗斯和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亚五国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多偏重经贸领域,强度起伏乏序,缺少连贯性思路,这也为中国顺势而为、制定针对五国媒体的传播策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2.
灾难性报道一般指新闻媒体对各类“天灾”或“人祸”进行的新闻报道。由于灾难性事件对正常生活的破坏性影响.灾难性报道历来是倍受关注的一种新闻传播活动。针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的冰冻雨雪灾害.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全面、及时、系统的报道。就整个报道环境而言,各类媒体在报道的编辑策划上各展其能,在内容、形式、运作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拼。  相似文献   

3.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国近代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将社会责任注入灵魂,"负责任"不仅成为媒体的外在标榜,也是媒体人内在追求的目标. 在转型期的中国,中国媒体也进入了阵痛期.一方面,由于中国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性质,决定了对党和人民负责,对读者负责,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媒体如何在责任和市场之间取得平衡,也成为一个难题.虽然,当下的中国媒体发展迅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媒体的报道缺乏善意,耸人听闻、名不副实的新闻时有所见,经不起推敲的虚假新闻,缺乏善意的倾向性报道,在屡屡引起公众哗然之后又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陈丽丽 《新闻界》2013,(14):51-54
"两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两会"的报道,既是中国媒体体现其社会价值的一大特色领域,也是媒体在传播方式及效果创新上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两会"报道中的特殊差异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其基本特色及规律,力求为以后地方电视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是各级媒体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双鸭山日报》作为一张地市级党报,其会议报道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采访重大会议的报道,是对一个记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考验,这种考验包括精神、体力、智慧和写作能力等,这对于每一名记者来说都无疑是一种最宝贵的锤炼、一种最难忘的历练。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广播传输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合理对接,创造了连线报道这一新的节目形态。连线报道进一步强化了广播媒体快捷性的传播优势,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为广播媒体所普遍采用。目前.以连线报道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在广播节目中比较常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中国》中.连线报道就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客观看待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SARS的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SARS报道的内容的研究与分析,较为真实和客观地探讨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SARS的报道倾向。本文选取了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家报纸作为研究样本,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详细分析了这三家报纸从4月16日至5月15日一个月之间所有关于中国SARS的文章,从文章的数量、内容和立场三个方面得出了相关数据和分析结论。并通过与其他媒体的比较分析,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三家报纸关于中国SARS报道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品质是媒体的灵魂。在旅游报道中,立口何突破偏颇的平面景观介绍模式,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报道深度水平,就成为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在主持《新晚报》“旅游专刊”一年的时间里,试着探索创新,不断挖掘这方面报道的文化内涵,赋予其特有的“文化灵魂”,实现媒体传播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面对众多媒体技术含量提高带来的信息报道快速形象的做法,广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了每一个广播人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场口头报道是广播新闻优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现场口头报道的快捷性从报纸到广播,从电视到互联网,人类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效率和手段越来越快、越来越先进。那么,是不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一种媒体的优势体现后,另一种媒体就要消亡?回答是,  相似文献   

13.
理论宣传是报纸宣传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一张党委机关报,如果缺少理论宣传、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报纸”。近几年来,与全国各地市党报一样,温州日报受到各种生活类报刊、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迅速崛起的挤压,理论宣传,尤其是理论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外部社会环境与媒体新闻改革两个方面:一是党报理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内容逐渐增多。但是,许多媒体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弊病:即把经济新闻时政化,媒体成了企业或部门的“发言人”,缺少贴近普通百姓的通俗化阐释。近年,不少媒体在选题角度和作品风格上另辟蹊径,即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经济报道民生化是大势所趋,做好“民生化”经济报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丁超 《东南传播》2018,(7):149-151
春运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每年都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直是讨论与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2013至2017年铁路春运报道进行分析,以从报道数量、版面呈现、报道主题、报道篇幅、报道倾向五个方面来探析《人民日报》如何构建铁路春运的话题以及其报道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年多来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引发了中日媒体及民众之间的舆论大战。本文从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报道内容、报道立场与倾向等方面对两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中日媒体对钓鱼岛争端的报道都存在明显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倾向,所不同的只是双方媒体的表现方式。此外,结合中日媒体在对外报道中的不同表现,本文认为中国媒体应改变新闻观念,注重对外报道中的受众特征分析,做到内外有别,以此树立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公信力,打造更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马为 《记者摇篮》2005,(1):20-21
权威信息发布是都市报时政报道的灵魂。提高报纸自身的公信力.牢固树立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目前各个都市类报纸所共同面临的课题。与此同时,当今各种各类媒体杂陈的现状下,克服自身边缘化倾向。进入一个地区主流媒体的行列.公信力的问题更不容忽视。在这个方面,权威信息的发布就被摆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占领时政信息的制高点.传播主流声音,  相似文献   

18.
王于志 《新闻战线》2015,(3):197-198
治安是每一个公民都必然涉及的社会问题,所以颇受关注,因此社会治安在最早的大众传媒——报纸诞生后不久,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多年稳居媒体的重要板块。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分析新闻杂志中社会治安报道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社会治安具有典型的社会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人们对社会治安事件具有知情权。但是如何把握社会治安报道的尺度和原则?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在社会治安报道方面的内容为文本略作分析,以期对媒体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需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的增多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除了新.快与可读性.似乎已成为采访实践中首先要考虑的内容。但是,越来越多的记者却比较片面地将其等同于。感官冲击力”。表现在实际事例中,或者比较多的渲染暴力.恶性等不健康的内容.或者以自然主义的手法,铺叙易于引起心理上的诸如同情、憎恶等等反应的情节,。煽情…赚眼泪”等几乎已经成为刻意追求报道效果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发表的可能性以及发表后引起的轰动效应,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功利性的行为。至于被报道对象在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发表后对被报道者可能产生的不利的影响.一般不在记者的视野范围之内;被报道对象则在采访行为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策划新闻中,被报道对象甚至成为媒体所需要的一件道具.一个符号。双方的这种关系,凸显出媒体的话语霸权,以及在这种权力面前被报道对象主体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文化报道是一个与读者有着广泛联系的领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加强文化报道,提高党报党刊稿件的可读性,已成为当前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党报党刊如何搞好文化报道?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