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有七个基本特点,他们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并具有共同的和谐指向:人伦关系或人伦价值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起点;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支柱;人道精神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整体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归宿;修养践履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根本要求;而推己及人则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唯一重要方法;天人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有七个基本特点,他们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并具有共同的和谐指向:人伦关系或人伦价值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起点;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支柱;人道精神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整体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归宿;修养践履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根本要求;而推己及人则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唯一重要方法;天人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阐发传统推陈出新——评梁韦弦教授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额尔德尼梁韦弦教授撰写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中国当代道德建设》的最后研究成果,也是其1994年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也存在三大困境:中国慈善精神滞后;慈善本义形而上追问;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破解当代中国慈善伦理面临的困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价值观体系,需要积极扬弃中西方慈善伦理思想,建构纯粹慈善理念观照下的多元慈善观;实现传统慈善伦理思想现代转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与慈善组织公信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慈善伦理思想时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宗法、经学、忠孝伦理思想已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深具经典性与权威性,这对彝旧迎新的创新教育有着很深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传统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创新教育的约束:传统的学校文化教育对创新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创新教育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柯尔克孜族伦理思想是指柯尔克孜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柯尔克孜族伦理思想在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和行为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反映,长期以来在柯尔克孜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柯尔克孜族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文化,可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学校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教育在诚信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当前社会诚信缺失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学校应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吾敬东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苟子与孔子和孟子虽都属于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其伦理思想与孔子和孟子相比实在有着不小的差别。以往的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也注意到了孔孟与苟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但这主要是指人性的善恶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道德文明的国度,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先秦以降,在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中义利观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到了现代,随着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传统的义利观受到了挑战,新的经济体制需要新的价值导向。文章认为新的价值导向的核心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描述两种价值导向的基础上,阐明新价值导向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佛教是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早期佛教伦理反映的是印度社会的人际关系,并以超越现实社会、追求精神解脱为目的。这种思想进入中国后,成为对儒家传统的伦理观念、民族心理和生活习俗的巨大挑战,形成本上和域外、世俗和宗教的两种伦理思想的尖锐矛盾。尤其是佛教的沙门不拜双亲、不敬王者,与中国封建伦理的矛盾更是严峻。在中国本上形成的儒家伦理道德,经由董仲舒等人的神化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和强大的社会习俗,有着不可动摇的支配地位。任何外来的伦理思想若想维持其本位观念,而与儒家伦理分庭抗礼,或是试图超越…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思想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荣辱观念的树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伦理道德规范在诸多方面与“八荣八耻”有着很多切合之处。考察建国以来我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实践,我们看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对中国伦理道德观进行了传承和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冯契的智慧学说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伦理思想的阐发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和总结。其主要观点包括:性与天道的交互作用是伦理生活的出发点,德性与价值的统一说明人的内在德性本质的价值内涵,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则是个性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重伦理,古往今来对此研究颇多。章太炎把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伦理思想相糅合,对近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重构这一历史性课题作了艰辛的探索。把章太炎置于各种政治、经济、化因素交织的社会网络体系这一宏观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就可动态地把握章氏伦理思想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发现章太炎伦理思想的特点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化之间的相互促动及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入中国并成为20世纪中国伦理文化的主潮是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在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三大伦理思想成果,并成功地实现了从政治化革命性的伦理思想向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从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向社会型发展性的伦理思想的两大历史性转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使中国人民的伦理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使中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此。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人民成为伦理主体和核心的观念、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开放视野、与时俱进推动新道德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趋势,引领着中国道德观念变革的潮流,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伦理文化的支撑和道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宗法、经学、忠孝伦理思想已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深具经典性与权威性,这对弃旧迎新的创新教育有着很深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传统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创新教育的约束;传统的学校文化教育对创新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创新教育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杨昌济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伦理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与刘师培、蔡元培等一起为建构学科化的中国伦理学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彪炳史册的突出贡献。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而且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和湖湘伦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试图建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伦理学体系,在政治伦理、生活伦理、德性伦理、家庭伦理和教育伦理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精湛的理论命题和观点。杨昌济伦理思想影响了五四时期一代进步青年,尤其对毛泽东青年时期伦理思想和进步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和最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广荣 《中国德育》2008,(12):85-85
仁学经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学伦理思想的核心,是由孔子创建的:经由孟子、董仲舒、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传承和创造,合乎逻辑地发展成为一种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伦理思想体系和道德传统体系,也合乎逻辑地演绎为典型的道德悖论。这使得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人格的培育具有善恶同生同在自相矛盾的“双重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个支点——儒家伦理思想“三级台阶”切入,分析其理想人格结构模式与当代德育之对应关系,研探儒家传统伦理于当代德育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崇俭黜奢”成为消费伦理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伦理思想适合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起到保障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济体制持续运行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逐步发生变迁,“黜奢崇俭”受到猛烈攻击,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消费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步并行的,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它的主要理论来源、实践来源,它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遗产的关系以及与毛泽东个人主观条件的关系。同时指出,毛泽东伦理思想不仅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极大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今天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