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意大利美声唱法"咽音海豚音"发声训练方法,通过海豚音、狼鸣音发声科学原理,将意大利美声理论的经验形态教学提升到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将难以捕捉的抽象的声乐训练创新成简易、科学的训练法,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2.
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唱位置与气息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教学中应训练学生正确的发声和起声,使学生“解放喉咙”,“不挂嗓子”,应帮助学生掌握歌唱的位置和胸腹呼吸技巧,达到口咽腔,鼻咽腔和眉心音三点的协调共鸣,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3.
声乐教学的核心是围绕着发声方法与气息运用而展开的,在发声训练中,声乐教师如果强调头腔共鸣中气息呼入的作用,会导致气息上浮与喉头上提,影响了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本文将打破传统声乐教学中抽象的教学方式,通过声乐教学中气息"吸"与"叹"这种直观的训练方法,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声乐教学,接触和辅导过许多的声乐考生,想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歌唱(主要是指美声唱法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歌唱的语言、歌唱的呼吸这几方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经验和对声乐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现代声乐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有一个很大不同点,即注重声乐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众多的声乐理论中,首先应该研究的是,歌唱的声音是由哪几部分混合组成的,如何指导训练。一、混声的理论1.从声带角度看混声。歌唱的发声不是由单一性的发声形式决定的。它是由声带和共鸣腔联合发声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的声音。声带是歌唱的发声源,在歌唱训练中,会出现在发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环甲肌群和披裂肌群两组肌肉的用力处于相对平衡的情形。这时,声带张力相对减少,且“质地”也已“缩短”“变薄”了,这样发出的声音既不像真声又不像假声,它既具…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经过历代声乐家和声乐理论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 ,已经逐步形成了较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对歌唱的发声、呼吸、共鸣、润腔、咬字吐字和情感表现的要求以及训练方法和审美标准。因此 ,运用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精髓来指导现今的声乐教学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是在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大量西洋美声唱法中的科学演唱因素所形成的.主要有腹式呼吸因素、母声发声训练因素、依腔行字因素、混合共鸣因素、低喉位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8.
"咽音"是美声唱法中的一个发声方法,本文从"咽音"能治疗因演唱不当而导致的嗓音疾病;能在演唱气声后使声带恢复弹性;能大幅度地加宽歌手的音域;能加强演唱者声音的厚实度;对超高音的发声技巧训练有奇效这五个方面针对将咽音训练法运用于流行唱法教学的益处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胡晓娟 《成才之路》2010,(26):84-85
在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练声或歌唱时往往忽略对咽腔管道的重视,有些学生虽有很扎实的歌唱的呼吸基础.横膈肌、小腹肌肉、后腰肌肉在歌唱中运用得都很好,但歌唱出来的声音缺少立体感。歌唱训练是由呼吸、发声、共鸣有机结合的过程,咽腔主要指喉以上鼻子以下部位的通道,歌唱的音色、音量、音域离不开咽腔的支持,咽腔腔体所引起的共鸣对歌唱的声音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好的歌唱不仅发声的方法好、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内容表达要好,声乐听觉的艺术,是歌唱出来给听众欣赏的,作品写得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靠演唱者进行高超的二度创作,才能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练声曲是声乐学习和声乐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组成,增强基本功的能力,也是重要的声乐教学训练内容。它稳定嗓音,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分句、呼吸,能让演唱者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解决声乐作品演唱中的技术困难,它与歌唱发声练习和学习声乐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声乐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练声曲是开启和掌握声乐技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提高声乐教师示范能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师要提高示范能力,需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通过认真的歌唱训练来实现。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是歌唱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歌唱的呼吸是基础,歌唱的发声是中心,歌唱的共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好的歌唱不仅发声的方法好、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内容表达要好,声乐听觉的艺术,是歌唱出来给听众欣赏的,作品写得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靠演唱者进行高超的二度创作,才能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用到诸如打开、放松、声音位置、呼吸支持等常用术语。不可否认 ,这些常用术语有较强的概括性 ,有利于歌唱者对歌唱的整体把握。但如果我们对之理解不当 ,或是思维片面 ,则有可能事倍功半 ,甚至使声乐学习走进死胡同。一、打开声带是发声的振源体 ,它位于喉头中。声带的振动产生基音。而艺术的歌唱仅有基音是不够的 ,它要求喉头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这种稳定的状态下 ,基音在口腔、咽腔、头腔等共鸣腔里发生共鸣 ,这样 ,我们通常就说声音打开了。要建立打开的发声状态并不难 ,可以尝试着用鼻子象闻花一样深吸…  相似文献   

15.
声乐训练是演唱者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的重要渠道,是演唱者达到"声情并茂"歌唱境界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声乐训练会受到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声乐训练中状态的价值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分析声乐训练状态价值意义,旨在了解和掌握声乐训练内在规律,为探索声乐教育科学发展之路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以形带声"的训练方法是本人在十七余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针对声乐初学者的一种切实可行、浅显易懂的训练方法.即把抽象的声乐理论,付诸身、气、声、字等诸"形"的训练,使其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以便使初学者通过对歌唱发声"形"的模仿,而尽快、准确地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技巧.特别在集体授课中,更有根据观察初学者的口形等"形"动作,即可基本判断出其发声的正确与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歌唱呼吸与情感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6世纪美声唱法诞生以来,诸多声乐教育家认为:歌唱的动力是呼吸。“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由此可见,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而歌唱发声的技巧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歌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要素。但如何借助作品本身的情感因素合理地运用具体恰当的呼吸演唱好作品,充分体现作品的情感,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摸不着看不见的歌唱共鸣在声乐教学中实属难题之一.本文从人体共鸣腔、歌唱共鸣原理、怎样安放声音的高位置与歌唱共鸣的训练等方面阐述笔者对歌唱共鸣教学的粗浅探讨.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歌唱共鸣是在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作用于声门,使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原声是微弱的)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咽腔、胸腔、口腔、鼻咽腔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这种现象越大共鸣声越宏亮.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具有科学的发声技巧,并且十分注重发声的科学性,在平时的训练中对歌唱的呼吸、声音的位置、共鸣腔体的运用、发音、吐字等基本内容都要有全面的认知,并且采取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只有这样在演唱中才能歌唱自如,充分的发挥歌唱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咽音”是一种传统意大利歌唱方法,是声乐家们用它来区别、分辨歌唱嗓音训练时,以一种特殊的方法,通过人体独特的发音机能,发出的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别具嗓音色彩的一种声音。所以,“咽音”不仅是个专业术语,而且它还包括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练习手段和一个奇特的潜在声音形象。“咽音”发声技术法,30年代由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鲍那维塔带来中国并传授给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嗓音研究专家林俊卿博士。50年代末期,在上海以林俊卿博士为核心的上海声乐研究所使文艺界里掀起过一段学习“咽音”的热潮。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艺术嗓音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