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勘中指出阅读是人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3.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再次是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提出的个性化阅读问题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个性化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实施个性化阅读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阅读内容.按照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5.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教学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6.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7.
“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了铁路线”;“父亲形象不够潇洒”;“父亲不爱清洁卫生,像小孩一样爬得全身是泥土”此类对《背影》的解读常见诸于报刊杂志。初见此消息,觉得似乎有理。这不正体现了当下流行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么?可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妥,笔者要问:这是学生真正的个性化阅读,还是伪阅读?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是教师引导地位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一、以情趣化的对话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唱主角。情趣化的对话教学,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滋养。学生的阅读,可以有个性情趣;学生写作和理解,允许情绪化;学生做作业,允许强化趣味性。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如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存在,就会激发学生个体活力,从而使个体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9.
彭英 《云南教育》2004,(16):17-19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情趣的陶冶、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将这一理念熔炉于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往,从而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让我们亲临课堂,分享个性化阅读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因此,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个性化”是指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个性化阅读”就是在大众化阅读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点的阅读,它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个体差异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语文教学的改革应当切实围绕“个性化”来做文章。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成 《教学与管理》2010,(10):26-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语文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教师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宽容但不能纵容,即允许学生阅读中所发生的“误读”,但对其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地鼓励。因为不管如何解读文本,有些底线是不能违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生成”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新概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孟默 《广东教育》2011,(10):27-27
导读 何谓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个性化的朗读方式,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稳固发展,语文阅读素养得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一时间,“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成了语文教学中最时尚、使用最频繁的语言,课堂上也几乎只留下“阅读——感受——交流”了。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接受文本之后,一定会有所思、有所问,既而有所引申、发挥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教师心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守望的角度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摆在了愈来愈突出的地位。在朗读训练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是学生理解文意的桥梁,是阐发情感的媒介,是学习祖国语言的载体。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