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甘肃省城乡中、小学基本能正常开设体育课 ;多数学校能实施体育教学大纲 ,具备进度和教案 ,并能按其进行教学 ;多数学校将体育课成绩列为“三好学生”条件之一 ,部分学校列入升学考试科目计入总成绩。“无体育师资”,“无体育经费”和“缺乏体育器材”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不能开设体育课的重要原因 ;而城市中、小学则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编辑同志: 常规教学是中小学体育课的基础教学工作。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实验,重点应放在抓基础上,首先要上好体育课,上不好体育课就谈不上改革,不能丢掉大多数,但是据调查了解,目前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多数教师忽视了这个基础教学工作。甚至有的教师教学无计划、上课无教案,敷衍了事,而津津乐道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搞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2000年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综合运用各类调查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描述:目前多数中小学能正常开设体育课;已开课学校中多数能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并有进度和教案上课;多数学校将体育课成绩列为学生评“三好”条件之一;目前不能开设体育课的原因城乡学校基本湘同。依据现状调查结果和“九五”期间至下世纪初“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和普通基础教育的宏观规划与目标,预测提出2000年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目标,并针对实现这一目标提出6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提高体育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学校体育所担负的任务,采取了各种措施,颁布各种政策法令,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来提高体育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一)把体育课列为必修课东德强调把体育课放在与其它文化主课同等的位置上,在十年一贯制学校里,体育在教育计划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德语和数学。法国、古巴  相似文献   

5.
为了达到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目标,经过笔者与同事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了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大小单元设计的教学模式. 一、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加强“三基”教学,兼顾个人爱好,是我们科组多数教师几年来对体育课进行改革的共同体会。加强“三基”教学,是普及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也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教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中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学生对体育课内容兴趣低、参加体育课动机偏离、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习掌握度低、体育课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影响小,各校体育教师的师资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教学态度差、体育课教学任务不明确、体育教师个人素质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置上,各中学能较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但是班级人数多、规模大,不利于体育教师的因材施教,再加上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导致体育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些体育教师对上好高中学生的体育课信心不足,认为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多数高中学生是喜欢体育课的,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只是极少数。一些高中学生不想上体育课,并不是他们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而是他们对体育课的教学现状不满意或不适应而影响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运动环境不良、教学条件差、教学缺乏针对性、本人意志品质差、体质不好等,是影响他们对体育课兴趣的主要原因。要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体育课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溶教育目的的共性于学生的个性之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积极地努力改善学校的运动环境和体育课的教学条件。这样,高中学生体育课难上的问题就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基本内容及主要任务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等一系列问题。研讨体育课教学任务是很有必要的。一、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基本内容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的任务既要服从、服务于学校体育的任务,又要服从、服务于教育和体育的任务。然而,体育课教学本身又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的完整体系,具有对学生身心施加良好影响的整体效应。所以,体育课教学任务绝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它的任务,应能反映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多方面整体发展的功能,又反映出它本身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复杂过程。这里不对体育课教学任务的总体结构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所在学校体育课一直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感受颇多。但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改变目前中学出现的一些德、智、体教育不平衡的状态,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许多学校都在研究体育课教学的改革问题。从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学校及资料看。多数是以增加体育课时或课外锻炼时间来解决问题的。保证适当的体育教授课时数,对学生更好地接受体育“三基”教育,增强体质固然是必要的,但增加课时在各类学校是否通行,这还是一个问号。因此,我们认为如何提高现有45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效果,乃是改革体育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十余年,体育课教学无论是方法方式还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体育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仍然出现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有的甚至在经过从小学到大学前后十几年的体育课学习后亦无掌握有效的健身技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1体育教学的现状1.1教学实施操之过急体育课教学中,老师在课的导入部分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活动,这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热情,激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体育课教学效率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努力改进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体育课具体教学要素的分析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了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体育课有效教学的标准,从社会、经济、教育视角剖析了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教学过程体现"育人"观是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有效增强学生体能,有效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是体育课有效教学的标准。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能够持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对体育教学资源的经济投入,体育教师能否合理运用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原理等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孟祥新 《体育与科学》2012,33(3):118-120
通过对体育课程程序及仪式的观察,从非正式课程的视角,分析当下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认为:在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机械的英才教育与技术中心思想。体育课更强调秩序和控制,缺少了对游戏的人的自主性的关注,还存在为优势学生提供更多指导和教学资源的双重制度。受技术中心思想的影响,在健康与体适能的强调中,身心二元论特点明显,体育课在学校更加边缘化。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被允许和鼓励采用一种更加人文主义的立场,审视教学目标本身以及完成目标的方式、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幼师体育课不同于普通学校的体育课,幼师体育课既有学生自己学习锻炼身体的任务,又有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幼师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了体育课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密切关系,使体育教师明确只有认识并处理好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培养新型人才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以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识为根据.观察和分析体育课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试图揭示中学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是感兴趣的,能够较客观地看待体育课的地位作用并提出了对体育课教学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内化教学与外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福军  王勇 《体育学刊》2000,(5):53-55,59
内化教学和外化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两个方面,由于他们各有利弊,这才引出了教学中许多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之间不平衡的问题,正确地看待内化教学和外化教学特征,采用他们相统一的一面,使隐性教学显性化,集中双方的优势,力求在同一课堂体育课中达到统一才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作者从内化教学和外化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影响着手,分析了内化教学的利弊,最后提出他们相统一均衡的观点才能确保顺利地完成一堂体育课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