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反证法     
王朝琪 《甘肃教育》2001,(10):38-38
一、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我们知道,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一个命题“若A则B”成立,显然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也必成立.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它的逆否命题“两底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等形”,两者是一致的,也是等价的.因此,我们要证明“若A则B”,可以间接地去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B是原命题中的结论求证.今将“若不B”作为已知,经过推理达到“不A”,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反思是个体乃至整个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反思意识,在我国古代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曾多发参加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课程理念给语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语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相似文献   

4.
雨接连下了很多天。学生有的说“体育课很不爽”,有的则说“打车不容易”.女生撒娇说“这雨下得烦死了”。  相似文献   

5.
侯艳 《陕西教育》2010,(4):14-14
自然界有两种现象耐人寻味:一是推磨.磨盘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推则动,不推则不动。二是草木.那满山遍野的草木,谁也不去管,也不用管,它们自然生长.生生不息。“推磨”与“草木”的根本区别在于:“推磨”的能量来自于操作者.“草木”的能量依靠自身,前者只能做机械运动.而后者能自我生长与发展。众所周知,我们学校的团队建设需要这种“草木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对作品世界的“入”与“出”.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密切相关。因此,鲁迅教学的批评化追求,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学识积累,尤其是在文学、哲学、历史、美学和心理学等等方面的学识积累。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反思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坚持教与学的反思,可以不断推进探究的深入、持久化,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做好教与学的反思呢?  相似文献   

8.
“筒约”其本意是简略和节俭之意.“简约化”教学则是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追求凝练,实现优质和商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简约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简约”就是去繁为简、去伪存真、简洁凝练.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教师难以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拖堂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缺乏“筒约”意识,计划性不强,设计不合理,选材不恰当,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冗长繁琐.其结果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差.要实现优质和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简约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授课的基本思路体现同时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足迹体现.基于此,它的设计更应注重实效性.即“精、进、简炼、高效”.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数学作为一门以思为主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解与教学实践证明,对高中学生来说,理解相对论的困难不在于数学计算,而在于对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的相对性原理”则是最大的学习障碍.不突破这座关键而困难的高峰,不把学生思想从牛顿力学观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教与学都显得苍白乏力.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步教学工作,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郑庆华 《考试周刊》2010,(13):165-166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过程。我们知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费’”的道理。在新课开始之前,师生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点内容提炼成“纲”,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通过实践,我发现教学比以前省时、省力了,达到了不“费”的效果。学生经历了学习提纲的制定和按照学习提纲进行的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思考教材,建立了系统的知识认知,而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那么.怎样通过学习提纲来开展学科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说到这样一件事:中国的孩子学画,画完后常问:“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则问:“好不好”。他进行了剖析,中国的教育模式是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美国孩子学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的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仔细分析.“像不像”是一个简单的南眼睛到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龚海平老师在谈到“语篇教学中的生词处理”时,曾经说过:“在生词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不去单独处理生词:在生词较多的情况下.尤其在有关键词是生词的情况下.应先处理生词.再进行语篇教学。”即使生词再多.语篇教学中的生词教学也是为阅读理解服务的.若过于偏重词汇则破坏了语篇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阻碍了学生对语篇后续学习的思...  相似文献   

16.
高天友 《学语文》2011,(3):59-60
《淮阴侯列传(节选)》(见苏教版《(史记)选读》)篇末太史公评论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其中“学道”二字如何理解.选文未加注释,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参考译文”则把这几句话译为“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存在。语文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生态教学不可能是以往的分散的“知识点”的教学,语文生态教学的核心,在学的方面是“感悟”,而在教的方面,则应相应地实行“弹性调控”。  相似文献   

18.
顾文薇 《考试周刊》2010,(7):179-17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悱”和“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如果不注意正确地观察学生是否处于“愤”、“悱”的状态,那么就不可能恰到好处地去启发;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变化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一隅”?  相似文献   

19.
董月芹 《考试周刊》2012,(76):74-75
一、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初步体验某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初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②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较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⑧通过参与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④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因式分解教学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式分解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它前与“整式乘除”后与“分式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学生而言,上一章的整式运算通过法则、公式的教学,似乎是有章可循的.因式分解则不然,涉及内容面广、方法灵活,学生难于把握.因此在初期阶段的教学当中,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深度和难度,强化因式分解常规方法的教学,做到讲课不超纲,选题不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