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评论历来被报人们看作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标志着一家报纸的立场和态度.以下笔者以<南方都市报>的儿期评论报道为例,从新闻评论的选题、评论风格、评论主体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评论对推动当前言论自由与社会民主所做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南方都市报>将自己评论版的文章结集出版,书名<南方的立场>.南都的评论在国内享有立誉,此番集萃出版,没想到书的名字在业界引起了一番争论.媒体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吗?"南方的立场"是什么立场?如粟这种立场是一种偏见怎么办?如果媒体都怀有偏见,那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公正价值又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一次评论课上,我与同学们一起面对这样一篇作品引发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9月14日专栏中的<教师"过节"为何如"过关"?>这篇文章,是如何从社会对教师节送礼现象的声讨,过渡到教育自主权问题的思考的呢?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11月1日<南方都市报>酝酿了3个月的"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扩版以及服务全面升级正式在深圳实施",并把零售价调到每份2元.这一举动使深圳的报业零售市场立即出现新格局:在2007年上半年, <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市场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在11月份, <南方都市报>的市场份额下降到26.81%, <晶报>上升到25.14%、 <深圳晚报>为14.07%、 <深圳特区报>为16.44%,三报之和已明显大于<南方都市报>.这说明由原来<南方都市报>单方面控制的零售局面开始转变为多元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3日,<南都周刊>副总编长平在<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表<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憎绪>一文,文章称"拉萨事件发生以后,小道消息讯速传开,但是国内媒体照例噤声,很多人通过境外媒体来获取更多消息……希望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许媒体自由讨论以进一步揭示真相?"不料,此文在网卜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中华网网友从第二天即开始连续发贴: <警报!南方都市报正在蜕变成反华媒体反华势力的国内代表人>、<南方都市报的反动是有历史根源的>、<奥运前夕南方都市报鼓噪罢工意欲如何?>等,猛烈批驳长平先生及其观点.  相似文献   

6.
传媒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传媒自身形象.本文即希望通过考察<东方早报>、<兰州晨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四家都市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近三个月的报道,对都市报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所建构的媒体形象作一个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在报纸版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传媒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期,报纸面临着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如何吸引读者眼球以及培养自己的忠实读者?综观当今的各大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是平常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报纸的评论也逐渐体现出贴近受众的特点,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为例,剖析它的评论特点,从而对都市报评论的公众意识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8.
8月20日,北京青年报B1版"国内新闻"头条是"据南方都市报"刊发的报道<河源市市委书记一年给网友回信3000封>.阅后感到这是一篇导向正确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我国都市报涨价的可行性分析——以《南方都市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1日<南方都市报>酝酿了三个月的"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扩版以及服务全面升级正式在深圳实施",并把零售价调到每份2元.这一举动使深圳的报业零售市场立即出现新格局:2007年上半年,<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市场占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0.
喻乐 《传媒》2004,(7):46-47
为何选择此时推出特刊?<南方都市报>代总经理徐海风表示:"此刻推出特刊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为了将年度品牌口号‘成熟源于责任'深入人心,二是为了起动上半年的广告高潮,三是为了消除<南方都市报>身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20日的<南方都市报>A12~13版刊发的深度报道<女服务员与招商官员的致命邂逅>,引发了许多读者的质疑和不满.该报道被网络媒体转载后,许多网友也对采写本报道的记者乃至<南方都市报>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一篇"黄色新闻",甚至是一篇小说.一篇深度报道,为何会引发读者和网友如此激烈的反应?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深度报道的写作过度文学化.  相似文献   

12.
在灾难事件中,新闻以其极强的时效性为受众提供及时的信息,满足在恐慌时期受众对"发生了什么"的基本认知.而评论则在已有的新闻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其观点和态度引导受众的情绪和思考方向.本文选取了<新京报>、<广州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和<燕赵都市报>6家媒体在5月13~15日3天发表的共计57篇评论,探究灾难事件初期的新闻评论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研究准备 报纸的选择.<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这三家报纸不仅是所在城市晚报都市类报纸的杰出代表,而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此外,2007年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结果显示:<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入围前20强,分别列第一、第六和第七位,并且都是其所在城市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杨初亮 《传媒》2010,(7):52-53
2010年4月3日,苹果公司的ipad上市,就在它开卖的同时,各大媒体就亟不可待地"傍"上了它.在ipad内,可以轻松下载<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纽约时报>、BBC等应用;5月7日,<南方都市报>ipad阅读器上线,成为首家进入ipad的中文媒体.  相似文献   

15.
郑万洪 《传媒》2005,(10):21-22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是自觉远离价格战的两张报纸,也是一直都倡导良性竞争的报纸.当然,<南方都市报>也好,<新京报>也好,有很多其他报纸没法比拟的条件,比如团队强、质量高.但我们在报纸经营方面所做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的坚守,我们作为后来者的市场开拓,想必对同行还有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媒介生态格局下,都市报评论版成为彰显媒体个性的新领域.本文以<楚天都市报>评论版为例,分析了栏目特色,从坚持地域特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都市报评论版的建议,以期为当前都市报评论版更好地寻求个性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媒是喉舌,而传媒也自有喉舌--评论.近年来,国内报纸时事评论栏目的风起云涌,成为中国新闻成长的一大亮点.<南方都市报>的时评版面自创办以来,逐渐形成了自身时评风格.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8,(1):80-80
在深圳都市报零售市场上,<南方都市报>一直以来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都市报.但是随着近期<南方都市报>的零售价格的变动(即零售价由过去的1元/份调整到2元/份),深圳原本平静的零售市场立即发生了新的变化.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份<南方都市报>零售价格调整之后,其在深圳的销量下降了接近一半.原有读者大量流失,有阅读需求的多数都市报读者大量向<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报纸转移,使得这几份报纸在深圳的销量出现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9.
1998年7月22日,<江南都市报>开办了"市民热线"栏目.主要职能被概括为"我倾听、我传递、我沟通".由于定位准确,市民热线开栏后广受读者欢迎,成为<江南都市报>最叫得响的品牌,并受到其它媒体的关注.一家地方报纸的栏目能受到如此好评,原因在于该栏目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有着深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3月24日,国内部分网站相继转载了南方某报的<某省黑砖窑案又一官员"复出">的文章.次日,有媒体就对此事件发表了评论.令人遗憾的是,苗论几乎是"一边倒"地以某报为依据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