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而不同"与中国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比较学理论问题的争论、探讨中,有的学视“和而不同”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化策略,也有的学对此提出质疑。本阐述“和而不同”在中华化中贯串始终,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应成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策略。不管近代以来我国坛批评话语尚有多少问题,它仍是我们今后承继的起点。同时,“和而不同”在方法论上亦有它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与淮阴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特别是江苏淮阴地域化是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形成的重要化背景。“和而不同”思想既不单纯求“同”,也不单纯求“异”,而是努力寻求二的最佳结合。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江苏淮阴地域文化是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形成的重要文化背景."和而不同"思想既不单纯求"同",也不单纯求"异",而是努力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与《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对《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颇有影响 ,但鲜有人探及。因此本文首先考索王弼哲学观的渊源演变 :《周易》彰显的“以一御多”观是其原始根艹亥 ,王弼开掘、延展了这一观念 ,并参会孔老思想 ,提出自己的“以无为本”、“举本统末”本体论 ;进而分析它在《文心》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全书结构等所建筑的金字塔式体系 ,以及创作论建立的博———一———博的模式 ,揭示出刘勰对王弼思想有承继更有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时期和平外交思维的形成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其中蕴涵着“中和”这一传统哲学方法论的底蕴。“中和”方法论的三个层面,即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从不同方面与我国新时期和平外交思维融会贯通。“中和”方法论的内在原则,使之能够化解国际社会中诸多矛盾,并能推翻或遏止“中国威胁论”及其理论基础“文明冲突论”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孔伟 《教学与研究》2002,(10):78-80
20 0 2年 7月 15— 2 0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举办的“全国马克思哲学观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变革”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所理解的哲学 ,即哲学观问题 ,不是哲学的一个问题 ,而是全部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是决定如何理解和解释全部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 ;思考这个问题的深度直接受制于对哲学观问题的讨论和对当代哲学的回应。有的学者认为 ,今天我们讨论马克思哲学观问题 ,是2 0多年来当代中国哲学改…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周恩来的人格风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周恩来的精神”这一概念。“周恩来的精神”思想文化渊源十分复杂,既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受到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对“周恩来的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怀民兴邦的入世情怀,和而不同的中庸精神和信守诺言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和谐”美学和中国古代“中和”美学是中西美学史上的双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和西方在哲学观、美学观及思维方式上的相异与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的外交理念可以用“和”、“合”、“共”三个字来概括;“和合”是其核心和灵魂,和平合作,共同发展是其主要内客。在新世纪,人们将发现,合作竞争、双赢战略将是最好的选择;“和而不同”、“共存共荣”、“以诚为本,以和为责,以信为先”,“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补相成”,将是21世纪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周恩来外交理念的概括和合乎逻辑的丰富和发展。周恩来的外交理念——关于和平合作,和而不同,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和合”精神,必将是21世纪人类能够建立起来的共同的价值观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和谐”美学和中国古代“中和”美学是中西美学史上的双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和西方不同民族在哲学观、美学观及思维方式上的相异与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心统性情”说的“心”、“性”、“情”等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心统性情”的内涵和要义,以及与“心统性情”相关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两个观点中的发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进步教育的倡导和实践,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杜威同时又是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经验”概念,始终贯穿在其教育思想中。从教育的本质、目的到方法,无处不见“经验”概念的影子。章拟对这一问题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3.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实践哲学思想。把握江泽民的实践哲学思想,对于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进而全面把握江泽民的整个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的代表,他注重传统,往往以描写自然和人情开始,逐渐进入哲理境界。本文通过解读诗人的哲理名诗《没走的路》,让读者了解其简洁的诗风,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陈云对当代执政文化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同志的党建思想对当代执政文化建设产生了一种结构性的影响.陈云同志把党风建设放在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把党风建设纳入健全党纪、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的理论,使党建科学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对提高执政能力的哲学思考,提供了一种提高执政能力的思维方法和决策理论,对当代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提出的建立"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对当代党的领导制度改革,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它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价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笔者认为,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求实创新论,实践论,生产力中心论,人民利益论,文化导向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深刻领悟这些哲学意蕴,用之武装我们的头脑,并指导我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新青年”与“新国家”思想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认为青年人只有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都达到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才可谓“新青年”;陈独秀的“新国家”思想包含了对国家要素、国家主权和国家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的思想。他的“新青年”思想和“新国家”思想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而发展的;由于“新国家”思想更具理想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其“新青年”思想会超越其“新国家”思想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