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现代汉语离合词“洗垛”类“合”用离合槽的“组形、释义、传息”语法理论与“语义、语法”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方法,探讨了该类离合词的内部结构特点及外部离合槽的使用规律,以便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及自然语言处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浅谈动宾式的离合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语言运用中有这样一类现象:①调皮的袁小旦喊着说:“有翼革了命了!”(赵树理)②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鲁迅)张寿康先生《在关于汉语构词法》一文中指出,“革命”等一些动宾式的合成动词“也可以说是可离可合的离合动词”,这类动词“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离合动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动宾构词的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见《语法和语法教学》P105—109)。那么,这类词由合到离,能插入哪些成分呢?为什么能插入成分?应该怎样看待词的这一离合现象?下面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考察了印尼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及其原因。我们发现汉语中大多数离合词的意义在印尼语中是用单纯词表示的。受母语的影响,低年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往往把离合词当作一个整体来使用,出现了“该离不离”的偏误;而高年级的学生又常把“离”的规则泛化,把一些不能分开使用的复合词当作离合词使用,从而出现“该合不合”的现象。此外,教材编写时的生词对译法也是部分原因。本文还讨论了针对印尼学生的离合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不是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但部分动词却能受“很“修饰。在现代汉语著作中,大多认为受“很”修饰的动词主要是心理活动动词。据统计,受“很”修饰的动词中,心理活动动词并不是最主要类型,非心理活动动词占了六成多的比例。受“很”修饰的动词类型还有:动词与形动兼类词、自由动词与粘着动词、离合词与非离合词、主观动词和客观动词。这些动词在语法功能及语义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彬 《铜仁学院学报》2006,8(5):21-22,34
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中,有一些似词非词的语言现象,这类词被称为“离合词”.离合说是指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点的一种语法分析理论.但笔者认为事实上无离合词.笔者将从扩展法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判定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从语言和言语的角度可以为离合词性质的认定寻找一个新视角。通过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发现离合词的性质这样来认识更加合理:“离合词”“合”主要表现为一种静态,是词;而“离”时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两个词,即短语。  相似文献   

7.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组合,它既能“离”也能“合”,对其性质的界定,一直以来争论不休,一般有四种观点:词说、短语说、短语词说、“离”为短语“合”为词说。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理论,认为“离合词”当属于词。  相似文献   

8.
"离合词"是汉语中常用且特殊的语法现象。因为常用,所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因为特殊,所以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以留学生的偏误为切入点,分析了"离合词"的语法和语用特点。从语法上来说,本文既强调"离合词"是词,而不是"词组",同时又承认"离合词"作为词有其特殊性;从语用上来说,根据表达的焦点不同,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的成分会有所不同,同时,在加不加宾语和能不能重复方面,本文也对离合词的用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离合词是汉语比较特殊的一类语法单位,该类语法结构介于词与短语之间,可离可合。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开始便学习到了离合词,此后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中都有大量的汉语离合词出现。由于汉语离合词自身结构特点,留学生在习得离合词时往往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而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于此对留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离合词是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对离合词的认识存在分歧、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多样以及对语法特点认识不清等原因,使留学生在离合词学习中容易出现偏误。在教学中,离合词的分级教学应依据离合词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频率、离合词使用的正确率、离合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分布以及其涉及的相关语法点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分布进行。  相似文献   

11.
离合词是汉语研究和教学的难点。本文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出发,总结了汉语离合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特点。首先厘清了汉语离合词的分类和归属问题,认为离合词是短语,并且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动宾式、动补式和主谓式三种类型。然后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这三类离合词进行细致分析,试图进一步总结离合词在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单位,“可离可合”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不同的学者对离合词的界定也不完全相同。笔者主要通过对动宾式离合词的分析研究以及动宾式离合词与双音节动宾短语的鉴别来挖掘离合词的鉴定标准,同时对用“扩展法”作为鉴别离合词和短语的主要方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离合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语言单位,它介于词与词组之间,具有可离可合的特点。离合词分合情况不一,内部构成情况比较复杂,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需掌握的重难点之一。目前,对于离合词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显著,但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它介于"离"和"合"之间,能扩展为一个词组,但实际上仍是一个词。本文就藏族学生使用汉语离合词的偏误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 ,有些词可以分开写 ,也可以合起来写 ,如anyone ,anyone。但分开写的词与合起来写的词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笔者搜集了一部分这种类型的词 ,浅析如下。1.anyone/anyoneanyone是一个起代词作用的名词短语 ,表示一些人或物中的“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6.
离合词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合词的存在是汉语词汇丰富性和多样化的表现。关于离合词的构成、离合词的类型,离合词的特点等早有专文论述,笔者只想就离合词的性质,离合词产生的原因及离合词与其它一些语言现象的划界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离合词的性质。汉语中划分词与词组,目前可能找到的较有效的划分方法,是陆志韦先生提出的“扩展法”。但扩展法在这里不得不作某些保留——承认扩展法在离合词面前无效。而反对扩展法的人也正是在离合词面前找到了根据,从而对扩展法作出根本否  相似文献   

17.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若想对离合词有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仅研究离合词的发展现状是不够的,还要考察研究离合词的形成过程。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离合词,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离合词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某一种语法现象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词的构成以及复合语素问题——与唐韵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语法里,词的地位比语素重要。传统语法带规范性性质,往往强调一句话该这么说,不该那么说;一个词该这样用;不该照样用;所以词的地位很重要。在结构主义语法里,语素的地位比词重要。结构主义语法具有描写性的特点,它总是从结构上考虑问题,没有语素就无法构成词,所以语素的地位很重要。中国传统的“小学”是讲“字”和“句”。这“字”里边就既有语素的问题,又有词的问题。汉字是表意系统的音节文字。受汉字的制约,受传统“小学”的影响,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语隶和词都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既不可忽视,更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离合词的研究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合词是汉语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中间状态。本文除了研究离合词的结构、鉴定标准、扩展成分等问题外,还关注了离合词中的语义重心偏移、语法功能、离合词全面研究的作用等许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帮忙"为典型的离合词,它分开时为短语,合在一起时为词,与一般动词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语用功能和语素义凝固程度的角度来探究"帮忙"后能否接宾语的问题;从句法结构分析"帮忙"中间能否插入"着";从语素性质、语义功能和动作主体分别来看"帮忙"中的重叠式、补语和定语特征,及变式"忙…帮"的结构特点。最后针对于这些现象,从语法教学、教材编写和近义词辨析练习的角度,阐述对"帮忙"一类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