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斌 《数学教学》2014,(10):41-43
近期,有学生向笔者请教两道老题:(1)已知实数a、b、c互不相同,满足a+1/b=b+1/c=c+1/a=k,试求k的值.(2)(200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已知实数a、b、c、d互不相同,满足a+1/b=b+1/c=c+1/d=d+1/a=k,试求k的值[1].很显然,题(1)和题(2)是同一类型的两个问题,两题的做法也极为相似.笔者用如下方法给学生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有如下一道试题: 例1 若关于x的方程x2+1/x2-a(x+1/x)+b=0有解,求a2+b2的最小值. 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有些考生基本没有思路,就是有思路,但结果也是错误的.那么此题难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难在2个方面:首先是分式方程的有解问题,其次是隐含条件过于隐蔽.  相似文献   

3.
王淼生 《数学教学》2014,(10):26-28
1994年第20届全俄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最后阶段竞赛九年级第一天的第1题(称作题1)如下:题1若((x^2+1)(1/2)+x)((y^2+1)(1/2)+y)=1,证明:x+y=0.笔者一直对题1感兴趣,它最早进入我国应该是1995年[1].笔者后来又见文[2]-[6]等,近日拜读文[7],再次勾起笔者对此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题目 已知x+2y+3z=1,则x^2+y^2+z^2的最小值为____. 分析:此题是我校一次高考训练的一道填空题,此题属多元函数求最小值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得分率很低,绝大部分学生找不到方法.鉴于此,笔者对此题进行了一次多角度审视,给出多种解法,希对同行南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问题 笔者教授高一数学,在期末考试中有这样一道三角题: 小明同学解下列方程:1+sin2x+cos2x=0,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题目求函数Y=x+√x2-3x+2的值域. 此题是200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11题,命题组提供的解答方法是先移项两边平方,再对Y值进行回代检验的方法,文[1]发现此题蕴含的数学思想不一般,是一道可圈可点的好题,并给出了两个新简解,笔者也尝试求解此题,得到了此题三个新解法,整理成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96页练习11有这样一道题:已知f(x)=1g1-x/1+x,a,b∈(-1,1),求证f(a)+f(b)=f(a+b/1+ab).此题思路是分别将a,b代入f(x)中,将等式两边各自变形;采用的是“中间会合”技巧;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数运算法则与它的应用,以及证明恒等式技巧.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8.
许多高中数学课外书上都有这样一道题:“已知x^3+y^3=2,且x,y∈R+,求证x+y≤2.” 书上大多作为反证法的例题.今年笔者带文科班,上课时先分析确定用反证法,然后让学生做,却有一半学生做不下去,到底学生的思维有何障碍?此题有何玄机?我们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徐新宏 《数学教学》2014,(5):5-6,42
笔者在讲授必修5(人教A版)“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时,有针对性地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去做.原题如下:“已知正数x、y满足x+y=1,求1/x+1/y的最小值.”检查后发现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做的,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庆志 《考试周刊》2011,(40):58-59
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的下册的《整式》一章复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24832求(2-1)(2+1)(2+1)(2+1)(2+1)…(2+1)+1的个位数字. 此题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的,许多学生利用平方差公式求解得到2的64次方,但个位数字是多少却计算不出来,有的学生利用计算器得到它的个位数字是6.  相似文献   

11.
我校高二级这次月考数学第(18)题是:已知x,y都是正数,且1/x+4/y=1,求x+y的最小值。据笔者阅卷统计约有95%的学生的解答如下:解法1:∵x〉0,y〉0,∴1=1/x+4/y≥4/√xy即√xy≥4 ①.∴x+y≥2√xy≥8 ②.即x+y的最小值是8。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经碰到这样一道题:正整数a和b使得ab+1整除a^2+b^2,求证:a^2+b^2/ab+1是某个正整数的平方(第29届IMO试题第6题).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讲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中的“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这一节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96页第13题)如下: 【例1】已知正数x,y,满足x+2y=1,求1/x+1/y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4.
1 探究之缘起 2016年笔者承担高三数学教学 ,和学生一起做了大量的高考模拟试题 ,有一道模拟试题印象深刻,现将此题呈现如下 .  相似文献   

15.
首届(2010年)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青年组个人赛第3轮的第1题为:(√1+x2-x+1)(√1+y2-y+1)=2,则xy=___.文献[1]对此题的演变作了有意义的探究,我们读后很受启发.笔者利用文献[2]和文献[3]中研究区域图形的方法,对此题作了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下B)146页第8题(2) 证明:C^1n+2C^2n+3C^3n+…+nC^nn=n·2^n-1(n∈N*). 一、问题的证法研究 根据此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组合数的意义,运用联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多角度、多方向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得到了多种不同的证法.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拓宽思路,提高思维能力大有好处.下面给出这道题的六种证法,其中前三种为常见证法,后三种为创新证法.  相似文献   

17.
题根 已知a、b>0,并且a+b=1,试求(1+1/a)·(1+1/b)的最小值. 分析 这是一道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一道耐人寻味的好题,经常作为高考复习的模拟测试题,或被选入各类竞赛的试题.本文拟探索此考题的多种方法,多种变式与多种推广.  相似文献   

18.
题目 已知x,y∈R+且1/x+2/y=3,求x2+y2的最小值.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题不在难,法多就行.法不在巧,通法最好.这是一道字母不对称的条件最值问题,是一道短小精炼、解法多样、内涵丰富的好题,本文笔者将给出这道最小值问题的多种解法赏析及其变式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第(10)题是一个拟柱体的体积问题.在《九章算术》的“商功”章中,记述了各种列有名称的立体及体积公式,而此几何体名为楔(刍甍:上底为一线段,下底为一矩形的拟柱体V=16(2a+b)ch),其为刍童(上下底为不相似的矩形的拟柱体V=16[(2a1+a2)b1+(2a2+a1)b2]h)的特殊形式.关于此题,笔者有如下想法:1.该题在挖掘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吸取思想方法加工编制而成,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命题思路.2.该题新颖、简洁.在往年的“借鉴历年高考…  相似文献   

20.
李云 《高中生》2013,(5):45-45
至少有多少人及格解答过程如下:每道题的答错人数(次序不重要)为:26,21,19,15,9。第三分布层:答错3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6+21+19+15+9)/3=30。第二分布层:答错2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1+19+15+9)/2=32。第一分布层:答错1道题的最多人数为(19+15+9)/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