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自由命题写下的“随笔”,同命题作文一样,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甚至于可以说是比命题作文更好的方法。事实也证明,随笔中的优秀作品多。但随笔的写作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教师应牵好学生随笔写作的“牛鼻子”。一、写小事学生开始写随笔,往往套用甚至抄袭他人作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要求学生从写身边小事开始。可这样启发他们:寝室里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寝室里有  相似文献   

2.
姚坚 《学语文》2004,(3):35-35
要走出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随笔”是好办法。这里讲的“随笔”有别于报刊书籍中的随笔体,它类似于日记,含有随笔记写的意思。其特点是:随时,只要有写作冲动,就可随时记写;随地,笔记本随身带,走到哪里就可写到哪里;随形,写作字数不限,从三言两语到上千字均可,体裁不限,表达方式不论;随意,题  相似文献   

3.
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一、写随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相对于有固定格式和写作要求的命题作文,随笔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对于现在强调个性的中学生来说,随笔更能刺激他们的写作欲。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命题作文,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写一定数量的随笔。  相似文献   

4.
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一、写随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相对于有固定格式和写作要求的命题作文,随笔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对于现在强调个性的中学生来说,随笔更能刺激他们的写作欲。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命题作文,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写一定数量的随笔。  相似文献   

5.
随笔作为一种作文训练方式,正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事实证明,随笔在内容、形式上的自由、无拘束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激发了学生“我要写”的热情,更激活了学生有效的、创新的思维,写作能力由此得以较大增强,写作水平因而得以较快提高,许多课堂命题作文难以产生的优秀习作源源涌现。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初学随笔写作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时,惰性也就随之潜滋暗长起来。如果听之任之,随笔训练便逐步演变成了“随便写几笔”。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纠正,随笔的积极效应也就岌岌可危,甚至要…  相似文献   

6.
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随笔写作入门的金钥匙。语文写作课的随笔写作,重在一个“随”字。首先要打破常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其次可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活动培养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后教师用美言写好个性化批语也是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写作教学的千万条路中,有一条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园小道通往生活的幽深之处,这就是“随笔写作”。此“随笔”不同于作家“随笔”:取其“随意”,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用其“随意”,倡导写作的轻松自然;因其“随意”,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向写作的坦途。在徜徉花园小径的随意之中,却少不了教师的理性引导,将学生带进花园再带出花园,带向更深更广的生活天地。以情导写冰心老人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在随笔写作之初,教师只有播撒情与爱,才能铺就一条开满鲜花的花园小道;只有付出真心,才能引着学生走上这条小…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写作写作,当然要重在“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将“写”作为我们作课中的重点,于是,布置作、布置日记、课外随笔、抄名言名句等就成为很多教师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9.
教育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对教育生活和教育现象的一种记录,一种自我思考,一种价值判断。它包括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教学片段赏析……教育写作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慢慢地写,每曰坚持,逐步养成“写感”,最后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写作经历谈谈“如何进行教育写作”。  相似文献   

10.
本着大语文的基本理念,我努力在写作训练中实践着“大写作”意识,尝试随笔化、生活化、日常化的写作之路,是谓“大写作小训练”。“日记”中渐成笔力“日札优于作文”是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的作文教学观。曾国藩教子求学也提出日课“读、写、作”三字经,即“写”与“作”应成为每日的课程。“课程”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跑道”,据此,我以为练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日日奔跑的过程,恒久以之,笔力渐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坚持走先放后收的随笔化之路,突出一个“随”,随意、随便、随时,给他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定位,即就最感兴趣的话题,以最…  相似文献   

11.
黄珊同学的这篇《透明的金鱼缸》,我以为是一篇写得比较流畅的随笔作品。辞典里对“随笔”一词的释文是:“一种散文体栽,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里的“情”,应该是指情感、感触、感受、感想。写作任何文章——当然包括随笔、  相似文献   

12.
陈雁雁 《成才之路》2013,(33):45-45
“生活随笔”以其写作时间的切近性、写作情感的切实性、写作内容的切身,以其对积累写作素材、体验写作过程、提高写作技法的价值性,受到青睐。然而“随意为之’:内容要求的“随便性”和写作要求的“随意性”削弱了“生活随笔”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甚至造成了写作文体更混乱和内容是非观念更不清的情况出现。本文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拟以《开学时分》生活随笔为例,谈谈生活随笔写作的两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龚佳林 《教师》2011,(1):43-44
传统的写作指导课.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尽管老师把写作知识和要领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学生,可学生仍然对着作文本一筹莫展。然而,学生在写“随笔”玩“博客”时,尽管平时写作水平不算好的学生.也能写出一点情文并茂的文字来。  相似文献   

14.
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札记”的含义一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二是指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两个意义均与读书有关,故而可视札记为读书笔记,应属随笔范畴。随笔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写作内容,但随笔内容庞杂,如果不规定具体的写作方向,就会失去其教学价值。因此,我将札记写作设定为随笔写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一、适当提示,开发札记写作素材札记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读写结合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5.
感谢作文大赛组委会、评委的厚爱,我班学生陆小红《花的启示》一文有幸获得全国一等奖。追溯陆小红写作成长的足迹,无一不写着一个“勤”字——两年里,她写了十多万字的生活随笔!作为她的语文老师,我只是起了一个引路人的作用,不时给予鼓励和指点,并为他们铺设一块温湿适度的土壤,营造一个勤奋写作的氛围而已。我是以鼓励学生写好生活随笔作为激活写作欲的突破口的。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尤其是兼任学校“自湘文学社”写作辅导员的经历,我深切感到传统的命题作文沉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想,无情地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压抑着学…  相似文献   

16.
队报指南针     
开始写作叫“动笔”:自己写成的文字叫“亲笔”;自己口授托人写成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人或数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写作中断或停止叫“搁笔”。平时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体现文章韵味风格的叫“文笔”;文章写得引人入胜叫“妙笔”;反之,字句不好的叫“败笔”;对生活有感而写叫“随笔”;文章超群的描绘刻画叫“神笔”。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与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之二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学生平时写随笔往往缺少真情实感,有的记流水帐,纯叙述性的;有的讲假话,胡编乱造,杜撰故事。而写景文章,学生更是束手无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上学期,我趁学校组织野餐之际,布置了一篇随笔,要求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今天终于不必在学校读书的喜悦之情。我满心期待,因为学生平时天天在校,写不出写景文章或者说写不出有情感的写景文章还情有可原。谁知,看完所有随笔,心情满是沉…  相似文献   

19.
开笔发笔旧时在新年元旦这天写字或写文章,叫“开笔”或“发笔”。命笔写诗文或绘画,叫“命笔”。涉笔用笔写作或动笔写作,叫“涉笔”。亲笔手笔亲自动手作的文、写的字或画的画叫“亲笔”或“手笔”。代笔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执笔用笔写文章,特指动笔拟定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笔文章用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伏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漫笔随笔写来,没有一定形式的文章,叫“漫笔”。多用于作为文章的题目。随笔心里想到哪儿,随即记录下来,叫“随笔”。常作为书名或文章…  相似文献   

20.
“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发表的四篇随笔,是周行同学读初一时写的。他以丰富的词汇、变化的句式、灵活的章法,表达了自己相当个性化的对生活的真切体悟,对人的细致观察,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一个初一的学生为什么能写如此有特点的文字?《“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给了我们答案。范永泉老师用“写随笔”的方法,彻底解开了束缚学生心灵的“八股”绳索,从而挖掘出了埋藏在学生身上的写作潜力。这种方法抓住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打破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范老师的改革看似简单,实则是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底蕴的。只要观念转变了,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多的是。我们相信深圳不止一个周行,各地的周行就更多了。希望各个学校的老师、同学把你们那里的“周行”和“范老师”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