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2.
教育惩戒是一项必要且理性的教育管理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教育惩戒,教育者需要从学生的犯错行为中依据对他人或公共利益的危害性、消极结果是否滞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等筛选出合适的惩戒事件,在选择惩戒事件时不能仅仅进行质的区分,也应该注意量的限制。实施教育惩戒需要讲究技术细节:低强度优先于高强度,适时使用信号化惩戒,注重针对性和及时性,坚守一致性。很多惩戒行为通常难以独立地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教育者的关爱和疏导行为协同发挥作用,而对于特殊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教育者需要量力而行,由此形成惩戒中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3.
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来体现的,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受教育思想影响支配的在教育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教师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学校教育出现症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不强,这与“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象依然存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理念、制度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是教育实践者预期的教育行为方式的形成。因此,教育改革不能仅停留于教育理念的层面,必须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对既存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造与创新,以消除教育理念与教育制度及其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唯如此,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够转化为教育者的实际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日常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践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培养人的具体实践行为。它不同于纯粹的理性逻辑活动.而与教育者的日常教育经验息息相关。教育经验是教育者个体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认知与行动图式,其运作方式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被型塑与生成“惯习”的双向过程。教育实践的发展与变革需要教育者对自身的教育经验进行自觉的改组与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采取叙事与问题、对话与校本、学习与审议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互相倾听、互相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教育者将听不到被教育者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被教育者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被教育者要么缄口不语,要么言不由衷,这时教育行为将难以为继.其结果是贻误教育的良机,丧失教育的主动权。更为严重的是,有时教育者的失聪会导致学生人格自尊的失落、思维火把的熄灭、信念追求的尘封。教师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教师失聪的根源,疗治教师失聪的病症。  相似文献   

7.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由三大要素构成: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作用过程.教育者在创新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创新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影响的内化有赖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意识、主体潜能,重视学生创新品质的塑造,并以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手段来推动学生主体创造思维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感化教育及其心理依据 所谓感化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受教育者被感动,而在思想或行动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化教育是矫正青少年学生过错行为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落后生或后进生,往往由于偶尔或经常出现某些过错行为,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连锁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具有这些过错行为和不良心理的学生,对老师、同学、家长等周围的人们,常常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教育者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这是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后进生采取压服…  相似文献   

9.
惩戒教育是教育者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在理性调控的情绪状态下,对学生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行为施以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惩罚或告诫。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戒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戒教育不是体罚教育,如果能恰当地发挥  相似文献   

10.
“意义障碍”的产生是道德观念形成规律的反映,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矛盾的反映。当教育者不能向学生表示积极的道德期望、与教育要求不一致时,如果教育者采用的是呆板机械的教育方法,或者不能制定合理有效、富有人性的课堂规则,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特点时,就很容易造成“意义障碍”。  相似文献   

11.
赏识学生.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在赏识学生的过程中,教育者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把对学生的期待不断地通过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传递给学生,促成了学生自我激励机制的强化。学生们进步的外部直接动因是赏识对自我激励机制强化的结果。所谓自我激励是个体自身在追求某种特定目标时的自我激励程度。自我激励机制的强化过程:教育者的赏识、期待和暗示(外界刺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提高促使学生调整人生目标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积极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促进人的开发,最终带来学习和生活中自身的进步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自身的进步和取得的好成绩反馈给教育者(外界)和自我,形成新一轮的教育者(外界)和自我的双重激励;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巩固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完善并向教育者期待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但是教育者应该明白,表扬奖励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表扬奖励则有碍其优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享受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首先,教育是教育者的一种享受。教育是教育者的主动行为,其主动性表现为教育者的劳动和奉献的自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因为渗透了教育者的心血,体现了教育者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蕴藏了无穷的乐趣,使教育者本人从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教育行为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的方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行为起到了支配的作用。但是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相脱节的状况。一方面教师会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行为仍会按照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理念要向教师的行为转化不仅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还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反思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的表征.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以及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征,本源于教育者内在素质差异、教育民主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搞文学的人说文学是“人学”,其实真正的人学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才是真正和人打交道的学问。教师是同学生打交道的。在这种“打交道”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用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和行为去感染、打动、影响受教育者,促进其人格的自我完善。同样,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以及对教育者行为的反映,也会影响教育者,甚至改变教育者。也可以说,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要改变和完善人的心理、个性和行为方式,而心理学正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个性和行为方式的科学,所以,教育活动没有心理学参与是不可设想的。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也是…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原因,只有洞察和知晓学生违纪原因,才有可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得以健康成长。首先教育者应了解,中小学生有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是学校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的,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能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所必须的。可以这么讲,中小学生所有不符合校规校纪要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即教师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由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学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者的教育行为,可以折射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因此,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掌握有关人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教育者在教育行为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教育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去研究人、教育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晓丽 《考试周刊》2012,(53):179-179
在进行学生教育时如果能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育者可以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学生,尝试不同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