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几年来,我们邯郸晚报发展很快,今年的发行量较去年相比又增加了40%。报纸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感到,搞好舆论监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近两年来,我们邯郸晚报注重改革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和寻找新时期搞好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不仅大大减少和避免了新闻官司,也强化了舆论监督,树立了报纸的形象和权威。一、舆论监督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不能游离当前工作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全党,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报纸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体。关注民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也要求媒体把视角投向基层百姓,关心和报道民情民意。近年来,媒体关注民生的报道深受群众欢迎,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一些敏感性报道引发混乱、过度的舆论监督给政府添乱,以及个别媒体在追求报道平民化的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媚俗化的怪圜等,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媒体关注民生、报道民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轶 《青年记者》2009,(18):59-60
民生新闻从诞生到成为各类媒体的宠儿,前后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新闻类型,俨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新闻种类。从字面理解,民生新闻,即指关注百姓生计、报道市民生活的新闻。它不是新闻学上具有严格意义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媒体刊播的所有新闻都应与民生有关,都应当是关怀民生、反映民意的。具体领域涉及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游购娱教,即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中遇到的难事、愁事、烦心事、不平事、高兴事、新鲜事,通过媒体报道,就成了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4.
如今,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的“主打新闻品种”。①然而,冷静而理性思考,民生电视新闻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报道内容琐碎,报道视角肤浅,大多局限于百姓衣食住行、家长里短等生活层面的现场描摹和情感讲述,这已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使民生电视新闻走出目前徘徊低迷的状态呢?笔者认为,找准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6.
一、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更将其提高到一个高度来看待。我们老百姓版办版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无处不在”。十年来,我们秉承这样一个定位为百姓答疑解惑,反映民情,一直在如何更好地为老百姓贴心服务上下功夫.使老百姓版成为新晚报的一个品牌,如今“有事儿就找新晚报《老百姓》版记者”已成为众多冰城老百姓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7.
余春玉 《新闻窗》2007,(4):67-68
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发行量的内在联系 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但是,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不少新闻还仅仅停留在“为了百姓”这个层面上,至于“百姓是否关心”却很少顾及,以至民生新闻一直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百姓的共鸣。从2002年开始,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小华 《视听界》2009,(3):102-103
在当今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遍地开花的状况下,为百姓“传民情,达民意”的功能模式逐渐成为一个常态的节目理念,在电视里看到“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已经是稀松平常的受众体验。在同固有的节目形态、类型对垒碰撞后,民生新闻栏目虽然繁荣昌盛、风光仍然,但这只是表面,实际上,多数栏目并未得其真谛,仅停留在对名牌栏目形式上机械模仿的水平。比如学着在每条新闻后面作些言辞过激的评论,或把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理解为鸡毛蒜皮的报道……报道题材过于狭窄、重复,  相似文献   

9.
党报把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来抓,已是大势所趋。何为民生新闻?我国首次出现“民生”的概念是《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的是老百姓的生计。后来这一概念扩大到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等。因此。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其内涵为: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其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情怀等。由于党报民生新闻与市场化相伴而来,党报在抓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认识层面、操作层面上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此,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并跳出这些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实际上是邓小平同志在第三卷中反复向自己提出的设问,也是他考虑一切问题,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论著,我深深感到,第三卷的最大特色并不在于它的“理论性”,而在于其“实践性”。换言之,邓小平同志在这119篇文章中,没有任何引经据典的、繁琐抽象的经院式求证,而是紧紧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社会主义的实  相似文献   

11.
寻找新闻与宣传价值的契合点 与生活类、都市类纸质媒介的不同,党报要讲政治,这让党报常常只顾“讲道理”,其内容宣传价值有余,而新闻价值欠缺,而理想的党报新闻需要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这当中的契合点越大,“新闻纸”的含命量就越高。分析党报“讲政治”的内容,不难发现,“关注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同时也是广大老百姓期待的。因而关注民生的议题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在民生新闻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严肃的传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老百姓的命运为新闻注入情感,牵动人心,做出好新闻,增强民生新闻竞争力。应该从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上通过认真采访、巧妙提问和扎实写作的方式做出大新闻。始终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百姓最关心的,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报道的重中之重,也就是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相似文献   

13.
肖燕  程金梅 《新闻世界》2010,(11):14-15
在财经新闻报道中,我们要解读财经,看清在经济数据表面下所隐藏的深层次的经济现象,把它做成老百姓爱看且看得懂的新闻。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从百姓的视角报道财经新闻;二是为百姓答疑解惑,体现服务性;三是巧用图片、图表来阐释财经新闻。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加强新闻的原创性、贴近性、可读性。之所以三“性”并提,是因为原创性不等于贴近性,贴近性不等于可读性。要做到新闻原创性、贴近性、可读性的统一,就必须要从群众视角做新闻。所谓视角,就是观察事物、看待问题的角度。用群众视角做新闻,就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新闻。就是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用群众的评价、群众的感受,作为新闻的灵魂,用发生在群众中的感人肺腑的事例作为新闻的主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新闻,真正把新闻做成有血有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纷纷推出一些关注平民生活、反映民情民意的专题、栏目,把目光对准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无疑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对此,我们应感得欣慰,这是各地新闻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结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许海龙 《新闻世界》2008,(10):46-47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民生新闻成为众多媒体主打内容。素以亲民形象赢得市场的都市报更是成为民生新闻的倡导者、先锋者、实践者。为了将民生新闻做足做大做强,他们开辟专版,设置专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关注百姓衣食住行,报道群众生老病死,这就大大丰富了新闻的内容,贴近了百姓的生活,赢得了读者的信赖。民生新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百姓工作生活的需要,深入研究民生新闻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地做好民生新闻,既是都市报关注民生、民情、民意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都市报发展壮大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钱兵 《记者摇篮》2009,(9):46-46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它改变了以往媒体居高临下、俯视社会的报道角度,抛弃了新闻以“官”为主、生硬说教的报道内容,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平视”社会,反映民众生活。但在全国性的“民生新闻”大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民生新闻不“民生”。换句话说,就是一些“民生新闻”本来是在为老百姓说话,但说了话以后,非但没起到好作用,有时还会产生坏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邱江 《记者摇篮》2006,(5):40-40
时至今日,民生新闻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当中,栏目定位概念的炒作,全方位贴近百姓的报道模式,尽量平民化的主持人,可以说无所不尽其余的全面民生化。民生新闻的确火了,带来了收视率,拉动了发行量,但是民生新闻之后,我们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民生新闻鼎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多样态的新闻节目?一、研究民生新闻的竞争力所在,挖掘新闻的竞争力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往往是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而民生新闻则抓住了新近发生事件的变化以及它对百姓的意义。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  相似文献   

20.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部分被单独提了出来,这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我国新闻传播业界与此相关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需要我们以十七大精神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