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述宾结构是汉语作为SVO语言中十分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汉语句法关系的许多特点,在述宾结构中都有反映。其变化丰富复杂,在句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语也属于SVO型语言,但两种语言中的述宾结构及其特点等有同有异,包括两国的语言学家对动词加宾语这一结构的理解和划分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述宾结构的句型结构、语义、韵律、跨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两种语言述宾结构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发掘汉语句法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音素定位、句法更正、句子尾词记忆.单词阅读、句子理解和短文理解任务探查了初一学生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和工作记忆与单词阅读、句子阅读和短文阅读等不同层次阅读的关系,以及阅读水平高低不同学生在元语言意识的差异.结果发现,英语阅读水平高低两组学生在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和工作记忆方面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发现,英语句法意识对不同层次阅读都具有最显著的预测作用,但英语语音意识只对短文阅读理解有显著预测作用,工作记忆对不同层次阅读的预测都不显著,表明英语句法意识是初一学生英语阅读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3.
工作记忆在句法歧义消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句法歧义消解的理论争议涉及工作记忆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研究句法消解问题时工作记忆的测量有两种方法:阅读广度任务法和"扇形程序".句法消解问题的脑功能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能力的差异会影响对句子的加工:工作记忆能力强的人采用序列加工策略,而工作记忆能力差的人采用并行加工策略.歧义区间、加工策略、年龄等因素是工作记忆在句法歧义消解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解决句法歧义消解问题的过程中,工作记忆的大脑激活主要涉及颞叶左后外侧、额叶左后回内侧和两侧视觉皮质等区域.在今后的研究中,首先应注意解决"在线"和"离线"不同实验范式造成的问题;同时应当更多地开展跨语言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应着重探讨中国人加工英语歧义句以及汉语句法表征和英语句法表征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汉语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含“交集歧义”语段的非歧义句作为切入口,考察了分词加工在留学生句子阅读过程中不同的理解。文章指出,留学生主要靠词语的熟悉度以及与心理词汇的匹配程度来激活句子的分词加工;语段前的提示信息对分词的启动效应不明显;合词连写对句子理解的干扰性很大,是理解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当增加分词连写的材料,有助于留学生理解句子,同时巩固和建构词的结构和界限,为阅读合词连写材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 ,或者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这种现象称为歧义 (Ambiguity)。从构成英语歧义的内在要素来分 ,英语歧义主要有三大类型 :语音歧义 (PhoneticAmbiguity)、词汇歧义 (LexicalAmbiguity)和结构歧义(StructuralAmbiguity)。结构歧义 ,亦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Ambiguity)或句法歧义 (SyntacticAmbigu ity) ,是指由于句子结构切分不同或结构关系不同或潜在关系不同而形成的语句歧义。英…  相似文献   

6.
句法歧义是英汉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是指由句子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本文简要地从多层修饰结构、语义结构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歧义进行分析,并分别列举了典型的句子结构。英汉语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在相同的结构中,英语比汉语易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7.
双数量结构在英、汉语中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句型。但名量短语、动量短语、时量短语在英汉双数量结构中的句法分布却呈现出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话题成分在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阅读句子(短语或词)——组词成句的启动范式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在句子、短语和词3种启动条件下汉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句子和短语启动条件下.发现了“给”字句和“把”字句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在词启动条件下,“给”字句产生中没有句法启动,“把”字句产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句法启动。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级水平留学生在汉语句子产生过程中,阅读用于启动的句子和短语均能激活句法信息,只有阅读语法标记强的词如“把”字才能激活句法信息。  相似文献   

9.
花园小径句式歧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园小径句式比较常见。这种句子的实际结构和意义与读者或听者最初接触时所理解的结构和意义不同。读者或听者最初对句子结构和意义的理解常常是不正确的,因此导致歧义现象的产生。花园小径句式的产生或是词汇歧义所致,或是由句法歧义带来。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句子结构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主语选择的不同。英语无灵句(inanimate sentence)和汉语的有灵句(animate sentence)是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典型的句型。本文将对比英汉句型的生成模式,着重讨论英语无灵句和汉语有灵句的句法特征及其转化规律,从具体实例中归纳指出英语无灵句的“事非人为”的生成原则和汉语“事在人为”的构成规律,并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说明造成这种语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类型,即英语是注重主语的(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语言而汉语则为注重主题的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并认为这有助于我们发现英汉句子翻译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的不同思维模式决定了两种语言在建构句子时各具特性:一般来讲,英语必须指出主句,而汉语则不。本文以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为出发点,探讨了汉语无主语句的英译技巧,指出通过补出主语、改变句型等手段来解决汉语无主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年龄、性别和语言级别三方面探讨听障成人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以听障成人为被试,以汉字、词语、语句为实验材料,采用视频-图片匹配范式,测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被试汉语唇读理解的正确率与反应时。结果发现:(1)听障青年人的汉语唇读理解正确率显著高于听障中年人与老年人;反应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听障青年人、听障中年人与听障老年人。(2)听障女性与听障男性的汉语唇读理解正确率与反应时无显著性差异。(3)听障成人汉语唇读理解词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语句和汉字;语言级别的反应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词语、汉字、语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成人的汉语唇读理解能力有年龄差异,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无性别差异;听障成人具有汉语唇读理解词语优势。  相似文献   

13.
谈英语语言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芳 《文教资料》2006,(36):180-182
英语语言使用中,常见有词法歧义和句法歧义。词法歧义一般是由于词的同音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法歧义一般是由于句子结构的含混引起的,分表层结构歧义和深层结构歧义。本文就英语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语法对语言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学会语法可以更直接地了解、领会句子的结构,分析句子的成份,鉴别复合句中的从句,从而能正确地翻译句子,迅速地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强语法教学。英汉差异的对比——学习英语感到困难较大的是汉英句子的结构不同。有些句子结构是一致的,容易学。如:我们爱科学。We love science。有些句子结构大不相同,很难学。如:他直到看完这本小说才睡觉。He did not go to bed until he had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又如:学生们在教室里。The students are in theclassroom·英语要用联系动词,而汉语则不必用。对于汉英两种语言差异较大的语法结构,就要多花时间相互对比讲解,反复练习。句子读熟了,自然就习惯会用了。掌握基本句型——英语句型都是结合语法、句法的,要尽可能地熟记活用,反复练  相似文献   

15.
刘新会 《考试》2008,(4):31-33
连词是一种虚词,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旬与句的作用。连词主要可分两类: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使用连词时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英语中连词的作用英语与汉语在句子结构方面最基本的差异是: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也就是说,汉语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往往只求达意;而英语句法重  相似文献   

16.
相关研究表明,英汉思维和文化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句法差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阻碍作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和短文写作中,普遍存在汉语句法负迁移现象.母语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写作中突出表现为动词使用的错误、冠词使用的错误、句型结构的错误、"There be"句型使用的错误和句子结构失衡的错误等.教师应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务实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等减少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引言 0.1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书面语里偏正结构歧义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歧义的基本结构原因。偏正结构包括两大类:定心式偏正结构和状心式偏正结构。它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结构格式,又是内部结构层  相似文献   

18.
双宾结构作为句法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双宾结构上,汉语中的双宾结构较少受到关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旨在发现汉语在没有任何附加变量以及添加一些变量的情况下这些歧义双宾结构的理解趋势,以便挖掘出可能影响人们对歧义句感知倾向的认知因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所有格关系和确定性等变量确实影响了汉语感知歧义双宾结构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句法歧义,是指句子的结构可以作不同的语法分析即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因此,研究句法歧义就是研究句子中词语的搭配问题。句法歧义的存在反映了语言自身结构上的缺陷。本文从下几个方面对英汉句法歧义现象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方法结合内容与形式来分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以便掌握句子结构分析法,并促进对汉语句子结构的理解。而结合语言主观性来理解同一句子形式的多重涵义,可以发现汉语歧义句中渗透着说话人的情感、视角和认识,从而能把汉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归为移情、视角变化和认识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