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探讨国民体质监测信息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有关理论问题,以便为有关部门决策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调研工作主要包括:1975,1985,1995年九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形态特征;1979,1985,1991,1995年全国  相似文献   

2.
赵晋 《体育科学》2002,22(5):104-104,127
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2000年,贵州省按照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贵州省首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本文利用这次监测中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刘欣 《体育科研》2002,23(1):22-24
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确立,关系到体质测定和监测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认为,相对于我国现行成年人体质综合评价的“平行法”,“要素法”能更好地反映出体质测定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国民体质监测研究可资借鉴的一条思路。以“要素法”观点重新审视成年人体质监测结果,可以发现以往农民人群体质较差的结论并不全面。据此,本文提出制定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指标上应突出重点;而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同职业人群应加强健身的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4.
体育锻炼对体质及机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0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浙江省成年人的抽样监测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其体质水平明显好于不锻炼,同时能明显提高肺活量水平,对安静心率的影响不明显。结果提示,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体质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加强科学健身的宣传和指导,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健康促进——来自国民体质监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将国民体质纳入了统一监测范畴。然而,历次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国民体质现状不容乐观。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再次为国民的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健康促进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过程与途径,对提高全民体质具有全新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国民体质监测及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数据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国民体质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实施全民健康促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晋 《体育科学》2002,22(5):113-113
按照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厅案,在2000年对贵州省开展了首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开展此次监测工作的M时.针对贵州省少数民族较多.及地处亚高原地区的特点.加发了补充询问卡,对不同民族、不同海拔居住地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统计。对不同民族、不同海拔居住地成年人的体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探讨贵州省人文地理对体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几年来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历程的回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当前我们国家在建设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中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在试图对这些统观全局的战略问题做深层次分析的同时,也对监测工作在实际运用中的监测网点建设、监测样本的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对少数民族学生以及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人群体质的监测与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如何深化中国国民体质监测以及监测结果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05成年人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基础,采用3个连续性实验,寻求视力、肢体残疾人群无法完成和测量的部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的替代指标,并对替代指标的效度进行评价.实验1:提取现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中不适用于视力、肢体残疾人测试的指标;实验2:采用效标关联效度检验方法,比较上述替代指标与国民体质监测的相应指标的一致性水平,选择高替代性指标;实验3:通过对残痰人小样本的预实验和大样本操作性实验,进一步验证替代指标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从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工作人员的现状入手,结合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的管理体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为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工作的有效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民体质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昌盛、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安康。解析了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结构,并剖析了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认为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包含宣传、指导、设施、活动、监测、治疗等六大结构部分以及决策、动力、保障、协调等四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越来越强,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全民健身不仅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还带来了推崇娱乐、休闲、健身等和谐的社会氛围,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全民健身发展层次,以达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的发展。本文就全民健身的开展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目前社会发展趋势下,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关解决措施,以供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历程及发展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5次大规模学生体质调研中测试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学生体质指标体系的演进和发展,探讨了测试指标变迁的社会历史原因,划分出中国学生体质指标体系演进的分期,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是全民健身必须严肃面对和认真研究的社会问题。全民健身应针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状态结构及不同成因,把弱势群体纳入社会支持体系中,采用灵活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期的上海体育与服务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国 《体育科研》2011,32(2):13-15
创建服务型城市是《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之一,体育在创建服务型城市过程中,可以全面参与包括市场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打造新型体育竞赛表演服务和健身服务的同时,应加强体育信息化建设、体育健身用品制造、体育会展以及新的体育休闲经济等。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日常体育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服务组织和体育科技服务,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体育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体育志愿者服务和体育社会救助等,营造良好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黄乐乐 《冰雪运动》2015,(2):84-88,96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身体健康对生活品质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了解安徽省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对提高居民的精神与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蚌埠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据统计、观察法等方法对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整体上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也有所增加,大多数居民消费水平有限,缺乏健身意识;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专业的体育指导,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提供的场地设施是影响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普及健身知识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增加体育活动场所和社区体育器材的数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体育消费;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工作;提高对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水平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观念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体育运动充分体现其社会实用价值的具体方式。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着重要的社会价质,是基层全民健身普及和宣传的中坚力量,能调动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引导群众终身体育观念,养成科学的锻炼方式,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提供参考,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健康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体育锻炼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深度剖析阻碍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业态模式开发度不够、供给与需求矛盾、产业政策执行阻力、政府资金引导未健全等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以下4个方面的发展路径:(1)科技驱动创新,优化业态模式;(2)整合资源,确保有效供给;(3)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4)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体育产业政府引导资金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6):475-477
通过完善"长株潭"两型社会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机制、设立体育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成立"体育产品生产技术指标"服务机构、完善全民健身服务机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长株潭"两型社会体育科技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国民体质监测研究内容的结构体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蔡睿 《体育科学》2004,24(3):37-39
依据人口社会学的结构分类以及体质研究的特点,将国民体质监测的研究内容结构为:体质的自然结构分析、体质的地域结构分析、体质的社会经济结构分析3大类;性别结构分析、年龄结构分析;自然地理区域的结构分析、省市行政区域的结构分析、城乡区域的结构分析;民族、教育、职业等8个亚类,以加强与人口社会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等上位学科的对位关联,不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世博效应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博与城市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有效对接为基础,以时间为结点,将世博会举办周期划分为举办之前、举办期间、举办之后3个阶段.据此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划分为发展、运行、巩固和完善3个阶段.就"盲区"问题提出对策:延伸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就"失灵"问题提出对策: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非营利组织参与管理的模式,加强信息传播、交流与反馈,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保障和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