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月29日,座落在尼泊尔西南苏洛瓦尔村的兰毗尼糖厂静悄悄的,机器停止了运转。原来,全厂的工人们都放假回家,过抹红节去了。 尼泊尔的节日很多,一年之中,节日竟达一百多个。即便国王外出、国王生日或外国元首来访,也作为节日放假,故有“节日之邦”之称。这些节日中,抹红节算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派驻在兰毗尼糖厂的中国技术组组长  相似文献   

2.
剪刀大侠     
正8月7日晴"哐哐哐……"一家制铁工厂正在制造一把大剪刀。不一会儿,一把崭新、锋利的大剪刀就制好了。可是令工人们没想到的是,大剪刀竟自己从工人手中滑落下来,向着草原的方向跑了!工人们个个都惊呆了,忘了去抓住它。等到工人们醒悟过来时,大剪刀已经跑远了。  相似文献   

3.
集体记忆是特定的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一种过程和结果.基于集体记忆研究的社会群体视角和实地调研资料,发现从集体记忆到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中间没有临界点,"苦""韧""怨"和"恨"等集体记忆中的核心元素引发了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1995-2014年,由集体记忆引发的汪村农民环境抗争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呈现出心理感受的强烈性与抗争维权的坚决性、环境抗争行为与集体记忆的交互性以及环境抗争记忆中的国家印象三个特点.在社会学视域中,集体记忆与农民环境抗争的未来研究方向是集体记忆与环境抗争行为的交互机理研究、农民环境抗争后的集体遗忘研究以及农民个体环境抗争记忆微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公民行动两种主要研究路径具有局限性,应正确认识当下中国公民行动具有社会抗争和政治参与相互交融的特征。"抗争—参与"是理解中国公民行动的新的解释框架。这一新框架统摄抗争性参与和参与式抗争这两种具体的公民行动模式。两个典型案例展示了"抗争—参与"行动的因果机制和运作机制,由此主张促使社会抗争与政治参与进一步交融,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提升公民行动水平。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5,(5):70-77
从抗争政治到网络抗争政治的理论化谱系存在着很强的进化色彩。在此基础上,官民矛盾下的"倒官"热潮、道德情感诉求的价值优先、抗争剧目的传统拓展与不确定性创新,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情境下网络抗争政治图景的基本要素。而将研究视角定位为"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可以视为网络抗争政治有别于抗争政治谱系对一贯底层视角取向的修正,这也是实践变化和现实经验使然。最后,将网络抗争政治的未来走向作为一个试错过程,即面临着如何避免继续游离于体制之外以及如何升华为公民理性维权新方式的挑战,也是符合逻辑性的预判的。以上这些要素的综合叠加,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场景下网络抗争政治的逻辑理路和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抗争的行动者已呈现多元化,包括直接参与者、在场旁观者和离场介入者,离场介入者尚未引起国内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乌坎事件"的个案研究发现,离场介入者并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同在场抗争者具有互动关系的行动者。离场介入者对抗争事件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离场介入者借助多元信息渠道获取话语权,对在场社会抗争诉求与议题产生影响,在横向和纵向上扩展抗争空间影响社会抗争进程,从而具有间接塑造抗争剧目、避免过激行为、平衡在场抗争各方力量的作用。研究表明,离场介入是现阶段中国社会抗争的一种新动向,同时也是研究社会抗争事件不可或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新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到来,让这个本该洋溢着喜庆和欢乐的节日变得紧张揪心,不断陨落的生命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全社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这场疫情抗争。这其中,强有力的医学保障手段,成为这场防疫抗疫斗争中的"中流砥柱"。按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安排下,科技部会同卫健委、药监局、教育部等12个  相似文献   

8.
幼儿在节日活动中既能体验愉悦,又能感受成长,快乐的节日会给幼儿的童年生活留下深刻的记忆。课题组立足园本实际,基于地域民俗文化,创新开展了"园本节日群"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西溪民俗节日活动素材和方案,从文化内核、目标构建、内容构成、基本特征、教育主体、实施路径六个方面架构了"园本节日群"的框架,提炼了"园本节日群"三个阶段的组织运作以及"一条主线、两项整合、三层体验、多种表达"的实施策略,形成了园本特色的节日群创新教育模式,丰富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是对幼儿园节日教育的发展性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们几乎为所有行业设立了节日。教师有教师节,军人有建军节,劳动人民有劳动节。连护士们也有属于她们自己的节日。这一天,所有人都为他们庆贺。各行各业,可谓面面俱到。然而,为何没有"学生节"呢?如果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学生节",该有多么开心。我们可以在这个节日里尽情欢闹,歌唱着舞动着迎接我们的节日。这将是独属于我们的节日。它将使"学生"这个  相似文献   

10.
苗族文化中有一种英雄崇拜的精神,它体现在苗族的口头文学、节日、服饰等方面,并表现出苗族以英雄为美、以抗争为美、以悲壮为美的美学特征,这种审美精神是其应对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不爱过传统节日、不重视纪念节日,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并自我创设一系列在同质群体内流行的另类节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节日文化"泛化"的趋势,应当引起青年研究、青年工作部门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现象和成因的理性思考,应通过重视媒体责任、开展仪式教育、吸纳先进外来文化、包容和发展青年个性等路径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进行重建与创新,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并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挥青年的创造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许三观身上我们始终可以找到"抗争"的痕迹,不屈于苦难,不屈于世俗,他从没有摆脱过小市民的形象,但他的不屈和抗争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草根阶层"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3.
史峰 《小学生》2015,(Z1):38-39
近几个月,重要的节日有不少,怎样写作文才能记录好节日的精彩呢——在每个欢天喜地的节日里,你会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直到乐开怀。当然,老师也忘不了会在节日里给你布置下一项作文任务:吃喝玩乐后,要写一篇"节日作文"哟。咦?节日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一、写眼见所得——用观察写成节日作文节日,一切都会变得"不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最早的节日,是指节令、节气,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与历法的产生密切联系在一起。"节"在植物茎上是个特殊部位,"节日"与平常日子相比,也是个特殊日子。因此,可以把"节日"简单定义为具有特殊意义或活动的日子。节日就是具有群众性、周期性和基本稳定的活动内容的特殊日子。节日亦是我国各族人民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15.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园长早早地把节日的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老师们也已经在心里酝酿着……那么,怎样让孩子们过好"六一"儿童节呢? 让孩子真正成为节日的主人."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孩子们理当是节日的主人和主角,因此,节日如何过应由孩子们自己来做决定.  相似文献   

16.
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多篇故事的主人公都遭遇了压制—抗争—绝望的成长历程。其中,《与橱中人的对话》中的"我"和《化装》中的亨利皆属典型代表。在强权与压制下,他们被异化为长辈的"玩物",被剥夺了成长的机会。偶然的"他者"介入,打破了扭曲的伦理桎梏,致使他们勇敢抗争。可是,作为社会的边缘人与家庭的弱势群体,他们艰难而屈辱的抗争注定以失败告终。因此,故事揭示了青少年在异化的伦理环境中不能承受的重压和扭曲,隐喻长辈须树立正确伦理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中阮籍的"任诞"言行看似洒脱达观,其内心却复杂而沉痛。他为了士人自身的独立性,以大量匪夷所思的行为同礼教抗争,又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在抗争与妥协的矛盾中徘徊不定,最终导致了阮籍内心对命运的悲叹。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1,(13):22
节日到处有,趣事一箩筐。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各不相同,也导致了各种节日的千奇百怪。在印度的阿姆利则就有一个"遗产节"。这天,人们会用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研究》2015,(3):37-65
<正>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  相似文献   

20.
过年     
正同样是过年,中国人对春节的期盼要远远大于元旦,即使是像我这样一个对节日从来都抱无所谓态度的人,在灯笼高挂、鞭炮声声、鼓乐欢庆的春节里,也禁不住"春"心萌动。那是一种对浓浓亲情的向往,对明媚春光的期盼。现在的节日五彩缤纷五花八门,资料显示,全世界各类节日多达三千多个,连海虾、莲藕、槐花、老鳖都有了自己的节日。有一些节日,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情人节、圣诞节。可这些"洋节日"多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