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赵增秀 《新闻世界》2010,(4):146-146
重叠·重迭错例:机构重迭、职责不清,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大问题。辨析:"重迭"应为"重叠"。"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这里的"叠"是重复或一层加上一层的意思。但"迭"却是轮流、替换或屡次的意思,跟"叠"在词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纠错二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5,(10):39-39
应是“迭爆”8月22日上海《新民晚报》26版《丢了一块金牌冒出一双新人》一文中说本届羽毛球世锦赛的混双项目“冷门叠爆”。笔者以为“叠爆”错了,应是“迭爆”才对。“叠”有一层层往上加,重叠、折叠的意思;“迭”有屡次的意思。所谓“冷门迭爆”,就是多次出现冷门,当然应该是“迭爆”而不是“叠爆”。  相似文献   

3.
传媒小语     
34.“迭”与“叠”.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相似文献   

4.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但一年来报纸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有些报纸并未注意到这个变化。“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该用“叠”的地方没有按简化字“迭”处理,如经常看到的“重迭”、“迭印”、“折迭”、“层次迭出”等用法。  相似文献   

5.
《简化字总表》在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时调整了五个字:叠、覆、像、囉(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而成为规范字;“瞭”原简化作“了”,这次的调整是:读liǎo(了解)时仍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再作“了”。《简化字总表》收字2236,这次调整的仅占千分之二强。为什么要做这些调整呢?先说恢复“叠”字,不再以“迭”代“叠”。“叠”是一个常用字,表示具体的重叠,如叠罗汉、折叠椅、叠被子等。“迭”  相似文献   

6.
王思思 《大观周刊》2012,(29):35-36
邵武方言中的“誾”尾与北方方言中的“儿”尾相比.相同点在都可作名词词尾表示小义和亲昵义。不同点在:“褂’尾可以重叠形式附于名词后.表极极小和更亲昵的意味 部分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后带上“誾”尾可在句子中作状语,表示程度的加深。少数单音节量词重叠后也可带上“誾”尾而副词化,表示“每一”、‘许多”的意思;大部分量词加上“誾”尾,表示用这个量词计量的事物形体上的小或数量上的少。  相似文献   

7.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但一年来报纸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有些报纸并未注意到这个变化。“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该用“叠”的地方没有按简化字“迭”处理,如经常看到的“重迭”、“迭印”、“折迭”、“层次迭出”等用法。“覆”不再作“复”的繁体字处理。但该用“覆”的地方,仍有用“复”的,如复盖率、重蹈复辙、翻天复地、翻来复去等。“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但“画象”、“塑象”、“摄象机”、“录象带”等用法,特别是用“好象”和作“比如”解时用“象”的情形,并不鲜见。“囉”不再作“罗”的繁体字处理,“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但仍可见将“啰嗦”写为“罗嗦”,把作为感叹词的“啰”写为“罗”。  相似文献   

8.
尹冰姗 《大观周刊》2012,(25):216-216
何谓“发现”?《现代汉语词典》这一词目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其二便是“发觉”的意思。笔者以为教学上的“发现”.含义相当宽泛,上述两种意思似乎是兼而有之,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行为。“发现”是实施阅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沓·叠错例:来人走后,老孟发现沙发上有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叠子百元面值的钞票。辨析:这里的“叠”应为“沓”。“沓”是个多音字,读tà时指多而重复,如纷至沓来、杂沓等;读dá时用作量词,用于指重叠起来的纸张和其他薄的东西,后面通常缀以“儿”或“子”,如  相似文献   

10.
“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打了败仗.诸将“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而吴汉却“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刘秀听说后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称赞吴汉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差,颇、殊;强,振奋:人意.人的意志),后来“差强人意”作为成语.意思稍有改变.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这里是大体、稍微的意思。冰心《二老财》:“小时看《红楼梦》,觉得一切人物都使我腻烦.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学习和职业的需要,读人民日报就成了一种特殊爱好,几乎每日必读,每版必读。当读得仔细时,常会碰到一些差错,有如吃饭时遇上了小沙子,很不是滋味,也不愿放过,逐渐养成了作记录的习惯,以此作为自己写稿与编稿之借鉴。日积月累,笔记的页码在不断增加,于是产生了撰写此文的念头。现将这些差错归纳成四类,试对其成因作些分析。 一、成语与字词差错 “层峦叠嶂”本是个较为常见的成语,层与叠均有重叠的意思。在近年来的人民日  相似文献   

12.
吴伯勇 《大观周刊》2012,(45):290-290
“倾听”作为现代学习和交流的一种必备的手段,直接影响到人的发展。其有二层意思,一是“倾”,大胆的说,让别人清楚明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是“听”,认真地听,让自己明白别人的意思。学会倾听.一方面是通过交流,获取知识,达成共识,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对别人人格的尊重,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集体氛围,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至·致 “至”和“致”是表示不同意思的两个词,语音相同,但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用。“至”当“到”字讲,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屈,其中的“至”都是表示“到”的意思。“至”用在至少、至迟、至上、至高无尚、欢迎之至等词当中,是表示“极”和“最”的意思。“至”还可以构成“至于”一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的意思,例如,甚至于、不至于、以至于、至于特殊情况另当别论、至于他怎么想我不知道,等。  相似文献   

14.
在词语的运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本来用一个词语就能具体准确说明的意思,却在这个词语的上边或下边再毫无必要地加上一个与这个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加以复说,结果或使语义重复,或使语言啰嗦,或使语句歧义,或使语法关系错乱,等等;这种毛病即是词义复叠。例如: ①在陕西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陕西省有名的“运输大王”、澄城县农民葛振兴委员,与记者邂逅相遇。(《人民日报》1988.5.31第二版)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1,(4):2-3
人物心声:葛优:“其寞甭管‘诚’的那层意思,都不是一日一时的事儿.都得是长年累月的积累。我们都讲‘诚信’,‘诚‘必须累积到一个稷度.才成为信用。捕戏也是一回事,你得对它有诚心,还有.你得对自己诚恳。”  相似文献   

16.
对偶的故事     
我们说话或写作的时候,碰到两个相似、相对或相连的意思,用字数相等,语法相同的词句,成双作对地排在一起来说或写,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这就是修辞学中的对偶,用通俗的话来说就叫做“对对子”,例如“花红”对“柳绿”,“独角兽”对“比目鱼”,“孙行者”对“祖冲之”,“横眉冷对千夫指”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对偶的词句,整齐对称,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相似文献   

17.
时下电视新闻界流行策划。成功的策划为电视新闻增色不少,特别是面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策划必不可少。但是言必谈策划,甚至搞一些无中生有的所谓策划,必然会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影响人们对电视新闻媒体的信任。诸种词典对“策划”一词的解释大体一致,《汉语大词典》将它解释为:谋划、计谋,照此理解,策划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策”,即谋,有打算、设计的意思;二是“划”,有计划、准备、组织的意思。概括地讲,策划就是事先的计划、准备或组织。这儿所强调的,一是事先,即在事件发生之前;二是计划和组织,即有策划者主动参与的…  相似文献   

18.
《出版视野》2010,(2):36-36
忽悠正解:有两层意思 1.表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或心态。 2.是北方一带的俗语,在东北尤其流行。忽悠就是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当,使希望落空。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由江西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领导组成评委会,对全省正式出版的报纸进行了一次编校质量评比。从语言文字应用上发现的问题来看,可以概括为“两多一乱”,即错别字多,标点错误多,数字用法混乱。产生“两多一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带普遍性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现行的语言文字应用国家标准。从汉字应用标准看。报纸上“好像”误为“好象”、“重叠”误为“重迭”、“■望”误为“了望”、“黏土”误为“粘土”的现象屡见不鲜。最近几年,一些从事编校工作的同志问道:“好象”的“象”,有些词典上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20.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3):50-50
他她篇 检讨 莉莉拿着一叠账单向丈夫抱怨说:“都怪你月初大吃大喝,现在没钱了。这房租、水电费、煤气费……怎么付?” “都怪我不好.我的毛病是:有钱就要花。”丈夫作了一番检讨,见莉莉消了气.又补充了一句.“而你的毛病是:没有钱也要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