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计划采访与即兴采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采访,无外乎分为计划采访和即兴采访。计划采访,顾名思义,是记者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对被采访者进行的预约性采访。相对于即兴采访,计划采访属于线性采访,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即兴采访这种报道形式,是记者在采访现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的种类繁多,方式各异。总的来说,采访分国内采访与国外采访、常规采访与热点采访、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战役性采访与突击采访、集体采访与个别采访、显性采访与隐性采访等;具体地说,各类采访中又包含着各种具体采访形式。各类采访有各类采访的规律,各种采访又有各种采访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各种采访的方法和特点,是迅速进入采访“角色”、获得成功的前提。下面只就直接采访、间接采访、隐性采访、战役性采访四类区别较大的采访予以介绍。一、直接采访。这是记者到现场——新闻事实发生地向现场及当事人采访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间接采访,是获取第一手新闻材料的基本形式。直接采访,一般包括现场采访、当事人采访、视觉采访、街头采访和独家采访等五种。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巧妙地应用采访技巧能收到更好的报道效果。实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记者不但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和采访技术,真正实现高效采访,做成高质量的采访节目和新闻报道。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出发,积极寻求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采取各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掌握好新闻采访过程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应用,并结合采访过程中的及时要素,搭建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4.
王友旗 《今传媒》2016,(3):116-117
电视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手段在宣传报道中十分重要,它是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前提条件,是记者从业的基本功底.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通过采访来完成的,是通过亲自观察、倾听、思索、分析而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判断.本文着重探讨的是预约性采访、等候性采访、调查性采访、追踪性采访、即席性采访、隐蔽性采访、电话采访和话筒采访等几种电视新闻采访的具体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台记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传统的电视台记者开展采访工作都是根据安排,而在新时期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工作则有一定的随机性和自主性,只有充分调动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兴趣,培养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能力,才能提升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水平。在电视台记者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采访的基础就是采访动机,它决定了电视台记者采访活动的效果,影响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质量,因此要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动机进行有效地激发,培养电视台记者相关的采访能力,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和进步。下文我们就对采访动机的基本内容进行探究,分析电视台记者具备采访动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电视台记者采访动机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6.
采访方式方法,是完成采访任务的形式和手段。这里着重讨论采访方式。新闻采访的方式很多,最基本的几种是: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画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因特网上采访\隐性采访。其中又以直面采访和视角采访为最基本的方式。除因特网上采访是随着高科技发展于近年才兴起的而外,其他六种都属于传统的采访方式,只不过历史有长有短,运用得有多有少而已。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在进行隐性采访时,也往往需要运用直面、视觉等采访方式,所不同的是,隐性采访是一种不暴露记者身份和采访意图的采访。每一种采访方式,各有…  相似文献   

7.
热点问题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内容,热点问题新闻在采访环节中需要记者专业的新闻素养和专业的新闻采访技巧,以及深入的新闻挖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地提升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在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环节中,由于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环境复杂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因此,为提升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全面客观性,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应急管理期间,联合采访中馆配商的中文图书线下采选模式受到严重阻碍,而云馆配采访模式存在平台不统一、查重不便、新书发布不及时等问题。为解决当前采访线下受阻和线上平台不统一等问题,构建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为主体的馆配商协同采访平台。通过分析联合采访和云馆配采访的模式与现状,提出馆配商协同采访模式,构建协同采访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剖析协同采访的服务特性:馆配商助力采访、统一规范,成员馆守正创新、协同采访,出版社全面覆盖、多元采访。馆配商协同采访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采访效率,促进馆配商、成员馆和出版社之间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任丽 《青年记者》2009,(12):53-53
在采访活动中,现场情景和采访对象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地点和采访对象的态度、谈话内容往往影响到采访的成败。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探索,运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各方面知识,在采访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和控制能力,使采访获得成功。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如何掌握引导权呢?  相似文献   

10.
梅伟 《新闻窗》2014,(1):49-50
广义而言,电视新闻采访是相应电视新闻媒体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点,电视新闻采访的重点内容是新闻采访质量和新闻采访效率,其重点并不是放在电视新闻写作上面的,所以我们应该对上述两者的关系和异同点有所认知。最为形象的说法就是,电视新闻采访就像一个不断奔跑的人,会遇见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以满足自身好奇心,并和朋友席地而坐相言是与非。从实际角度而言,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会应用到电视新闻采访方法和采访技巧等进行电视采访,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口头采访、体验式采访、视觉采访等等,都是记者常用的采访方法。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话采访已成为记者获取信息、采访的又一重要手段。电话采访因它的快捷、方便.常被人们称为“快餐式”采访。  相似文献   

12.
采访是记者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群众采访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对采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采访对象的确定和采访活动的实施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新闻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是新闻采访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采访方式由于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不会引起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易深入到事件的本质层面,了解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记者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但与此同时,由于隐性采访的采访方式比较特殊,稍有偏颇,极易引发法律方面的纠纷和争论,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只有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好新闻报道和隐性采访的度,才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一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报纸媒体来讲,采访工作尤其重要。通过采访,记者可以切身的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形势,而且采访内容直接关系到报纸版面的排布效果,只有做好采访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报纸媒介传播的力量。鉴于采访工作的重要地位,本文将对报纸采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加以总结分析,希望为报纸媒介的采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促使报纸采访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采访是基于电视新闻报道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内容,不仅需要从新闻采访功底上进行训练,打下扎实基础,还要从创新电视新闻采访实践技巧中,提升采访水平。优秀的新闻采访工作者,要善于从工作中积累经验,要积极优化与新闻采访相关的各项工作进程和内容,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提升自我责任意识,突出电视新闻采访的新颖性和时效性,保障电视新闻采访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采访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础环节,任何新闻稿件的撰写,均离不开采访工作的参与。而作为采访一线者而言,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强化,能够在获取采访对象认可度的同时,推进采访质量、采访信息量的提升。本文首先对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进行分析,其次阐述电视新闻采访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探究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7.
陈育华  俞翔 《视听纵横》2010,(2):110-111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隐性采访(也就是暗访)是记者经常使用的一种采访手段,相对于正常采访而言,隐陡采访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采访难度和危险系数也要大得多,因此暗访的成功率及采访内容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
隐性采访是为了完成某一种公开采访无法完成的特殊采访方式,由于其特殊性,采访中常涉及法律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具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和伦理原则入手探讨了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守法事项和道德伦理原则,提出作为新闻记者在必须采用隐性采访时,应牢固把握法律和职业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9.
提问是新闻采访的敲门砖,任何采访,除了记者的现场感受,绝大多数的新闻素材和信息都需要从与被访者之间的问答中获取。因此采访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技巧,以及时机把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最终质量。明确采访主题采访的第一要义,就是确定本次采访的主题,明确受众希望从采访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  相似文献   

20.
白芸 《新闻世界》2010,(6):75-76
温哥华冬奥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体育电视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报道理念上,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采访包括对传统采访与现今采访的思考和理解;央视对于建立"采访体系"的阶段性努力;新采访体系的形成;三位一体采访体系的理想模式以及对新的大赛采访体系的展望等方面,分析和阐释了新采访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电视体育报道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