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说明 ,以往相当多论者对李贽反孔批儒的论述和评价 ,不够准确、全面 ,只讲他反孔批儒 ,无视其热诚尊孔。李贽全面肯定孔子的治国手段 ,以为孔子远超千古帝王、百世圣人 ,是万亿年载尊亲有加的千古至圣。有时他还视孔子为知音。李贽的反孔批儒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 ,但是李贽所批判的孔子 ,是被历代统治者和后世儒者哄抬起来作为封建专制和禁锢垄断思想文化护符、偶像的“孔子” ,主要不是“孔子本身”。认为对李贽的一些愤激之言应当做理性的分析。《赞刘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是反尊孔作品 ,却常被误认为反孔作品。李贽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 ,有率性放任的叛逆行为 ,但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革新派 ,仍然维护封建君主制和纲常名教。尊孔时代夸大了他的“离经叛道” ,反孔时代再次予以渲染。要对李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必须研究王阳明和先秦儒家及其典籍对他的影响 ,并且消除学术界依然存在的尊孔和反孔的惯性 ,辨析既往对李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着重说明,以往相当多论对李贽反孔批儒的论述和评价,不够准确,全面,只讲他反孔批儒,无视其热诚尊孔,李贽全面肯定孔子的治国手段,以为孔子远超千古帝王,百世圣人,是万亿年载尊亲有加的千古至圣,有时他还视孔子为知音,李贽的反孔批儒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李贽所批判的孔子,是被历代统治和后世儒哄抬起来作为封建专制和禁铟垄断思想化护符,偶像的“孔子”,主要不是“孔子本身”,认为对李贽的一些愤激之言应当做理性的分析,《赞刘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是反尊孔作品,却常被误认为反孔作品,李贽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有率性放任的叛逆行为,但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革新派,仍然维护封建君主制和纲常名教,尊孔时代夸大了他的“离经叛道”,反孔时代再次予以渲染,要对李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研究王阳明和先秦儒家及其典籍对他的影响,并且消除学术界依然存在的尊孔和反孔的惯性,辨析既往对李贽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学的一大主题就是讨论“名教”与“自然”关系,二者的关系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魏初何晏、王弼主张的“名教出于自然”论;魏末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贤士所主张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晋初裴颇、郭象等主张的“名教即自然”论。在不同的阶段,“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虽有不同,但是玄学家们最终目的还是要维护、重建名教。玄学关于“名教”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也影响到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同时代招隐诗的创作,就经历了从“招隐诗”到“反招隐诗”的转变,其中“招隐诗”创作以陆机、左思、张载等人为代表,“反招隐诗”则以王康琚的《反招隐》最为著名,而招隐诗创作的变化也反映了玄学论题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赵文建 《读写月报》2023,(34):18-20
<正>汉末魏晋是中国古代人性觉醒的时代,“人”被发现。曹操说“性不信天命之事”[1],他三次颁布法令,唯才是举;仲长统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嵇康激烈地反对名教。这就打破了汉朝以来笼罩天下的“天人合一”和“三纲六纪”之说。尽管司马晋朝信奉名教,士族代表人物王衍却公开讲自然与名教“将毋同”。魏晋名士们“越名教而任自然”,宁愿放荡怪诞,也不想约束自己的性情和欲望来固守礼法名教。这种谈玄任放之风,使人性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背景,分析其乐论之渊源。认为,嵇康乐论渊于道家,叛于儒家,是对先秦迄于魏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大总结;乐本和论表现为“自然”与“名教’,“无情”与“有情”,“和”与“不和”的冲突,其冲突根于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而非它们本身的对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背景,分析其乐论之渊源。认为,嵇康乐论渊于道家,叛于儒家,是对先秦迄于魏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大总结;乐本和论表现为“自然”与“名教’,“无情”与“有情”,“和”与“不和”的冲突,其冲突根于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而非它们本身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是大规模输入西潮的时代,也是一个名词爆炸的时代,各种口号、学说、主张、思潮、主义如过江之鲫,但真正进入中国人主体世界内部并且对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作用的不在多数;而直至今日,空洞的名词堆砌与冷漠、不及物的符号操作依然屡见不鲜。这其中名教膨胀正是一大原因。本文由此讨论胡适“名教批判”的题旨、关怀与意义。“名教批判”不仅出自胡适对新思潮的反省,亦可视作“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展开过程中返身自省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汪士铎与薛福成分别在19世纪中、晚期提出的人口思想代表着当时中国人口理论的发展程度及基本构成。汪士铎主张严峻而多途径的“治乱”之法以解决绝对过剩的人口,薛福成主张导民生财即发展资本主义以解决相对过剩的人口。  相似文献   

9.
刘蓓萱 《考试周刊》2009,(31):28-29
正始年间,“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和嵇康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中虽各有千秋.但都反对当时统治者所提倡的名教,主张“任自然而越名教”,成为当时文化精神的代表,被后人称为“正始双璧”。  相似文献   

10.
王戎是琅邪王氏家族信奉玄学思想的关键人物,关于王戎的玄学思想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对其玄学思想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积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消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程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123-124,130
王戎是琅邪王氏家族信奉玄学思想的关键人物,关于王戎的玄学思想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对其玄学思想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积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消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展开了激烈争论,迄今尚无定论。本文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则以及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是受什么思想支配?目的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洋务派的思想体系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就是指孔孟之道,封建的纲常名教:所谓“西学”,主要指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西学  相似文献   

1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至90年代即古老的中国刚刚走向世界的时候,由一批思想者所创构的文化观。诸如冯桂芬、王韬、郭嵩焘、郑观应以及张之洞等人,都是这一文化思维模式的遵行者。诚然,当这一文化观到19世纪末被一些官僚士人演变为用纲常名教抵制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时,其陈旧性已经遭到了新一代维新思想家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汪士铎对于儒学的严厉批评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他认为儒学只能自修,不能经世;孔孟程朱大言空谈,误人家国;儒家德治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治国只能依靠严刑峻法.  相似文献   

15.
嵇康以后 ,接续嵇康情感理论而又发生很大变化的是向秀、郭象的思想。这种变化 ,主要表现在玄学理论如何与名教结合的层面。向秀承认逐欲合乎自然 ,礼以节欲 ,名教也是合乎自然的。郭象更进一步 ,提出“自性”“自生”“独化”的思想 ,五常本于“自性”,万物之外没有造物主 ,所以名教即自然 ,自然也即名教。郭象据此把“逍遥游”界定为在现实名教中内省超越的心灵之游。现实士人的情感结构结合真、善、美 ,开始有了在自然的基础上、在世俗层面融合和融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构建了以“以太”本体论为基础的自然人性论 ,认为 ,性为“以太之用” ,本无善恶。在“名”的条件下 ,应以人的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为“善” ,否定了儒家的先验的性善论。张扬人性 ,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并以“仁———通———平等”的伦理模式 ,冲决纲常名教的罗网 ,从而开启了中国人性思想的近代变革。发掘其人性思想的丰富内涵 ,仍有借鉴和启迪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来扬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雄 (前 5 3—前 18)作为两汉之际承前启后的思想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是一个颇富争议的人物 ,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 ,他曾经写作《反离骚》而被后世指责为“(扬 )雄固为屈原之罪人 ,而此文 (指《反离骚》)乃《离骚》之馋贼也。”(朱熹《楚辞集注·后语》卷二 ) ;其二 ,他写了一篇《剧秦文新》赞美王莽的新朝 ,被认为丧失了节操 ,从而遭到后世的批评。从汉代以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认为扬雄是复古主义的摹拟大师 ,其文学思想属于儒家的正统的思想范畴 ,其于后世的影响是保守的消极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学术界对…  相似文献   

18.
“思想封闭症”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疾病,是反右派斗争发生严重扩大化错误的直接产物。反右派斗争中所运用的对敌斗争的策略,造成一些知识分子不愿讲真话;反右派斗争由思想教育转化为一场阶级斗争,造成一些知识分子不能讲真话;反右派斗争中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敌我矛盾处理,造成一些知识分子不敢讲真话,从而导致“思想封闭症”的发生。“思想封闭症”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必须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9.
论《论孔》     
孔子可谓是对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影响最大的人,大概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篇“论孔”,这本无可厚非,但读了周科同学的《论孔》,心里还是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周科同学认为“中国的强大与孔子的思想有绝对关系”。首先表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是  相似文献   

20.
“返朴归真”是中国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思想,其主要理论起源于老庄,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及经典论著中也有所阐述,比如,《列子&#183;杨朱篇》《淮南子》,王弼、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理论,李贽的“童心”说,等等。在当今社会,“返朴归真”思想无论是对个人品德的修养还是对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