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晖 《现代语文》2006,(7):72-72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卢家楣教授也告诉我们,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到底如何来进行情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对情感目标的凸显,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情感目标的测评。然而对情感目标的研究远不及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研究更为深入。以布鲁姆情感目标分类体系为参考,根据卢家楣对情感目标的分类标准,笔者对情感目标测评环节进行了探索,制定了情感目标测评表单。  相似文献   

3.
<正>以情优教是情感教育专家卢家楣教授提出的一个基本教学理念,它指的是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4.
戴美娣 《考试周刊》2013,(96):130-130
<正>卢家楣认为:"所谓情感教学,以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实施的真正的教学。"一、情感教学实施的起因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九年级4个班,  相似文献   

5.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属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指的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新的课程目标,很多教师感到了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师必须明确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对高职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这一现点及其重要意义,并就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三类较高级情感探讨了开展该情感教育的方法,从实践上论证了该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作者关于情感教育的定义和情感教育的实践方法是对卢家楣教授情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补充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活动起增力或减力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认知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率。”2015年11月1日,在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木铎心声”首届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卢家楣提出,对青少年成长来说,健康情感是其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8.
李香兰 《考试周刊》2012,(67):107-107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提到了情感的九大功能:动力功能、调节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一系列功能表明情感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还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间接地促进或阻碍人们的行为。学生的认知过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学模式是针对现实教育中所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现状,由卢家楣教授所提出并加以试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和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模式。教师情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成败。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师情感素质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学模式是针对现实教育中所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现状,由卢家楣教授所提出并加以实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和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模式。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师生生情,心理相融情感教学心理学专家卢家楣教授指出:"情感是联系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动力。师生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会激发课堂情感。"在互动的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情感变化。亲切的语言和鼓励关怀的话语萦绕在学生耳边,学生始终感受到的是教师无私的爱。教师的学识与修养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情感因素是影响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提到:通过对全国21所中学839名教师调查发现,61.1%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不够;89.5%的教师"有时写进"或"根本未写进"情感目标,其中只有13.9%的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个体,如果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失情感维度,学  相似文献   

13.
陈亚飞 《教师》2010,(27):82-82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比较严重的情感障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重视情感因素并运用相关处理策略。卢家楣曾就此提出“以情优教”教学理念及相关的“情感性处理策略”,笔者在此结合中职学校英语学科特点,主要谈谈其中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希望以此充分激发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努力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2001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按结果目标(如"知识与技能")和体验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描述各科教学目标。由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性质,学习者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对体验学习做了这样的论述:“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那么,我们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进行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体验、升华的全部内容的追求。情感目标缺失的原因有:教师言语的“本论”;师生交往的阻隔;情感的目的性价值的忽视;非日常交往形式的增加情感目标的重建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在理论上要突出情感的目的性价值。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在实践中教师要具有关怀意识,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情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受整个教育由“科学为本”向“以人为本”回归的国际潮流影响 ,数学教育比任何时候更重视人本取向 ,“情”“理”统一 ,认知与情感平衡(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 ,关注知识、能力、心理同步发展。一、新课程标准、新大纲中情感目标的确立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和以往大纲不同的是既提出了行为目标 ,也提出了过程性目标———发展性领域目标 ,构成了完整的目标体系 ,其中情感目标定位值得关注。旧大纲情感目标的定位是通过数学课程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实现 ,而在新标准中 ,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与王老师商榷两个问题 :一是本课例中“情感目标”与重点内容的确定 ;二是“情感目标”的提法 .文中的情感目标为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 ,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探索中挫折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 ,感悟“数学美” ,激发学习热情 ,初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而教学重点是 :形成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人生态度 ,强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倡导相互协作、成果共享的精神 .这两段内容给人有嗦、重复且具体目标不明确的感觉 .情感目标有七八条 ,虽然“追求完美”是…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数学教育中情感目标的分类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妍  金福 《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83-85,8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学数学情感目标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1)从总体上可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化、个性化4个层次;(2)从教学目标上可分为情感、个性情感和社会情感3个层次;(3)从学科内容上可分显性情感和隐性情感2类。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应注意: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维持稳定的情感表现;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迁移端正的情感行为。  相似文献   

19.
诗歌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誉。也有人称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花中之花、蜜中之蜜。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体验诗歌的情感态度呢?  相似文献   

20.
(一)“三维”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实质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它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