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明代小说中,在"四大奇书"之外,能够被当今学术界作为关注重点的,大概当数"三言二拍"。这由相关研究专著的数量即可窥见一斑。近年来,有关"三言二拍"的研究专著出版较多,例如:谭耀炬《三言二拍语言研究》,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罗小东《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朱全福《"三言""二拍"研究》,吕玉华《红尘有爱:三言二拍漫谈》,以及韩田鹿据其本人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三言二拍》讲座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
《型世言》的发现者是朴在渊和陈庆浩。《型世言》是陆人龙和陆云龙弟兄两人合作写成的作品。《型世言》的创作旨归和“三言”“二拍”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不同。《型世言》提供了自元末至明代末年的现实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基于这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四册《灌园叟晚逢仙女》一课的自读提示言:“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即‘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其括号中的文字已表明:《古今小说》即“三言”的总称。笔者认为,所说欠妥,值得商榷。 查有关资料可知,《古今小说》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的故事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路灯》与《型世言》有很深的渊源。《歧路灯》与《型世言》第十五回故事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且许多细节也相似或相同:《歧路灯》第二十九回与《型世言》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相似,且有的细节描写也颇为相同。因此,可大体推定李绿园以《型世言》第十五回作为《歧路灯》故事的直接渊源或者是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同书中的其他故事情节,敷衍成了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7.
本文前半部分重在钩沉辑佚 ,辑录出《周易》中的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和杂言诗一百多首 ,因此 ,作者认为 ,《周易》是先秦的一部占卜诗集。《周易》中的诗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其中的二言诗、三言诗以中国文学起源期的诗歌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歌史料空白 ;同时 ,《周易》以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等较为完备的诗体系列 ,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体空白 ,它对于中国文学起源和早期诗体的研究 ,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相比于三言二拍,《型世言》的研究力度热度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原因除了研究史的时长不及外,主要是我们囿于"人性解放"窠臼,无法对《型世言》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做出应有的肯定,致令研究者的价值评判陷入尴尬境地,由此导致相关研究难以充分展开。其实,只要我们把《型世言》置回明末思想文化场域,就会发现"人性解放"在《型世言》研究中的不适应,同时也可以发现《型世言》忠义主题之于拟话本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指明末凌濛初编纂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度浴泛汀抖摹凡唤鍪侵泄难飞系闹匾陌谆岸唐∷导?而且对于当时和后来的文坛都有过巨大影响。关于对《三言》《二拍》故事来源的考证,据我们所知,已有不少前辈学者作过。其中如孙楷第、赵景深、谭正璧、胡士莹诸先生,堪称此道大家。孙先生有《三言二拍源流考》  相似文献   

10.
明代末叶冯梦龙所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它是以宋元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为基础,经过冯氏改写或自写而成的古白话小话集.除了它的文学价值而外,《三言》又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言”字共出现176次,足见其重复率之高。其中“言”字用作实词有77次,乃“言”字常义,兹不具论。其余近百次皆作虚词,情况较为复杂。辛亥年,胡适曾撰《诗三百篇言字解》以研讨。本文拟按“言”字在《诗经》句中所处位置分别简释,并兼论胡适《言字解》。  相似文献   

12.
巴洛察 《家庭教育》2011,(12):45-45
姚舜牧是明朝官吏、学者。《药言》一书是他在广昌任知县时所写,原名《药训》,后人取药石之意,改为《药言》。  相似文献   

13.
《型世言》是明代继《三言》、《二拍》之后出现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在国内佚失三百多年。自1992年传回国内后,十多家出版社旋即出了标点本,其中王瑛、吴书荫两位先生注释的首部《型世言》校注本《〈型世言〉评注》于1999年由新华出版社推出。该书注释精当详细,可是也难免有释义不确或当释未释和排印错误的地方。本文从中摘取十几条,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薛瑄,明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他的著作《读书录》、《读书续录》、《从政名言》、《理学粹言》中对于“言”(主要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上的口头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言”与道德、伦理的关系,“言”与交际、结友的关系,“言”与立身、齐家的关系,“言”与为官、治国的关系,都有阐述;特别对于“言”应遵循的规范标准,论述较多,有独到的见解。研究薛瑄关于“言”的论述,不但具有鲜明的历史认识价值,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的道德观、政治观、人生观、交际观以及对研究宋明理学都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周、春秋时期,与言相关的教育有言教育和言礼教育。言教育培养学生直接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言礼则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种政治外交活动。言礼教育建立在言教育的基础上,是对诗书运用于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教育。这两种教育都贯穿广义的诗、书教育,到了孔子,这两种教育便融于对《诗》《书》《礼》《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元代吴澄的《礼记纂言》,是《礼记》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但是有关是书却研究乏人,本文在研读《礼记纂言》的基础之上,对《礼记纂言》的特点与价值进行梳理,提出其以汉学为根基、博采宋人学说;分类明晰,条理灿然;主观探讨的精神等诸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就《三言二拍》中有关善恶报应主题的篇目整理了一下,发现这类主题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占30%,在《警世通言》中占25%,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占22.5%,而在《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中也分别占到17.5%和12.5%的比重。可见,善恶报应主题在《三言二拍》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词汇研究的角度分析,《型世言》的语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型世言》中新词新义新证对《汉语大词典》起到了补证作用;二是这些语词在《型世言》中还有大量同义词且在同期或更早文献中有丰富的语料佐证。  相似文献   

19.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之间。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中有“复驾言兮焉求”一句,注释为:“还要驾车出去探求什么呢?驾言,指出游。”既然“驾言”指出游,串讲怎么变成“驾车出去”了呢? “驾言”语出《诗经》,如《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里是驾车出游。《卫风·竹竿》:“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此处为划船出游。所以《管锥编·毛诗正义·泉水》云:“操舟曰‘驾’,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即此‘驾’:御车亦曰‘驾’,苏轼《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驾言写我忧’,乃此‘驾’,故为章惇所纠,而以‘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