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作用和对他们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四个主体,提出完善高校就业市场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受到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迫在眉睫。X大学化工学院从用人单位维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实证评价分析,用7个方面共计14项指标,对招聘过X大学化工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针对调研结果分析影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关键和薄弱指标、变量差异性等,并总结用人单位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工作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就业市场开拓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确立对应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搜集用人单位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开拓和巩固就业基地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院系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对历届模具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调研,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学校招生就业渠道,客观反映我院目前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寻找模具专业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与能力培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用人单位所在地域的选择性、行业的相对集中性、职业选择的自由性、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随意性、就业后再择业的流动性等特点,以及供求矛盾的问题。应该通过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加强艺术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加大开发艺术类学生就业市场的力度,做好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化管理的思考范龙刘淑琴一、对毕业生就业市场本身的规范首先,在地域上要保持相对稳定。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学校为主的一般是相对固定的;以地区为主而每年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联系和寻找;...  相似文献   

7.
《安徽教育》2009,(12):14-14
<正>本刊讯11月14日,安徽省首场本科类毕业生大型就业市场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举办。本次市场是安徽省首场本科类毕业生大型就业市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德林专程赴校指导工作,并与用人单位进行亲切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人才的需求状况,感谢用人单位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院长程桦等校领导热情接待了用人单位代表。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经济体制和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建设完善的,可使毕业生、用人单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运用,加强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结构调整,调动学生就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校歧视、身份歧视等。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是学生、用人单位、政府三方参与的博弈过程,通过构建学生与用人单位以及用人单位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对模型求解,根据对混合纳什均衡解的分析,提出治理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就业歧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性,当务之急是把握就业市场特征,拓展就业工作途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与高校应该共同致力于优化市场环境,如建立就业信息网、调整课程和专业设置、强化就业指导、规范用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主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生源的全国化和就业的多元化,其毕业生就业市场在以当地为主的基础上,已经融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当前,高校、政府、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应按各自主体的职责和市场规律,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和发展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程度的发展,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市场随之出现"西冷东热"的现象。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辽宁省大力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形成了以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各市就业主管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创建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的,大力开展区域性合作和发展,构建全国就业市场联动。  相似文献   

13.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职业选择的灵活性、用人单位所在地域的选择性、行业的相对集中性、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随意性和就业后的流动频繁性等诸多特点.对于艺术类高校学生,应该通过在低年级大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不断加强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密切联系产学合作教育的资源,加大拓展艺术类学生就业市场的力度,从而提高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5.
积极主动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文中通过对用人市场的分析、目前大学生的现状、用人单位的要求,提出了市场开拓对策,进而实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逐渐走向市场。由于受到就业观念滞后、择业心态不良、用人单位要求渐高、就业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严峻的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时感到困惑和忧虑。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广泛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企业接触机会,才能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为此,必须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建立切实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具体而言。要从四个方面努力:群策群力,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走出去”,把用人单位“请进来”;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把握就业工作先机;多维整合资源,做大、做实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是高校就业市场的三大主体,章通过对这三大主体相关群体在11个与就业紧密相关的认知维度的调查,分析三大主体在认知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矛盾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构建和谐的毕业生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当前国内就业大环境下,校园就业市场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如运行经费不足、运行体制不成熟、市场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增加校园就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就业网络建设进程,强化对校园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当前国内就业大环境下,校园就业市场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如运行经费不足、运行体制不成熟、市场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增加校园就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就业网络建设进程,强化对校园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