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新词语的界定、字母词的读音、词缀的定义和分类、词缀和词族的关系等四个重要问题展开探讨。1."新词、新词语、新词新语"这三个形式,据其英译new words是同一概念.三种词形。2.进入汉语词汇的外来字母词汉读音节数量,要依据汉语音读兑换成的音节计算。3.词缀是语义上基于比喻义或偏离常用义泛化、具有构式类推性、词族标记性的造词词素,包括虚词缀和实词缀。4.构式词族以词缀为标记,仿制词族以实词素为标记。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素仿词造词是现代汉语产生新词的重要途径。从仿造词和原型词的构词形式来看,有仿构造词法;从意义上看,有仿义造词法;此外,还有修辞式仿词法和不定量仿词法。这些造词法有相交或重复之处,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往往形成系列词或词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从日语借入的"婚活"、从英语借入的"乐活"、汉语自身产生的新词"穷活"三个例子入手,例释近年来流行的"活"族新词,剖析其释义,展示其用法,并尝试对其成词方式进行解析,以使我们对汉语家族的这几位新成员有更清楚的认识,也能对"活"族新词这一流行的新词范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在人类创造语言的初期,大概谈不上什么构词法,少数人或个别人用某种任意的语音表示某个意思,就构成了一个词。如果被大家接受,在一部分人中流传开来,这个词就算站住了脚。这样创造的词多了起来,人们就会发现词汇当中有些基本的东西,既构成词的要素(词素),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构成更多的词。有了一定数量的约定俗成的这种单位之后再创造新词,就用已有的词素和构词方式来创造,不再或者极少再用任意的语音去构成词了。按理说,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那么,不仅过去、现在,而且在遥远的将来,再用任意语音造词也是可能的,但是事实上极少有成功的先例,公认的只有荷兰某化学家创造的gás(瓦斯、气体、煤气)一词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个词已被各国语言所吸收。于是现在的人要造词,就要利用原有词素和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形态学角度来看,词素分自由词素和黏着词素.从英语单词构成法和来源看,英语词汇发展形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英语外来词;英语转换词;英语缩略词;词素构成词.据此,在英语教学中可采用词根词缀知识、形态学知识学习新词,词汇类比与辨析方法,提高单词记忆和语言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20,(1):101-108
在当代汉语中,由于日语对汉语的影响,产生了很多日汉合璧词,如"壁咚"。"壁咚"的"咚"是拟声性质的,其"名物性词素+拟声性词素"的结构方式及语序在汉语词汇中是非常特殊的,以它为原型,还产生一个形式为"XX咚"的词族。一批"XX咚"词语的出现推动了承载"壁咚"整体意义的词素"咚"的出现,"壁咚"词素化为"咚",这也使得"壁咚"的内部结构更紧密,语义更凝结。"壁咚"在语言运用中,从一个特指"一种恋爱告白的方式"的名词发展出了动词用法,在句法功能上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和谓语,且作谓语时可带宾语,经历了由"一价"动词到"二价"动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许唯 《考试周刊》2007,(35):58-60
现代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词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的飞速变化,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创造新词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新词翻译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就英语新词的翻译方式而言,有直译、意译、音译、部分音译、移译和部分移译;新词的构成方式有旧词新译、派生词、复合词、纯杜撰词、外来词、移译词以及其他一些构词方式。根据新词的不同构词方法,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英语新词的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词应运而生。本文以"裸X"词族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裸X"词族的词义衍生过程及生成机制,从而得出每一个新词的产生都是经历过了语义冲突、语义抽象和语义泛化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一个语义连续统,都是以语义隐喻为机制运作起来的,隐喻化是产生新词新义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丁"族词的产生与发展、语义、句法以及衍生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首字母拼读产生DINK并音译传入中国后,"丁克"被迅速传播,以旧词新义、类推等方法衍生出一系列的"丁族词"。"丁"族词以"丁"和"丁克"为中心词,以"X丁""丁X""X丁克""丁克X"四种结构形式不断壮大家族队伍,但"丁族词"中的"丁"与汉语中"丁"字本义存在较大的差异。"丁族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这一词组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类比来构成新词是英语中十分活跃的一种构词方法。本文探讨了类比构词的心理现实,认为人类类比的心理现实就是客观世界诸事物的普遍联系。类比构词的方式有两种:1.词素的成分的类比运用;2.非词素的成分的类比运用;并对由类比构成的词的理据作了分析:从理论上讲,类比构词是建立在"语义理据"基础上的,但实际运用时,往往会出现舍"义"取"形"的情况,造成有些由类比构成的词理据不充分。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中新词族"X控"源自于日语"コソ"(con)的音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一些新的特征,并在网络中迅速流行开来.本文立足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从构成和功能、语义表达和词的演变发展三个维度来对"X控"词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附缀式词族"X控"的演变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变化无穷,是现代英语新词不断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丰富的新词实例阐述了英语新词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构成来源途径,即通过各种构词法、赋予旧词新义、吸收外来词、创造全新单词等。英语新词数量与日俱增,来源也越来越多样,这是现代英语词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缀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缀(Infix)是构词词缀的一种,通常指插在一个词中间的辅助成分(虚词素),也叫中加成分或词嵌。中缀的作用是改变原来单词(即词根)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新词。插入中缀构造的新词属于派生词。世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大量的由“虫”作为后位附加词素构成的词语形成了“虫”词族,在具体分析“虫”词族词语包括感情色彩和表现风格色彩在内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类型的同时,还论述了“虫”词族词语产生的语言内部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利用语言的潜显理论对这些词语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素是汉语词的构造成素。探讨词素来源,就是要用历史语言学方法探求词素所从来的途径和方法。由于词素依赖于词而存在,其意义的发展变化,也往往与造词行为发生时词素的特殊来源有关,所以词素意义之所从来,也就属于“词素来源”这一课题范围之内。 汉语词素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 一、来源于单音词或合成词 这是汉语词素最基本,最主要,最常见的来源。它取语言中现成的词,直接用于造词材料。如“笔”是单音词,意指写字画画的工具。以“笔”做词素造词,如“笔帽,笔迹、眉笔”等。又如“豆腐”是双音复合词,指一种用大豆做原料制成的食品,做词素造词如“豆腐脑、豆腐皮、臭豆腐”等。 词变为词素,意义不发生变化。因为在造词时,人们往往以能与新的对象特征相联想的语言材料当做造词材料,如要形象地表明“挺直”这一意义,人们联想到“笔”的造型,也就用它做素,造“笔直,笔挺”。正因为此,不同民族用同了事物相联想的特征也就可能不同。如英语中的peu-stone是古代的一种成羽毛状或锯齿状群体的动物。但无论是“笔”还是“pen”,它之所以能启发人们联想,根本的原因是它们所指代的事物,所以它们是以词之完整意义成为新词的内部形式的直接成分的。如果认为“笔直”中的词素义与词“笔”的意义不同,是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互联网上分享信息时包含了许多模仿的行为,如"XX族"和"XX帝"等这类新词的创造与使用。而模仿又是模因的主要传递方式,它与网络新词的传播方式相似。本文在模因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网络新词特点及翻译现状,总结出四种网络新词翻译策略,为将来译者翻译网络新词时提供翻译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发展。网络新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当代人们为了交际的便利性,在网络交流中不断地产出如谐音代替原本词汇的网络新词。此外,还有更多的网络新词被年轻的网民们接受、推崇。本文以网络新词"不要不要的"为例,分析其语义及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不要不要的"一词的本质是指某事的程度;人们认知中的隐喻机制促使该词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汉字文化》2004年第3期刊发了张莉、刘伟丽二位先生《说"吧"》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作者认为:"吧"族词这一类新词的大量产生,是由于汉语在新词产生过程中对外来语"吧"语音语义的重新约定、"吧"偏移了原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映最敏感的部分。新词语作为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随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补充,有些新词语甚至呈现一种成群的态势,从而产生了新词族。本文选取"X男"和"X女"新词族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新词语的产生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于类推机制作用而生成的词族在语言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本文拟从汉语新词生成基础的角度入手来探究词族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