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少年写了篇文章,十分得意,将它寄往报社,并告诉家里人,请他们准备好"惊喜"。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少年很沮丧。母亲见状,乐呵呵地抚摸着少年说:"孩子,那篇文章写得很美,是我看见过的最好的作品。"孩子没兴致听这样的夸奖,他已对自己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2.
刘珍莲 《初中生》2011,(11):29-29
有个少年写了篇文章,十分得意,将它寄往报社,并告诉家里人,请他们准备好“惊喜”。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少年很沮丧。母亲见状,乐呵呵地抚摸着少年说:“孩子,  相似文献   

3.
朱德总司令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母亲的回忆》。他在这篇文章中不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母亲为了养活家里众多的儿女,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及母亲所拥有的伟大的品质,同时也道出了他儿时生活的艰苦。朱德小时候很喜欢游泳。一天,他约了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一同来到河边。一个伙伴说:“要先让几个阔少爷下河,不然,我们把水搅浑  相似文献   

4.
<正>同学少年:09:10:16有没有文思不畅、半天写不出一篇文章的时候?黄洁:09:17:24当然有了。作家宗璞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我们要全情投入好好生活。"写作亦是如此,哪怕是大家也会有一整晚写不出一个字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戒骄戒躁、沉心静气是最好的应对办法。同学少年:09:21:03写作的过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黄洁:09:27:35写作很煎熬,很美好。写作之于我,如严歌苓所言,"便是一种秘密的过瘾",因  相似文献   

5.
正《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4年3月号刊登了张静老师的一篇文章《少写一笔的"猪"》,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位母亲早晨给张老师打电话,说他的儿子小斌后背上被人写了一个大大的"猪"字。这孩子胖胖的,显得老实敦厚。张老师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对小斌说:"第一,看来写这个字的同学成绩一般,因为他把这个字少写了一笔。第二,字是  相似文献   

6.
<正>有这样一篇文章——《赞美是暗夜中的一支蜡烛》,这篇短文写的是台风即将来袭时,母亲讨厌、恐惧,女儿却十分喜欢。孩子的"喜欢"令人诧异,原来,从前台风来临的晚上,家中停电用了蜡烛,母亲说小女孩点着蜡烛在夜晚走来走去的样子像个小天使。一场即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台风,因为母亲无意识的夸奖,竟让孩子  相似文献   

7.
编读互联网     
《少年作文辅导》编辑部的叔叔阿姨:我是《少年作文辅导》的新读者。我先前寄去的两篇文章(我承认我写得很不认真)已经石沉大海,我今天又鼓起勇气寄去一篇,希望你们可以提供点意见,告诉我投稿这方面的知识。我还想在《少年作文辅导》这个“文海”里寻找朋友,认识一下异乡的孩子。俗话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你们的“文海”里遨游,怎会愁找不到知己呢?广东省信宜市江堤路137号A楼802房谢嘉懿嘉懿同学:你好!在我们的来信中收到了很多像你这样可爱的孩子寄来的作文稿件。你们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发表,这是我们非常理解的,不过,…  相似文献   

8.
早晨送孩子上学,迎面遇到孩子同学他妈.她说:"我可羡慕你了!电脑一开一关,一篇文章就写好了,嚎;再一开一关,又一篇文章写好了,嚎."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张苹是个很能干的女人,工作起来动作利索,条理清楚,在单位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不过,像很多母亲一样,最让张苹骄傲的是她的儿子小巍。这孩子不仅是个英俊少年,学习成绩也特别好,在奥数大赛上获过奖。中考时,小巍一举考上了北大附中最好的班,这使张苹更为高兴。她的口头禅是:"我一定要让孩子出国留学,将来过上等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寒假里的一个周六晚上.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一位母亲忧心忡忡的声音:"马老师.您快帮帮我们!我在孩子的本子里偶然发现一把条子.都是一个男孩写给女儿的.还有女儿在本子上写了好多这方面的话……我家这个年怕是过不好了……"我很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约  相似文献   

11.
正请将这篇文章给爸爸妈妈看。如果写一写"笑",你打算怎样选择呢?我估计有的小男孩会选择"游戏打通关了,我得意地笑"之类,果然,有个小男孩说:"我约同学在家打游戏,他打不赢我,我都快笑死了。"有个小男孩选择的则是:"我追小鸡,把小鸡追到水塘里,我哈哈大笑。"一些孩子批评他说:"哪能这么没人性啊?"我说:"那如果写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玩起了贴鼻子游戏,大家很开心,哈哈大笑。或者写和父母玩  相似文献   

12.
有一篇文章写道:“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读了一位自己是母亲的育儿作家Barbara F.Meltz写的《设身处地:理解你的孩子是怎样看世界的》(Put Yourself in Their Shoes:Understanding How Your Children Seethe World)。其中开头一段就描述了一位母亲从孩子眼中看世界的英雄般的努力,很震撼人心:那是一个深冬的早晨,在一个犹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正>东方少年杂志社的编辑们:你们好!我是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新年伊始,我们尝试给孩子订阅一些刊物,其中选择了《东方少年·阳光阅读版》,  相似文献   

15.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懂1.默读文章,明了内容。师:请带着问题"这是一篇写的文章"默读全文。2.全班交流,多元解读。生:这是写人和鸟之间相互信赖的一篇文章。生:文章写了作者和珍珠鸟由陌生到慢慢熟悉,再到相互信赖,写出了一种温情。生:作者是通过六个字来写这篇文章的———人爱鸟,鸟恋人。……师:作为善于阅读的孩子,仅读懂是不够的,还要感悟出  相似文献   

17.
董兰芳  朱伟大 《师道》2015,(3):42-43
案例:孩子又离家出走了"董老师,您有空吗?"电话那头是一位焦急的母亲。我猜想一定是很棘手的事情,要不然不会晚上九点了还来电话。"没关系,您请说!""这么晚了给您电话很不好意思,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孩子已经不是一次离家出走了……这孩子是不是真没救了。"因为着急,孩子的母亲竟说得有点语无伦次。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情况,我还是约了这位母亲,第二天上午10点到我的咨询室面谈。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典范的记叙文。文章塑造了一位朴素的母亲形象。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更是一位疼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教育方法不够恰当的母亲.更是一位把所有艰辛都藏在心底的母亲.总之这位母亲很平凡,然而这位母亲很伟大。这篇文章之所以催人泪下.就是因为塑造的是一位真实的母亲形象。文贵真实.情贵真实.只有真实才会动人。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惊弓之鸟》这篇文章,谁能告诉大家文章写了件什么事?(学生说)大雁的母亲悲痛欲绝,决心为孩子报仇,她将更羸告上了法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森林报》记者小熊发来的报道。课件出示:本报讯大雁之死,使大雁母亲悲痛欲绝,她认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