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学不分家,当今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特点是语言运用、文学熏陶并重,分科教材、综合教材并存、综合型教材似乎大势所趋。许多古今中外文学精品都跻身于语文课文之列,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文学决不囿限于语言,对于语言,文学具有超越性。首先,语言本身为文学创作留有超越余地:语言是普遍性的,文学是个别性的,普遍性对个别性则是既有约束,又有开放。使其能自由的超越;其次文学对于语言的超越,应在美学的层面上实现,还应该遵守语言的最底线规则和遵从民族接受心理习惯。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艺术特征千姿百态,历来为众学者所研究不尽。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诗歌则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故欲论古诗词之艺术美必先研究其语言美,概括起来说,它包含语言的音乐美、形象美、色彩美和凝练美。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一切其它要素都要借助于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小说教学也要分析它的语言。怎样分析小说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5.
陈果安先生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语言的观点值得再商榷,我们认为,文学形象是有自足性的,文学的目的在于塑造形象,形象是文学的本质,但是在强调文学的形象的本质的同时,应该重视语言的能动性,加强对语言是如何塑造形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活动是对语言的一种编码。文学语言编码过程中须遵循一定的守则。这些守则包括精确性守则、模糊性守则、倾向性守则和简约性守则。文学创作只有遵循语言编码的基本守则,才能创作出健康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凸显出文学独有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与语言立体感蔡耀坤文学是以形象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主观情态和感性地显示真、善、美。因此,从表现方式来说,形象性是文学特有的属性。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言符号为媒介,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所表达的情感都是在词义、句法和语音中生成和一定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修辞格和文学表现手法实际上是语言运用中各有特色却又互相依存的两个问题,它们互相作用,使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文学性。本文从文学语言的角度,论述修辞格和文学表现手法的关系:文学表现手法以修辞格为基础,并依赖于修辞格得以实现其表现功能;修辞格通过文学表现手法的途径使语言呈现出特殊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一种语用实践,跨文体写作通过在特定文学体裁的语言体式中临时嵌入其他语体的标记,形成了一种具有特定修辞效果的言语现象,即跨体式语言。在跨体式语言的内部生成机制中,同语体心理场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思维往往把语用主体的心理结构整合为一种语体心理空间,从而以4种基本模式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跨体式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在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代的“语言学转向”,更使语言成为人类的家园和文学的存在方式。既然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维特根斯坦语),那么,”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科林伍德宣称: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IntroductionLanguagetestingisrelatedtothelanguage ,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 .Wardhaughhasrightlyobservedthatlanguageteachinginvolvesatleastthreedis ciplines: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pedagogy .Linguis ticsprovidesinformationaboutlanguageinge…  相似文献   

12.
13.
14.
根据历史上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不同理解,本文着重讨论了外语教学的四种常见方法,提出语言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人们如何看待语言,将如何教授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翻译主要是对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恰如其分的处理。语言因素,即语言内部各成分-词、短语、句子、段落、章节等,仅仅是翻译活动入门的向导,因为翻译必须凭借这些外壳-语言表层结构来进行思考。非语言因素-语言环境,即语言因素的前后或上下文的密切联系,字词之间的隐蔽关系、远近距离关系、渊源关系以及与其它作品的关系等语言深层结构,是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正确的重要前提。翻译时,作词的词典定义,即概念意义和对概念意义具有一种补充和延伸价值的内涵意义有机结合起来,表达出其所产生的特定的联想意义,即根据两种事物间外部表象(形似)或内部本质(神似)的类似上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从而弄清其来龙去脉,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的内涵,达到理解与表达的完善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孔子的“辞达”与“辞巧”观,认为“辞达”与“辞巧”具有辩证统一性,“达”与“巧”的对应关系是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还指出“修辞立其诚”是“辞达”与“辞巧”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18.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与外语学习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主要讨论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问题。自该假设被提出以来,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是否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外语教学界还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通过对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分析得出:虽然语言学习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但决定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知识是否能与他们的外语表达能力之间达到高度一致,而并非完全是由年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测试,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因此,语言教师有必要了解语言测试。本阐述了语言测试的基本知识,使读加深对语言测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浅谈语言和语言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语言的集团或个人对某种语言的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社会语言学称之为语言观念、语言态度。其形成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语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了解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对语言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