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识女性作为“五四”时期最觉醒的时代女性,最先看清她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及自身的处境,开始用自己的言说方式,展开了对“世界秘密”的探索,出现了沅君式的、庐隐式的、丁玲式的女性话语。冯沅君集中表现了女性言说的困苦,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很多以死亡结束女性言说。庐隐表现了女性言说的终极方式不可获得的困惑,她笔下的女性在“觉醒——失望——抗争”中彷徨、迷惘,如果不死,则飘泊不知所终。丁玲为我们提供的女性言说方式主要是灵与肉冲突的女性角度,表现言说的困惑与精神的流浪。 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言说的痛苦和困惑以及她们的精神流浪,都来源于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冯沅君是站在文化的基点上,以作为传统的价值依托的母爱与具有现世的新的价值冲动的情爱的冲突来表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庐隐是站在现世的基点上,直接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个人本身的矛盾、分裂状况是社会压迫的结果。丁玲是站在人性的基点上,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内化成个人人格的分裂,将自己撕裂给人看,更能引起读者深思。 五四女作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画廊,同时,为妇女寻求自身的解放起了言论上的先导作用。中国妇女解放在曲折中前进,五四女作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以其反映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其所包蕴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民主革命中最先觉悟的阶层,在“五四”和以后的革命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这不能不引起鲁迅的注意。同时,知识分子又是鲁迅所最熟悉、最了解的。所以,知识分子问题是鲁迅小说中的一类重要题材。知识分子在鲁迅小说中占有重要位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类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者;一类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殉葬品;再一类是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意识的新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郁宝华 《现代语文》2009,(10):73-75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文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丈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失意的青年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常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以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如实地写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下层人民的痛苦,抒情性强,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在“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尤其把恢复女性人格、提高女胜地位、反抗“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作为妇女运动的重要课题。鲁迅在1925年创作了著名的反映知识分子婚恋悲剧的小说《伤逝》,茅盾在1928年创作了以小资产阶级婚姻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创造》。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比较,揭示在男权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女性启蒙的艰难和女性获得解放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现代文学女作家谢冰莹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尤其是小说《女兵自传》与同时代的茅盾、蒋光慈等反映大革命时代知识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前进的小说做了比较研究 ,这些作品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妇女要求民族解放、个性解放和追求美的历程中的跋涉足迹 ,展示了中国妇女在大革命时代洪流里激流勇进的壮丽画面。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战斗节日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曾在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指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先进的和比较觉悟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怀着反抗外敌,改革现状的抱负,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无情抨击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其中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则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用以观察国家的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因此,作为这个时代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五四”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小说的怨恨来源于以下诸多冲突: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文化立场和文化人格的冲突,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社会功利与文学审美的冲突,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冲突,农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冲突.赵树理的冲突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冲突,赵树理的怨恨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中国现当代文化就在这种无尽的冲突与怨恨中呼啸前进.  相似文献   

10.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好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 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心选择色调、协调音韵、组织情节的审美形式;同时体现了虚无主义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展示“五四”时期女作家庐隐小说中知识女性的不同命运,论述了庐隐对知识女性在争取爱情自由、人格独立上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五四”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的初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纵观本时期的小说,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弱者的形象,而真正的英雄的形象却呈现一种缺失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本时期知识分子身上共同存在的弱者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就是“五四”激进思潮的反面,表现在对国家民族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上,就是一种深刻的自卑感。而五四时期中国贫弱的现实,以及知识分子在动荡的大时代中所感受到的“生的压迫”,是弱者心态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时,必须考虑在传统儒家教育下所形成的固有化心态。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和济世救民的慈悲情怀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心理认同基础;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明既被迫接受又本能拒斥的矛盾心态也是导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雨中国知识分子最先接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又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大同理想和“先富后教”思想有某些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五四”一代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探讨妇女解放的舆论启发下,创作了一系列描写妇女生活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妇女的觉醒和精神面貌。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文学形象塑造上知识女性的先河。而且在当时。在今天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探讨“五四”时期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于今天已经获得解放的妇女在人生的道路上仍具有相当深刘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孤独、彷徨、虚无的情绪特征,使小说带上了强烈的抒情、感伤的色彩.在小说的人物系列划分上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同时,每一类人物又显示出各自的价值趋向.五四知识分子小说及其人物形象普遍呈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情感"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6.
对女性生命个体的关注是"问题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后的文学创作中特别是建国后文学中女性更多的是以附属品的位置存在。"新写实小说"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延续着"五四"的"问题小说"对女性现实生活困境的延伸与思考。"问题小说"描写女性生存困境面临的问题与无奈,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女性开始有了反抗的意识并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无论结果怎样,相对于"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一种社会发展进程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进步表现。"新写实小说"褪去了"五四"时期贵族式的蜻蜓点水的人道主义情怀,而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残酷与女性悲剧命运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个性主题在中国的特定时期——“五四”时期的出现,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发展潮流,故能迅猛地成为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化主流,引导着中国知识分子奋勇直前。但由于中国的个性与西方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内在本质,也由于中国知识分子有着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的文化底蕴,更由于中国的个性主题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因此,中国的个性主题不能象西方个性主题一样始终占据着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归于寂灭。虽然如此,“五四”时期个性主题的出现,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从睡梦中被唤醒,以百倍抖擞的精神努力奋起,推翻了原有的旧秩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人物研究中,傅斯年是一个不太为学术界所重视的人物。诚然,与五四时期新思想的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相比,或者与毛泽东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相比,傅斯年可能显得逊色无光。但是,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一份子,傅斯年又颇具代表性。而小资产阶级恰恰是五四时期思想倾吐最急切、社会参与最强烈、情感冲动最厉害、政治分化最明显的一个群体。研究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不可不注意剖析小资产阶级的表现;剖析小资产阶级的表现,则不可不重视傅斯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面临着救亡和变革两大任务,伴之而起的在知识界中也有两大思潮。一部近代史证明,中国知识分子是最先觉悟的成分,尤其在五四时期,他们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量。“五四”兼有的爱国、文化两大运动的特征,就是救亡和变革两大思潮交汇的结果。救亡和变革,相反相成,而以变革为其关键,因为不变革无以救亡。如何变革?一切志士仁人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先是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后是学习它们的制度改革:立宪或共和;然后才进到更高的层次:思想启蒙运动。随着  相似文献   

20.
女性写作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女性自我求证的过程.本文以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的婚姻、爱情题材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主体身份建设、认同的视角对此时期以小说为代表的女性叙述类作品展开解读.五四时期,女性情爱叙述类文本透露出来的女性自我认同主要显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试图建构的现代国家范式下的“个人”主体地位的认同,但在丁玲的个别作品中,女性意识在“个人”主体地位的追求下已然催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